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写作
——我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2017-02-25刘恩樵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技法班级作文

刘恩樵

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写作
——我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刘恩樵

编者按

2016年,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初中)围绕“苏派作文教学”这一核心内容,面向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征集微型课题,研讨当下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栏目将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发课题相关文章。本期刊发的是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刘恩樵老师的课题研究成果。

2016年12月26日,我编制了一份关于语文教与学的调查问卷,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进行调查。其中,对“你是否喜欢像这样写随笔、学写作?”这个问题,75名学生中,有69人选择了“A.很喜欢”,有6人选择了“B.比较喜欢”,没有学生选择“C.无所谓”与“D.不喜欢”。

学期临近结束时,我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七年级(上)随笔史”为副标题、主标题自拟的随笔。下面,选取几名学生的随笔片段:

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慢慢地,思路也变宽啦,视野也变广了,灵感越来越多。同时,在刘老师对我们每个人的每篇随笔不断地点评与细心指导下,我们都爱上了写随笔,对待写随笔的态度更加认真了。现在,我已经能写一页纸了,有时甚至能超过一页。因为经常写,我的文章不再稚嫩,而且文字也不再那么僵硬,而是变得优美了。下面希望写得更好噢!写作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爱写作。(杜鑫)

我很珍惜,同样也该感谢,因为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依赖上了纸笔,且成了一种习惯。总之,我喜欢这种写的感觉,它让我的思绪绽放!(林如豪)

从一开始的随便写写、草草了事、不当回事,到现在的一天不写随笔就觉得不顺心,我渐渐地爱上了随笔,爱用它去记录过往、诉说、倾诉。(胡薛懿)

我一开始只能写半页多,后来能写一页、一页半,句子也比以前写得通顺了,内容也越来越多,写随笔变得得心应手。眨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我不再那么害怕写随笔了,似乎也有了点进步。(毛昱衡)

不用多举例了,可以这样讲,我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是喜爱写作,特别是写随笔的。“让每一名学生都爱上写作”这一目标,在我的班级里已经基本实现。

一、“二八律”:我的初中作文教学主张

就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比如:批评指责多,倾力建设少;空谈假想多,实际行动少;突击训练多,平时积累少;训练技法多,提升思想少;应试教学多,本真写作少……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我努力实践,倾心为初中作文教学做一些事、尽一份力。近几年的教学经历也渐渐生成了我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主张与实践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八个“二八律”:训练路径——二分课堂,八分课外;教学策略——二分薄发,八分积累;教学心态——二分精彩,八分寻常;评价原则——二分评判,八分激励;训练重点——二分技巧,八分思想;写作状态——二分规范,八分自由;目标追求——二分特长,八分合格;教学保障——二分学生,八分教师。(编者注:此部分内容可参阅2016年8月《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刊发的刘恩樵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二八律”例说》一文)

二、“三三三工程”:我的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第一个“三”,即“三个层级”,指的是这个训练工程是着眼于初中三个年级的整体规划。第二个“三”,即“三个目标”,指的是七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自由写作”,八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技法训练”,九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重在“品位提升”。第三个“三”,即“三个维度”,指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目标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七年级主要从“生活、习惯、兴趣”三个维度展开,落实“自由写作”的目标;八年级主要从“构思、语言、结构”三个维度展开,落实“技法训练”的目标;九年级主要从“思维、思想、风格”三个维度展开,落实“品位提升”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三个层级的三个目标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相融的,只不过各有侧重,即七年级在自由写作中也是有必要渗透技法训练的,八年级的技法训练也要注意渗透品位提升,九年级在技法训练与品位提升中仍要注意做到以自由写作为主。

1.七年级是以强化生活、兴趣与习惯为主的自由写作。

生活是广阔的海,兴趣是强劲的风,习惯是汹涌的浪,习作是圆润的石,这才是写作的本意。也可以这样说,在写作教学中,生活重于教材,兴趣重于技巧,习惯重于辅导。凡是只重视教材的序列化、只重视对技巧的训练、只重视辅导的作文教学,大多是事倍功半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凡是不能打通生活与作文通道的作文教学,都难以走得远、走得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尽管现在的孩子生活相对单一,但是,只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这些所谓的“单一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不要给学生的写作设置多少框框,不要总是出命题作文,而是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坚持写真实的就好;要将“我手写我心”落到实处,不能纸上谈兵。这是自由写作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天生就有写的欲望,那么,为什么学生渐渐地对写作丧失兴趣了呢?是因为不恰当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造成的。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将兴趣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写的积极性。

我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呢?举几个小例子:学生的随笔本都是我自费购买送给他们的,我亲自到书店去选购学生一看就喜欢的精美本子,让他们从喜欢本子开始喜欢随笔;每一次随笔,不管学生写得如何,即使很糟糕,我也会在当日的随笔题目边上打上“优”;学生每天写多少、写什么、怎么写,全由他们自己把握,不受教师的控制与指使;我坚持每天批阅学生的随笔,一定在他(她)的随笔后面写上几句话,与之有交流。有学生曾经这样写道:“其实,我盼望拿到随笔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刘老师的评语。以前,老师给我的作文评语都是‘语言流利’‘动作描写详细’之类,可是,刘老师的评语都像是在跟我对话一样。每天拿到刘老师批过的随笔,欣赏里面的评语也是一种享受。”我欣赏学生随笔的方法很多,且都不是程式化的,因为我真的认为兴趣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点子就会很多。

如果说兴趣是学生写作的第一能力,那么,养成习惯就是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习惯的养成最初需要约束、需要重复。我的随笔写作从周一至周日从不间断,即使寒暑假也是如此。我也允许学生偶尔不写,但只能是“偶尔”,坚决不可以是经常性的。当然,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有成绩的激励,因为有了成绩,就能激发学生持续写下去,进而成为习惯。

2.八年级是以强调规范表达为主的自由写作。

在七年级大量写作的基础上,进入八年级之后,有意识地注重作文技法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行文构思、语言运用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技法的微格训练。为此,我形成了作文技法指导的内容系列与方法系列,比如,“作文技法训练系列30讲”“优秀作文赏评20例”“典型病文病例剖析20例”“作文升格范例20例”等;另外,力争做到给每一位学生的其中一篇作文进行面批。这些作文技法指导案例在设计时力求训练项目单一、目标明确,以案例分析为主,注重训练,技法指导力求做到短、平、快。

虽然作文技法指导主要在八年级施行,但也不局限于八年级。即使在八年级施行,也应以自由写作为主。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写作生态的自由与灵动,且不失规范的约束与引领。

3.九年级是以关注品位为主的自由写作。

经过七年级、八年级作文训练中量的积累,到了九年级,就有必要提升学生作文的品位了,主要可以从提升作文思维品质、提升思想认识能力以及形成个性作文风格几个方面着力。

我的主要策略是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引导学生多做时事评论。对于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也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尽管不一定深刻、成熟,但是对学生而言,引导他们关注并且进行观点表达,就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是通过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阅读与写作的互相促进中提升思想,从而反过来更好地促进阅读与写作。

三是倡导个性风格的写作。到了九年级,已经有不少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写作倾向,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显得与众不同。对于那些有写作个性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扬其特长,另一方面要防止剑走偏锋。

四是让学生做一些带有研究性质的论文式的文章,以促进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发展。

当然,进入九年级以后,对考场作文的训练不可忽略,这是事实。由于有了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全程训练,学生的写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应付考场作文不再是难题,因此,关注品位的自由写作不应被考场作文训练所湮没,而应在九年级的作文训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求与七年级、八年级形成完整的框架。而且,这也有助于即将升入高中的孩子在写作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三个大量”:我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

“二八律”是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三三三工程”是我的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那么,如何让这一主张及策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我的主要实践就是切实落实“三个大量”,即大量阅读、大量写作与大量活动。

1.大量阅读,为写作孕育思想生长的能量。

一是建立班级图书馆,让学生有书读。没有以大量阅读为背景的写作教学,是很不健全的。成立班级图书馆,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有大量阅读的可能。我从七年级开始一直到九年级,都在班里成立图书馆。一连多届,我都会带学生到新华书店,由学生自主选书,然后建成班级图书馆。我将其命名为“半亩方塘”。

二是保证学生在校有“法定”的阅读时间。课表上每周有六节语文课,我会确定一节作为“法定”的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也在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三是每学期共读一至两本书,比如《我是乔布斯》《向着美好奔跑》等。

四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我经常举行读书报告会,并将报告会内容汇集成册,或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或在班刊《第一语文》上展示。

五是要求学生每周写读书笔记。学生每人都有读书笔记本,每周一需提交读书笔记。

六是每人都有一本“阅读存折”,记录自己的阅读书目,形成自己的阅读史。学生每读一本书,均要填写“阅读存折”;每学期都要撰写“我的阅读史”。

七是总结形成我的班级阅读指导方法。目前,在班级阅读指导上,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大量写作,让写作的过程、经历与体验看得见。

我所提倡的大量写作主要就是写随笔,学生每周需写五篇随笔,从七年级到八年级,周周如此,九年级时改为每周一篇。对于学生的随笔,我确保及时批改并展评,让他们的随笔成为作品。通过这样大量的写作积累,学生既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也在不断地提升写作技能。

具体做法主要包括:每学期,自费赠送给学生精美的随笔本;每天收随笔作业;在学生的随笔本上题字;每半个月编辑一期《第一语文》班级优秀随笔专刊;每学期将学生的优秀随笔结集,且大都是为单个学生结集;每学年将每一位学生的随笔汇集成“盒装书”,以作永久保存,收藏岁月,每学年举行学生“盒装书”首发式;为写有特长的学生“编辑出版”专著并举行首发式及赠书签名活动;给学生做作文技法系列微课程讲座。

3.大量活动,给写作添加兴奋剂与催化剂。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活动,作文教学更离不开活动。通过组织语文方面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经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活动中提升他们的思想。

具体做法主要包括:每周一个早读课举行“开讲·绽放”活动;每周一个早读课举行“美文晨诵”活动;每周一个早读课举行“我讲小古文”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百家讲坛”活动;不定期地举行“歌词与语文”活动;带着学生游学泰山,举办“泰山游学图文展”;带着《绍兴读本》,举行“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举行“语文雅集·TED”活动;举行“研究性微课程学习”活动。我将作文教学视为“农事”,每日或耕或耘。

总之,作文教学不宜过度地在序列化、技巧性上着力,而是要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努力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要以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以自由表达作为方向,适当地辅以技法指导,将写作融入学生的生活,使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真正让所有学生都爱上作文——这才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效益。

猜你喜欢

技法班级作文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