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专业学生现状的大学语文教学探究
2017-02-25朱艳阳
朱艳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文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基于英语专业学生现状的大学语文教学探究
朱艳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文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状况不很乐观。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种种错误心理以及汉语能力普遍低下却又缺乏学习兴趣、女学生占绝大多数等现实状况,从学生需求出发,努力纠正其不良心态,并适当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女性主义主题,调整教学思路、灵活运用双语教学法,以夯实其语言基本功,帮助其树立正确高尚的情感观,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并且达到增添课堂趣味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英语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探究
在高校中,大学语文是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公共课程之一。然而,却越来越为广大学生乃至大学语文教师自己、学校领导所忽视,部分学校甚至取消了该课程的教学。如何扭转大学语文愈演愈烈的被边缘化的趋势?已经有许多同行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过探讨,其中不少成果对教师群体自身的学养和教学技法进行了深刻反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大学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等环节中都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即将教学方法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本文从大学英语专业特性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纠正学生不良心态,强化语言基本功训练
众所周知,英语专业学生一般要求具有很强的语言语感能力,至少应该包括英语语言能力和汉语语言能力。因为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常常离不开这两种语言的交叉运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9年拟定并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就有相关规定,比如对六级水平的要求之一是:“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语单词;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速度和译文要求与英译汉相同。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1]对专业八级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1]可见,对于英语专业人才来说,汉语能力和英语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
然而,在当下,有些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语表达不流利,写作水平低下。主要表现为临场口头表述结巴、口头语多,语意不完整;书面表达病句多,词句重复啰嗦,逻辑性差,主旨不明确。这种情况在各年级中都不少见。姑且不论其英语能力如何,单看母语基础,就难以相信在未来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能够实现理想的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思想上的轻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看到国外在经济状况、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等某些领域领先于我们,于是产生崇洋媚外心理。这种心态也体现为对母语价值的漠视,因为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远远不可与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相比。在英语专业学生中更是流行一种错误观念:“我是学外语的,不是学汉语的。”“四、六级和专业八级之类是一定要过的,否则毕不了业,语文随便就过了。”作为专业学生,要学好英语,自然无可厚非。但轻视汉语,同样有悖于专业培养要求和目标。第二,受英语表达的影响。语言重复啰嗦,逻辑性差是当今许多英语专业学生母语书面表达的主要缺陷。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英语表达习惯的影响。英语属于“法治”语言,长句很多,一个长句往往传递许多信息、表达多层意思,只要不出现结构错误就行;而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与英语恰恰相反,通过字词直接表达语义,通过多个短句表达不同的意思。英语专业学生甚至某些英语教师常常受到英语特性的影响,在汉语表达中,也自觉不自觉地使用长句,在主干词前运用大量的修饰语,从而失去了母语表述的简洁、精炼,造成词句啰嗦、不流畅等语病。当前,许多英译汉作品或著作,读来费劲、不便理解,就是这样造成的。
鉴于此种现实,大学语文教师务必敏锐地意识到,大学语文是一门开设在一年级的、学生进入大学就要接触的基础课程,不妨在吸取从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施行课堂教学。具体来说,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当然是在学生入学之初,给他们第一次上课时,就要强调大学语文与英语专业课程的关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汉语学习对他们专业前景的影响,以纠正他们的错误心态,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使他们真正重视大学语文的学习。
第二,强调汉语与英语的表达差异,使他们在运用汉语的时候能有意识地注意到其特性,从而避免汉语表达受英语习惯影响。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归属印欧语系,不同的渊源,使二者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区分:其一,英汉句子结构方式的不同。语言学家习惯将汉语句子形象地比喻为“流水句法”,把英语句子称为“竹节句法”。也就是说,汉语不用或少用连接词,英语句子则往往由多个连接词相衔接,如竹子般节节相连。英语句子中如果没有but,or,if,because,when,so,although 等连接语,就难于表达准确、完整的意思;而汉语句子里没有连接语,却依然可以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以就有了“汉语重意和,英语重形和”的说法。其二,英汉句子结构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句式上的不同风格。在汉语中,常用简单句或短句。英语中,由于连接词的广泛使用,出现大量“多枝共干”式的复合句和长句。譬如,Stud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commuters over age 40, researchers found that people who drove to work weighed more and ha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body fat than those who got to work by walking, biking or public transportation.这个句子很长,其重心是:people who drove to work weighed more and ha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body fat than those who got to work by walking, biking 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这一部分是一个比较的状语从句,作整个句子的宾语,通过“than”连接作比,巧妙地将前后两部分合成一个复合长句。“that”又将作为宾语的长句与谓语“found”连接起来。这样,整个长句结构其实简单明了而又紧凑:researchers found that……。如果用汉语表达,则为:在研究了成千上万40多岁的乘客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开车上班的人体重更重,体脂比也比那些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上班的人高。显然,得分为好几个短句,而且句子结构较松散,不如英语句子结构紧凑。其三,汉语中的主动句多,而英语中的被动句多。汉语句子中的主语往往是有生命的物体或是可以施行的动作,习惯于用“我”“你”“他们”等人称化表达方式,所以主动句占多数。英语句子的主语常常是没有生命的或不能施行动作的词语作主语,习惯于用物称,所以被动句较多。在英语的被动句式中,无需强调施行动作者,用by连接即可,例如:A ceremony attended by South Korean and Chinese defence officials was held at Seoul’s Incheon airport before the remains were flown to the north-eastern Chinese city of Shenyang, where China has a cemetery for its war dead. (在将战士遗骸送回中国沈阳的墓地之前,中韩举行了交接仪式。)在不便、不必或不愿明言动作施行者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将其省略掉,如:The remains were excavated from graves in Paju, near the North Korean border, last year. (这些遗骸原本被安葬在朝鲜边境的披州市,去年被挖掘出来。)
第三,强化语言基本功训练。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要有从事英汉互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包括口译和笔译,通俗地说,就是能说、会写。因而,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当务之急。通常,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才。尤其是对于经典课文的朗读、背诵,众所周知,能够训练人的语言直觉和敏感性,即语感。语感强弱,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低优劣的体现。语感强了,阅读会愈加轻松,表达交流会更加顺畅。实践表明,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诗文中的音节、文字、词汇、语句,感知其情境,确能全面提高其语言素质。同时,大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布置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要在围绕教材内容、针对英语专业特点、深入了解学生写作现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勤动笔,比如写日记、时事评论、博客、书评等;强制规定每学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文练习;并且,开展征文、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总之,通过系统性、多样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语言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女性主义主题
目前,大学语文面临日益边缘化处境,尚有部分高校未开设或停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取向矛盾尖锐”[2]。由此可知,大学语文遭受冷遇,有自身的问题,即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要改变这一窘态,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在语文教学内容层面实行改革,纠正目前大学语文教材中各种体裁选文分量分配不恰当、不具有专业针对性等毛病。具体到英语专业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择取,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要注意两点。
第一,教学篇目要满足学生对语文内容的实际需求。我曾在授课班级作过一个调查,就是让学生在古代文言文与现当代作品之间选取教学内容,99人中,93人表示愿意学习现当代文学。而且,他们的理由基本一致:现当代文学作品最接近当今语言生活,在阅读此类作品中往往能摄取关于当下社会生活的信息,体会、领悟现当代语言的功能和魅力,与作者和作品形象发生共鸣,不知不觉就产生了对文学的好感和兴趣,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素养的目的。所以,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不必听从有些教材的引导,将较多的时间用于文言文教学,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背离学生的实际需求,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当然,并不是说传统文化就无需了解和继承了。解决的办法是利用上课时间引领学生学习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篇章,如《蒹葭》等;然后硬性规定学生课余时间背诵一定数量的重要篇章,如《兵车行》《长恨歌》等,教师以抽查形式了解背诵情况,并纳入平时成绩。这样,一举数得,一方面保证了充足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时间,顾及了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传统文言文的教与学。
第二,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学生的精神需求,凸显人文性,突出女性主义主题。
大学语文的教学旨归应该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在力求顺应学生未来职场语言生活实际的同时,还应满足其精神需求,提高其人文素养。对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陶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真善美的追求、高尚的道德观和职业观等。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那么,结合大学英语学生实际情况,到目前为止尚不为广大大学语文教师所重视甚至未能意识到的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应特别突出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国内外文学作品。
因为,就多年来各大高校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看,一般来说,男生所占比例不会超过10%,在相当一部分高校,这个数字甚至在5%以下。例如,笔者上学期任教的班级中,三个小班共99人,其中男生只有4人。同时,从大学课程的设置来看,我国高校对于学生情感与婚恋、性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为止,恐怕只有个别高校个别教师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所以很多大学生尤其是某些方面相对处于弱势的女生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由于不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不懂得自我保护,难免在身体和情感上遭受打击。
正是基于以上现实,笔者认为,在女学生占绝大多数的英语专业群体中,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女性情感需求相结合。比如,笔者在讲述古代爱情诗歌《关雎》时,会结合现实婚恋,两相对比,肯定坚贞纯洁的爱情观。讲述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十九号房》时,笔者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小说中反复出现“理智”一词,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造成女主人公苏珊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苏珊看到的“魔鬼”又是什么?“十九号房”象征什么?苏珊可不可以不自杀,如果是你,会怎么办?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围绕女性经验、女性自我与男权文化的关系这一论题而展开的,意在引领学生通过苏珊的故事逐步深入领会男权社会妇女为了家庭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事业,成为贤妻良母后却深受父权制压抑而找不到生活意义、内心空虚、失去自我的两难处境。在此基础上,结合身边的婚姻家庭故事、不少的“小三”“小四”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小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爱情观,女性学生尤其要自尊、自爱、独立自主、学会保护自己;最后,引入课外资料,将中、西婚姻制度以及不同体制下中西男人对待家庭婚姻的态度作比,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任重而道远,在国内,还有赖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还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此后,我又征求学生意见,舍弃了不为他们欢迎的古典文言小说,选了未被编入教材的另一部英国小说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女主人公苔丝的故事,建构关于“女性贞操观”的定义,即女性的贞操不在于肉体、而在心灵的纯洁与否,从而否定了父权制传统下的女性贞操观。在讲述戏剧体裁时,我也跳出了教材选文的范畴,围绕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思想,教授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父权思想对女性的戕害。
这样,一学期来,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上,构成了一个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教学系列。将课堂授课与占绝大多数的女性学生的精神需求相结合,学生自觉深受启发、从中受益。从而,在强调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着眼大学语文工具性实用功能基础上,重视学生尤其是女性学生的情感取向,凸显大学语文教学关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双语教学法
某些调查显示,当代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学习汉语毫无兴趣,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却自学英语考试用书,母语完全受到冷遇。如前所述,学生受崇洋媚外思想影响,轻视母语,是其对母语提不起兴趣的一个原因。但是,理论上讲,任何一门课程,只要教师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下功夫,都能赢得学生的欢迎。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所知,许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陈旧,局限于字、词、句、点、章的传统教学模式,或者说,依然沿袭了中学语文教学理路,把大学语文上成了高四语文。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忽略了一个事实,即高校专业设置多,大学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多样化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们通常是一套教案、同一教学模式应用于所有专业。这样,必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那么,面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语文教学该体现出怎样的特色?不同研究者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答案不是千篇一律的。笔者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双语教学法,这样可以兼及、迎合学生狂热的专业学习热情,兼顾汉语和英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堵为疏。
当然,并非每一个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都要采用双语教学法。第一,毕竟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旨归是以学习、提高汉语水平为主。第二,有些课文,比如文言文教学,如果采用双语教学法,意味着大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相当高的英语素养,这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挑战。鉴于此,我认为双语教学法不必覆盖于所有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最熟悉的外国文学作品,再选取其中最经典的段落,施以双语教学法。比如,我在讲授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刻画手法时,着重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嘴来表现人物性感美的。分析时,引用、结合了原著,例如:“She was yawing, and he saw the red interior of her mouth as if it had been a snake’s.”首先让学生自己翻译、理解,然后再揭示答案:“她打着呵欠,因此她那张着嘴的内部全都让他看见了,红赤赤的,好像蟒蛇的嘴一般。”再如,讲授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时,我将哈姆雷特八大内心独白原文做成PPT,这里列出其中最著名的一段:“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 How noble in reason! How infinite in faculties! 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其译文为:“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我先布置学生朗读、翻译这些内心独白,再提示他们结合作品背景评析人物形象,反之,通过人物独白加深对文艺复兴时代人文精神的理解。
据笔者经验,针对英语专业学生,以汉语教学为主,适当、灵活引入双语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刚好契合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敏感心态,易于为他们所接受。同时,也并非那种只顾迎合学生兴趣而东拉西扯、牵强附会或不着边际的闲聊,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而能使其真正学有所获。
总之,从英语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出发,以重视学生需求、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注意调整、择取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情感观、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通过有别于其他专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确实能够获得期待的教学效果。这是笔者为英语专业学生讲授大学语文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够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3).
Class No.:G642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Status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Zhu Yanya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sm, Technology and Science, Loudi, Hu’nan 417000,China)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is not very optimistic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wrong cognition of College Chinese studying, lacking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female students accounted for vast majority, Should teachers start from the student’s needs to correct their bad state of mind, 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s properly and adjust the teaching idea, can students establish noble emotion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can they achieve the goal of enhanc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ing and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English major;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inquiry
朱艳阳,博士,讲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西方文学教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3CWW020)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资助项目(编号:〔2012〕50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672-6758(2017)04-0012-5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