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数学教育的路上

2017-06-24张伟俊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江苏省数学

张伟俊

行走在数学教育的路上

张伟俊

个人简介

张伟俊,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副校长。曾获得“江苏省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两度获得“江苏省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江苏省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研究”。近5年在国家级、省级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没什么机会可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铭记在心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米山国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始终追问自己: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数学教育最终会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越发觉得数学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从走上讲台到站稳讲台

2001年,我从学校毕业,放弃了“工作包分配”的安逸,独自前往一所新建的民办学校——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应聘工作。现在,我依然能清楚地记得我当年泡在图书馆准备“试教”备课的情景,那次试教还得到了学校新教师招聘考核组的高度评价,就这样,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从此,我的心里也多了一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和从容。

一所崭新的学校刚刚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优秀教师汇聚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很幸运,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同时也倍感压力。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在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我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宽容仁爱的校长同意了我的申请,并勉励我好好干,让我喜出望外。就这样,带好学生、上好课成为了我最初的教育梦想!

由于我刚走上讲台,无论是上课,还是当班主任,我都显得经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勤于学习是见效最快的办法,于是,我开始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学习。面对每一节课,我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努力做到自己先备课,认真分析课标、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听老教师上课,听完老教师的课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第二天自己再来上这节课,为的就是让自己的每一节课能少一点遗憾。这样的备课过程已经成为了我的工作常态,有学习、有实践、有思考,我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2002年,通过选拔的我参加了江苏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赛后,很多人说工作第二年就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很了不起,当然这确实增强了我站稳讲台的信心,但在准备比赛时,专家和同伴们指导下的“磨课”过程更让我终身受益,这些经历是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从关注效率到关注品质

2001年,是我工作的起始之年,也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起始之年。一路走来,自己的专业成长始终伴随着课程改革,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从“双基”到“四基”、从“四基”到核心素养。

2002年之后,我便开始阅读、研究各类教育教学的理论,并努力将它们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理。比如,在学习了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提出的关于概念学习的APOS理论之后,我就尝试引导学生在经历“操作——过程——对象——图式”四个连续阶段的过程中去学习无理数、函数等概念;在学习了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之后,我就努力让自己的教学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006年,我校启动了以尝试教学思想为指导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学案为载体,以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为目标,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着眼点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从此,我的课堂彻底从“先教后学,学习得以真正发生”走向了“先学后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习得以真正发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高质量的问题是高品质数学学习的驱动器。课前我们以教学案为载体,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检测和质疑问难;课堂上,首先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内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这样的教学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2009年,我加入了常州市潘建明自觉数学教育名师工作室,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每月一次活动,我都积极地有“备”参加,让人受益匪浅。名师的引领、同伴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融合和创新的力量,我的自主学习型课堂也增加了“变式拓展”“自觉运用”“技术支持”“慕课学习”等元素。

在这样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我渐渐觉得,数学教学除了要关注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还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关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数学的味道、数学的本质、学生的需求等等,将这所有的一切融合到一起考虑,那就是要追求数学教学内在价值,也就是教学品质的问题。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教学品质。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有一个“再创造”理论,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数学结论的应用,也不是为了“教学流畅”的过度设计,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再发现”,这就是一种教学价值的体现、教学品质的提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要学的东西去再发现和创造出来呢?我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展开过研究,前后三次用不同的方法执教,努力引导学生经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数学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我执教的“勾股定理”第三种版本在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中,被评为部级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正是这样不断学习、研究的积累,2013年,通过层层选拔,我再次参加了江苏省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荣获一等奖。我想,这是对我教育生涯前十年工作的褒奖,更是对我后续工作的激励。

从关注课堂教学到关注课程建设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数学教育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什么和怎样教应该是两个关键的问题。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前十年我思考得较多的是怎样教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我意识到“只有课程变了,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服务”,进而我开始了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和教育理想的个性化载体。为了既能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标,又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我开始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努力让“国家课程最大限度地贴近自己的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综合与实践”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并列为数学学习的四大领域,并要求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完成,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然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根本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我对数学课程建设的研究首先聚焦于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发与实施上了。

2012年9月份起,我开始有意识地围绕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展开实践研究,尝试根据国标教材的例子,校本开发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并在课堂上予以实施,志在常态化实施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为了更系统地展开研究,2013年初我主持了一个研究项目——“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与教学策略研究”,并于2013年11月成功申报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批准号:E-a/2013/003),力争通过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课型范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为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提供保障。2016年11月,该课题组接受了省级中期检查,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优秀等级。

2015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课程的实施质量,更好地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我们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初中数学课程基地,努力从育人环境、课程建设、实施方式、资源开发、评价机制等方面作系统规划、优化改进,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容易的。2017年1月,初中数学课程基地接受省级视察,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这也说明我们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所做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数学课程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难度很大,但我坚信,初中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必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和跨领域学习的机会,必能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真正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也将继续坚定地行走在这条具有开拓意义的数学教育的大路上,努力让今天的教育具有未来的意义。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江苏省数学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