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教书到底为了什么

2017-02-25徐树忠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韩老师教书教书育人

徐树忠

努力教书到底为了什么

徐树忠

30年前,我从一个满怀憧憬的师范生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老师,任教“足以解释人生”(林语堂语)的语文。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与追求中,点点滴滴连缀成一幅苦乐参半的画卷,在“去来的中间”(朱自清《匆匆》),无论灿烂,还是阴霾,在语文之旅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名语文教师应负的责任和使命。曾经,我也有过可以下海经商、改行从政等诱人的机会,但我那读过一年半私塾的严厉的父亲,觉得我这个人简单直率,做不了那些行当,只是个教书的料。于是我谨遵父命,没有半点迷惘地坚持在了教学岗位上。无论是在小镇,还是到了省城,三尺讲台带给我无数简单而快乐的时光。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虽算不上桃李满天下,但我也有几分成就感。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雪片般的谢师卡会令我兴奋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候读到诸如“老师,感谢您三年师爱的滋润,我真后悔过去的一切……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头再来,永远做您的学生”这样煽情的来信时,我也深感欣慰。特别是出差的时候,到一个陌生的、举目无亲的城市,常会得到来自学生的周到招待,心中油然而生自豪和庆幸之情。这种感觉就像刚经历过阵痛的年轻母亲看到了自己的婴儿,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和“满足”流遍了周身,远非“升官发财”能比。

为什么要努力教书?也许别人可以说出上百条冠冕堂皇的、有着浩然正气的、充满了正能量的理由,但我的理由真的很简单,完全没有那些高尚的字眼。我只是觉得,教书是件非同寻常的职业,它真是“良心活”。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生动的、鲜活的、独特的生命,家长把孩子的全部希望和未来都托付给了我们,岂能因我们的懈怠而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误人子弟绝对是罪过一桩,身为人师理应重任在肩,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可能有一些同学和朋友,当初读书时都是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今他们却成了大领导、大老板,以及各行各业的名人、领军人物等,令我们心有不适。即便如此,这也不应成为我们工作懈怠、发牢骚的理由,倒是更应该好好反思,多学习别人的可取之处。满心想挣大钱,但总得让自己变得值钱。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得全力以赴,让人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对老师而言,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自己就应该努力成为那样的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出样子。”(陶行知语)我总觉得这种做法比单纯追求分数要有效果得多。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内心越发变得淡定和简单,“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当然,简单绝不是单调,更不是乏味,而是怀着沉静的敬畏之心去教书育人,实现自身价值,赢得尊重。

如今,儿子上大学了,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依然对学习保持着乐趣和进取心,这给了我很多的感慨和思考。儿子时常和我谈论起上学时,哪位老师很好,哪位老师不好,喜欢哪位老师,不喜欢哪位老师,可见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他在大学里向学校提出调到一个他佩服的老师班上,这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支持了他的意见。我们都是为人父母或将要为人父母的人,我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有无数好老师相伴。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应当责无旁贷地教好别人的孩子。诚然,我们教师有家庭,有生活,有爱人,有孩子,教师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作为教师,我们也无须过多地抬高自己,让自己承受不该承受之重,但也必须搞清楚教师的职业要求,要好好地去爱别人的孩子。只爱别人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孩子,那是神,绝非正常之人;但我们也应该旗帜鲜明地鄙弃那种只爱自己孩子,不爱别人孩子的不称职的老师。一个人可以不高尚,但做老师不能没底线。

再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涯,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师范,乃至工作以后的函授、自考、读研,一路走来,每一段学习经历中,都有两个让我终生不忘的好老师。我的人生之路深受他们的影响,可以说,他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他们不仅给我知识,而且还给了我温暖和希望。

我永远不会忘记读初三时的语文老师,他姓韩,名安邦,高且瘦,浓眉毛,凸颧骨,以要求严格著称。那年临近中考,大约还有一个月,我们从班主任口中得知韩老师的支气管病又犯了,大家劝他赶快住院治疗,他却非要坚持到中考结束。那段时间,韩老师上课时总是右手捧着一杯浓浓的褐色的中药,腋下夹着教案和书本,左手拿着块灰色的方格手帕,缓缓地走进课堂,讲不了几句就会上气不接下气地咳嗽一阵。一咳起来,韩老师总是用手帕紧紧地捂住嘴,生怕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咳完一阵后,他总会紧抿着双唇,对我们抱歉地笑笑,接着就是猛喝几口中药,此刻教室里会弥漫着一股中药味,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不忍和酸楚。后来我们才知道,韩老师死死捂着的手帕上原来都是血。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他的上课,只要一开口,他的声音依然会响彻校园,板书依然是那样苍劲有力,神态依然是那样激情澎湃。直到我自己后来做了老师,才慢慢理解他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爱护。我从心底一直很敬佩韩老师,并始终认为像他那样的默默无闻、一生付出的老师,才真正是教育的脊梁。

当然,努力教书并不是要有病不医、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更不必做到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我们既要用父母之心教书育人,又要会尽情享受美好生活。一个累死累活的老师,身后往往带着一群疲于奔命的学生,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早已灰飞烟灭,这是摧残,绝不是教育。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是有情有趣、生动活泼、阳光健康的。有些老师以少教课,甚至不教课为目的,他们把教书育人当作是一个痛苦的负担。但是我始终认为,教书永远不缺乏快乐,即使是和学生“斗智斗勇”的时候,欢乐也一直伴随左右。我感谢我的一届届学生,他们始终朝气蓬勃、热血沸腾、活力四射,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虽然工作中常有疲惫感,偶觉烦恼,但在学生们花朵般灿烂的笑脸中,我甘愿“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诚心聆听教育动人的旋律,用快乐捕捉成长美丽的瞬间,用爱心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莫言说过:“心变了,世界就会变了。”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深入其中,努力学习,讲究方法,教书,其实挺有意思的。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韩老师教书教书育人
我的教书生涯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我的老师
在山里教书
篆刻
秀才教书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