植保机械在棉花上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7-02-25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赵存鹏王凯辉郭宝生耿军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赵存鹏王凯辉郭宝生耿军义
植保机械在棉花上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赵存鹏王凯辉郭宝生耿军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植保机械背负式喷雾器、喷杆式喷雾机和无人机喷雾等在棉花上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喷雾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植保机械在棉花上的发展方向。
棉花;植保机械;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6~7个月的时间,生长周期长。大面积种植抗虫棉以来,减少了棉花的喷药次数,但蚜虫、盲蝽蟓、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依旧非常严重,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利用药物防治可以大幅减轻病虫草的危害,而植保机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生产工具。长期以来,我国主要的施药机械是传统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其结构简单,喷头种类单一,喷射水平低,不能满足多种病虫害的防治需要。
近年来,我国棉花植保机械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过度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牵引式或悬挂式喷杆喷雾器、自走式喷雾机等多种类型。农户小面积种植棉花多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而农场等大面积种植多采用自走式或悬挂式喷杆喷雾器,少数农场已经采用电动无人机喷药,喷药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各种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其在给农民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大,可以进行多种农药的喷施,对于棉花来说,仅可以在苗期进行使用,蕾期以后该喷雾器的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明显降低。喷杆式、吊杆式喷雾机是在药液泵的压力作用下,将药液喷施在作物上,操作较为简单,效率也较高。但在花铃期后棉花的叶片稠密,雾化的药液无法达到棉株的中下部,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无人机喷雾技术是采用螺旋机翼进行飞行,当药液雾滴从喷洒器喷出时被旋翼的向下气流加速形成气雾流,直接增加了药液雾滴对农作物的穿透性,覆盖密度高、喷洒均匀,减少了农药飘失程度,药液沉积量和药液覆盖率都优于常规施药技术,防治效果比较好。无人机能够和作物保持固定的高度,避免机械进入棉田对棉株造成损害,在棉花的中后期使用较好。但无人机仅适合地块较大、统一种植的棉花,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不易控制施药边界,易对周围作物产生药害。
目前的植保机械仅仅能够对棉花的某一阶段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无法高效地利用一种机械进行棉花全程的植保防控。苗期若使用喷杆式、无人机等中大型喷雾机械,不仅会造成农药的浪费,还会污染土壤,防治效果也不及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
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型、大型机械施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棉花施药机械都是由小型逐步过渡到大型机械,由单一功能过渡到多功能机械的。这就要求未来不仅植保机械要与棉株的生长相适应,棉花的种植模式也要与植保机械相统一。目前的种植模式千差万别,有等行距种植,也有大小行距种植,种植的行距差别很大,致使很多植保机械无法推广应用。与此同时,植保机械也要向着省药、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施药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常有作业人员中毒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药液,在驾驶仓内或远距离遥控完成施药。因此,要对植保机械的工艺进行提升,使零部件专业化、统一化,提高施药的雾化效果和施药的稳定性,达到省药、高效、安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