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木栽培中的地膜覆盖技术

2017-02-25黄平江

花卉 2017年6期
关键词:林木杂草造林

黄平江

(余庆县林业局 贵州余庆 564400)

林木栽培中的地膜覆盖技术

黄平江

(余庆县林业局 贵州余庆 564400)

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促使土壤深层水上移,增加膜下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环境。地膜覆盖技术有利于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对植树造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述了地膜技术的引进与发展应用,研究地膜覆盖技术对林木栽培的影响,旨在提高林木栽培中育苗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

地膜覆盖;土壤;干旱;林木栽培

1 引言

1978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地膜覆盖技术,1979年开始在华北、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目前,蔬菜栽培、大田作物、林业、花卉经济作物的生产都应用到地膜覆盖技术。由于采用地膜覆盖后生产效果显著,地膜覆盖技术不推自广,目前为止,已有几十种果林苗木及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可用于早春覆盖、夏秋高温季节覆盖、多雨季节覆盖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覆盖,具有防寒、防旱、防雨、排涝等功能。

2 地膜覆盖技术分析

地膜具有增温、保湿、促进土壤养分分解、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它是一项新的保护性生产措施,在水稻育秧、玉米种植、蔬菜种植、烟草种植及经济林木种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黑龙江历年来由于低温、干旱不能种植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获得了亩产花生150kg以上。在内蒙古干旱高寒地区,利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使农作物提前3~10d上市,增加亩产,降低春季温度不高,干燥少雨的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贵州等地干旱地区的地膜覆盖栽培可达到保温、保湿、保肥、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早熟和增产的效果。农村一些老菜地土地盐碱化严重,采用地膜覆盖后土地表层的盐碱含量大大降低。

许多学者对覆膜处理下土壤的物理性状、微生物数量、有机碳库以及作物的光合特性和养分吸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生、小麦、玉米、水稻和莴苣等农作物上,而对大田林木覆膜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传统的造林方法时直接把种子播种到地上而培育林木到方法,简称“直播造林”。目前,在我国造林绿化工作不断深入,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覆盖到深远的山区以及贫瘠山区。由于干旱瘠薄山地的裸岩较多,土层薄,水分供应状况差等立地因子的制约,林木成活率低,即使造林成活,其林木生长状况也较差,林木保存率低。地膜覆盖实施方便、节省工力、节约资金、可用于大面积的工程造林,较好地解决了干旱贫瘠山区造林难的技术瓶颈。

3 林木栽培中的地膜覆盖技术优劣势

3.1 优势

地膜因为透光性好,保温性强,不宜透水,在增温、保水、报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海、增产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1.1 提高土壤温度

地膜覆盖后,因为地膜与地面之间距离短、空间小,所以容易产生温室效应,使土壤中的热量容易保存在地膜内。根据实验数据表明,在早春的蔬菜上覆盖透明地模后,土壤深表层的温度可提高5℃左右,定植后蔬菜可迅速缓苗,且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3.1.2 防自然灾害

地膜将土壤与大气隔开,土壤水分在地膜内循环,减少了水分向大气中蒸发,保持了土壤的湿度。降雨时,由于地膜覆盖,雨水顺着地膜流入沟中,避免过多的雨水淹死育苗。无雨时,地膜下土壤温差较大,土壤内较深层的水分可以向上转移,沟中积聚的水分向沟中间转移,从而为育苗根系供水。天旱时,地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因此可以减少农田的灌溉次数。在盐碱地覆盖地膜后,可大大减少土壤中全盐含量和全碱含量。

3.1.3 防养分流失

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提高、湿度增加,有益于土壤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土壤内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速度加快,为树苗提供了足够的养分。据测定,地膜覆盖后,土壤的速效性氮含量可增加大约40%,钾10~20%,磷20~30%。地膜覆盖技术可控制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提高养分的利用率,节省肥料用量1/3。

3.1.4 防土壤板结

覆膜可有效避免土壤表面的风吹雨淋、人工作业的践踏和因为灌溉活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使土壤保持疏松和良好的通透性。研究结果显示,覆膜以后,土壤的总孔隙增加了1~10%,土壤的温度团粒增加了1.55,土壤的肥、水、期、热、条件得到了协调。

3.1.5 减少草害

杂草会与苗木争夺土壤内的水分、养分以及生长的空间,还会诱发病虫害,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后,由于膜下温度高、不通气,杂草出芽后容易死亡。

3.2 劣势

地膜覆盖后会导致浇灌,施肥不易,难以渗水充分,容易出现畦心干旱和后期脱靶甚至作物早衰等问题。地膜长时间受泥土污染后会降低透光率,由于覆盖也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目前,地膜覆盖一般采用透明地膜与黑地膜,透明地膜覆盖会导致杂草害。若换成透光率为5%的黑地膜后,地面杂草由于光照不足难以生长,但与透明地膜相比黑地膜升温慢,保温性较弱,难以降解。

4 林木栽培中的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4.1 整地技术

为了给林木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地膜在覆盖前必须通过耕翻、施肥、灌水、耙地、做畦、整地等一系列措施。地膜保护的基本技术包括整地做畦及全层施肥两部分。施肥前要将土地平整细碎,保证耕层土壤表里细碎疏松一致。一般情下,新栽林木选用0.9m左右宽的地膜,结果树选1.2m左右宽的地膜,畦垄高度约10cm,畦垄的方向为控制土壤冲刷为准,通常向南北方向延长,畦长因地制宜,一般约9m。

4.2 施肥技术

育苗阶段要保证底肥充足。施肥后,将地膜平铺在畦地上,整平畦地,浇足水后用泥土压实地膜。雨季前需对育苗追肥,追肥需在3~6月期间,追肥时将地膜揭开即可。追肥后,为使育苗长出地膜需在地膜顶端穿洞。

4.3 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前先整平树穴,再将塑料薄膜剪成正方形,然后在薄膜顶端穿孔,将树苗从孔中穿过后压实地膜。地膜从土壤化冻到封冻阶段要覆盖,以春、夏覆盖效果最好。雨季时需将地膜穿几个孔以便雨水透入土中。在树干周围和树冠投影的外缘挖几厘米深的坑可便于浇水,如需锄草或全面施肥则应揭开地膜进行完后再覆盖。

4.4 除草

幼苗是要注意除草,坚持早除、除净的原则,保证膜下、地上及人行道内无杂草。除草时要注意不要破坏苗根。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膜覆盖技术大多应用于农业领域,而在林业种植上,地膜覆盖技术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地膜覆盖技术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及林木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地膜覆盖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试验进行改进来提高地膜覆盖技术。

[1]杨晓东.地膜覆盖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10(4):9~10.

[2]李林光.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中国林业产业,2016,8(7):132~135.

[3]严文昌,何文青,刘恩科,林涛.作物地膜覆盖安全其概念和估算方法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15,5(12):12~15.

[4]董德云.黑地膜覆盖水稻田坎田壁防止杂草技术[J].南京农业,2016,10(12):97~100.

S515

A

1005-7897(2017)06-0096-02

2017-2-21

黄平江(1967-),男,汉族,贵州余庆人,高级工程师,本科。

猜你喜欢

林木杂草造林
拔杂草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