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2017-02-25杨起旺
杨起旺
棉花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杨起旺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为苗期。黄河流域棉区一般历时40~45天。由于苗期是以营养生长为主,即长根、茎、叶为主的时期,棉花长势比较弱,抗逆能力差,且棉花苗期常伴有低温、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如管理不慎,容易导致棉田缺苗断茎,影响棉花的壮苗早发。所以棉花苗期应分类采取相应措施,即要预防低温冻害,又要防止高温烧苗,加强管理,及早查苗、补苗,千方百计保全苗、育壮苗促早发,为夺取全年棉花生产奠定丰产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查苗补苗,早定苗
各类棉田都应早定苗,棉田如有缺苗要及时移苗补栽。对缺苗断垄严重的,不要补籽点种,最好移苗补栽,确保全苗。对连续缺苗不超过3棵的,可保留双株,或利用叶枝(疯杈)弥补缺苗,不必再补苗。棉花品种不同,地力条件不同,种植密度差异很大。一般常规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4500株左右,杂交棉种植密度在1000~1500株左右。各地农户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条件和种植密度灵活掌握。
二、及时中耕松土
苗期中耕不仅能破除板结,清除杂草,减少蒸发与病虫危害,促进棉苗根系发育,达到壮苗,促使早发。一般苗期应结合天气情况中耕2-3次,第一次在子叶期,结合间苗。早中耕可提高苗根周围地温,促进根系早发并增加吸收能力,使真叶早出,增强幼苗抗逆性。这次中耕深度4~5厘米。第2-3次中耕时已进入6月份,气温上升,根系已较强大,地上部分生长加快,深中耕可散表墒,促根下扎,并控制节间,在较肥的棉田更显重要,中耕深度5-10厘米。天旱时应浅锄保墒,雨天较多时,应深锄放墒增温。为促壮苗,要尽早中耕松土,耕后遇雨及时再次中耕,确保棉田不板结,无杂草。盐碱地棉田雨后更要及时中耕。
三、浇水施肥
苗期浇水,易降低地温,不利于棉苗早发,因而应少浇水或不浇。棉花苗期一般不需追肥灌水。但对底肥不足或地力本身瘠薄,棉苗长势差,明显脱肥的田块,可在雨后或灌水前每亩追施尿素6-10斤。凡是补种补栽的棉苗,要肥水给予补充,促小苗赶大苗,促弱苗转壮苗。浇水要小水轻浇,采用隔行沟灌为好,浇后要及时中耕保墒。苗肥要早施,看苗施。旱薄田、盐碱地每亩施尿素5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高产田地力较好,一般不追施速效氮肥提苗。
四、培育壮苗
棉苗出土后,常因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棉苗生长缓慢,“僵苗”严重,而且棉苗病害(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也容易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选用佳上甲基础有机肥和多菌灵、恶霉灵等药剂配合使用,一方面能预防棉苗病害,另一方面还能活化土壤,解除僵苗,促苗早发,恢复生长,提高棉苗抵抗力。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蜘蛛,可选用吡虫啉、啶虫咪和阿维·哒等药剂防治。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
棉花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保苗,要立足控制苗蚜危害,兼顾其他。间苗、定苗时,拔出病苗、虫苗,并将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推迟防治时期,当瓢蚜比大于1∶100时,以生防为主。3叶前有蚜卷叶株达30%、百株蚜量达500头、3叶后有蚜卷叶株达到5%时,应进行药防。用药应以有内吸毒杀作用的的有机磷农药为主。农药使用浓度不得高于1000倍,以防苗期药害。发生地老虎的地块,可采用喷雾及使用毒土、毒饵进行防治,旱年或个别年份还要注意防治叶螨及蓟马。地老虎,当定苗前被害株达10%,定苗后被害株达5%时,幼虫3龄前,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3千克,加适量细沙土混合均匀,撒于棉苗根基处或用50%辛硫磷1千克拌细砂土100千克,每亩撒毒土5-7千克防治;如地老虎超过3龄,用90%晶体敌百虫1千克加麦麸或饼类100千克制成毒饵防治,每亩撒施2-3千克。
六、化学调控
抗虫棉因前期生长发育较慢,应以促为主。化学调控应掌握轻控的原则,看天、看地、看棉花长势灵活应用,对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在盛蕾初花期用缩节胺0.5~1.0克/亩兑水20千克/亩,均匀喷洒棉株顶部,控上促下,控旺转壮,促使早长果枝早现蕾。瓜套棉田,尤其是大棚瓜棉套种田块提倡用缩节胺,可在定苗后用缩节胺溶液喷洒棉苗,解决高脚苗和抑制棉花过快生长,协调好其在共生期间与西瓜、甜瓜等间套作物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
(作者单位:武安市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