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7-02-25田玮玮

河北农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玉米螟侵染蚜虫

田玮玮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田玮玮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工业原料、饲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许多地区玉米也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此应增加玉米产量,减少病虫、天气等因素造成的产量减少现象,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田间播种方法

因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玉米种植也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玉米种子发芽期间,受温度、水分等多种因素影响。经过对玉米发芽长时间观察和研究得出,当土壤温度维持在6~8℃时,种子开始萌发,当温度上升至10~12℃时,玉米幼苗开始缓慢生长。玉米种子播种深度较深会导致出苗时间延长,继而对幼苗的成长造成影响。

2、适当时间进行间苗

随着玉米幼苗的逐渐成长,应适时给予间苗,间苗最佳时间在玉米苗第3片叶露出2~3厘米的心叶时,即3叶期。玉米间苗过程以去弱留壮为基准,同时注意不同的玉米品种选留适宜的种植密度,利于幼苗正常生长。以云南省代表性的宣黄单4号为例,种子适宜种植密度为3800株/亩。在种植期间,如果超过该密度,玉米幼苗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继而出现幼苗倒伏现象,从而导致玉米整体产量下降,如果低于该种植密度,难以达到高产目标。

3、玉米生育期水肥管理

从播种到玉米成熟期间,需要经过如下5个时期:

(1)幼苗期。玉米播种后逐渐生长出幼苗,有助于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是土壤中含水量。当土壤中含水量多于幼苗所需水分,将导致幼苗死亡,其原因是水分过多出现涝害;若土壤中含水量适中,则玉米根系向土壤下延伸,继而促进玉米根系发展。可见,在幼苗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土壤可维持适度干旱,防止涝害损伤幼苗生长。

(2)大喇叭口期。此期是玉米穗粒形成的关键期,其是指在玉米长出8至10片叶子时,水肥管理在雌穗的粒数和大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此期使玉米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以保证雌穗粒数逐渐增多,增加产量。

(3)吐丝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由于含氮化肥施用过多,将对雌雄穗的花期产生影响,因此预防过多施用含氮化肥,以提高玉米产量。

(4)蜡熟期。当玉米胚乳逐渐呈蜡状、玉米籽粒大小接近最大值时,开始收取玉米,可达到玉米高产优质的目的。

(5)完熟期。在玉米成熟后期,玉米籽粒乳线彻底消失,且其基部出现黑层。在此期间收取的玉米将会出现低产量、低质量现象,并会出现皮厚、渣多等问题。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

1、蚜虫

蚜虫是玉米田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繁殖最快的昆虫,利用刺吸式口器插入玉米植株内将汁液吸出,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继而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凋亡。另外,蚜虫也是矮花叶病毒病原菌传播的主要载体,其排泄物覆盖在叶片上,导致玉米受到矮花叶病毒侵染,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无法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加强蚜虫的防治,可利用蚜虫的克星如瓢虫、食蚜蝇等昆虫进行防治,也可在玉米孕穗期前后,利用已经稀释1000倍的10%杀虫剂呲虫啉与蚜必杀等对玉米进行喷洒,从而有效防治蚜虫的目的。

2、瘤黑粉

在田间,瘤黑粉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其是指在玉米秆、叶、以及粒穗等多种部位出现的病瘤。瘤黑粉病产生因素有三种,其一是对玉米含氮化肥用量过多,造成玉米植株组织变软,影响其正常生长;其二是瘤黑粉病菌能够在冬天的土壤中存活,连续种植玉米导致此病加重;其三在病菌处理问题上,若不及时或是处理不当,可使病菌二次侵染。因此,预防瘤黑粉病菌对玉米的侵染,降低病菌的基数,田间应实施2~3年轮作措施,及时进行除草,在病菌肿瘤尚未破裂时,及早摘除病瘤,集中深埋销毁。待玉米收获后,立即将田间病残体清除,在秋季进行深翻,发病严重田地,应更换其他作物进行种植。合理施磷钾肥、喷施锌肥以及生长调节剂,利于玉米植株提高抗病力,并保持排水除湿,预防田间积水。此外使用50%福美双、25%三陛酮等可湿性粉剂,根据玉米种子重量进行0.2~0.3%剂量拌种;或是使用2%戊陛醇拌种剂,剂量为10克,加入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将3~3.5千克玉米种子加入进行拌种。在抽穗至授粉期间喷施,可有效保证玉米正常生长。

3、玉米螟

通常情况下,玉米螟幼虫食用玉米雌穗、茎杆以及嫩叶等部位,此处的损害对玉米正常生长影响严重,使得玉米减产。使用高效颗粒剂可有效预防玉米螟,但仍继续存活的玉米螟会产生对此类药物的抗药性,难以达到根除的目的,并且加重了种植玉米的成本。玉米螟的防治,也可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蚁技术,观察螟虫危害严重程度,在玉米螟虫产卵期开始放蜂,第一次释放蜂适期数量为0.7万头/亩,在越冬代螟化蛹率为20%时,可推后10天,在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放蜂,第二次可释放0.8万头/亩。此外还可当花叶达到20%时防治,用1.5%或3%辛硫磷、1%杀螟灵以及0.4%敌杀死等颗粒置于心叶内进行化学防治,当危害达10%时,可拌毒土置于穗节叶腋,也可采用瓢虫、叶蜘蛛等具有捕食性的天敌实施防治。

4、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多发于玉米下部的叶片,而受到大斑病侵染的叶片逐渐出现萎蔫斑,此病症导致玉米整个叶片出现萎蔫斑,最终导致叶片枯且凋亡,同时叶鞘、包叶等部位受到病菌的侵染,严重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因此,应给予有效措施控制病菌侵染,在收取玉米结束后,增加机械深度,并实施焚烧秸秆还田。合理施含磷钾化肥、轮作倒茬、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及时除草,改善田间条件,提高玉米抗病能力。为防止病原菌的二次侵染,应将基部已经受病菌感染部位去除,也可使用10%苯醚甲环哩水分散粒剂、50%异菌眠可湿性粉剂、18.7%丙环·醚菌醋悬乳剂等药物进行喷洒,每间隔7~10天进行一次药物喷洒,连续喷洒2~3次。为了达到较高疗效,可加入芸苔素与1%~3%尿素加入药液内。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农业委员会)

猜你喜欢

玉米螟侵染蚜虫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蚜虫婆婆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