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小学教师微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7-02-24覃世苏牙群策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教育

覃世苏+牙群策

【摘要】本文首先对微观察的内涵进行界定,指出微观察是指观察者对教育领域内某一主题的细致观察与分析。其次,指出微观察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即有助于还原教育事实的真相,有助于促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最后,从建立系统思维的方法论、微观察的实施步骤两个方面对微观察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微观察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11-02

教育领域的微观察是指观察者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某一个主题,如一名学生、一次活动、一种教育现象等作全景式、全程式的细致观察,了解此主题在某段时间内的发生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特点、规律的观察活动。纵观教育发展史,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注重观察,并在对个案进行微观察的基础之上,取得了成功。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正是在对儿童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儿童四个认知发展水平,即感知运动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和形式运算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深远影响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小学教师微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良机,及时、准确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育引导学生,也有利于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成长和发展。

一、微观察的教育意义

(一)微观察更有助于还原教育事实的真相

很多时候,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看到的某个教育事件,很可能只是一个片断的、局部的事实。这些事实提供给教师的往往是局部而非全面的判断依据,从而使得基于此的教育管理出现偏差甚至是失误。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

一天,一向沉默寡言且看来有些孤僻的五年级学生沃洛佳打伤了同班同学谢廖沙。事发后沃洛佳执拗地沉默着,不愿对打人事件的原因作出任何解释。谢廖沙也一言不发,只是在向教师告状时再三重复说沃洛佳无缘无故就打了他一顿。由于对孩子们之间复杂的关系了解得不深入,我轻信了谢廖沙,对沃洛佳作出了批评,将沃洛佳形容成一个没有感情、粗暴、欺侮弱小同学的孩子。班里的其他孩子听到教师这样评价沃洛佳,也一致相信沃洛佳做错了。但是,听到我的批评后,沃洛佳并不同意,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激动地说:“我可什么也不怕,我不说话绝不是因为我害怕。谢廖沙清楚我为什么要那样揍他,他没有把实情说出来。”一次准备得很充分的教育活动就这样彻底失败了,我立刻觉察到沃洛佳是对的,而且事后的事实确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客观的教育事实,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管理决断。否则,事实不清、真相不明,则往往会冤枉学生,导致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走向错误的轨道,最后导致消极影响的产生,而且有些消极影响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消除。

(二)微观察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科研压力是中小学教师最为烦心的压力源之一,“不会写科研论文”几乎是中小学教师一致的反应。然而,教师近乎一致的声音中并没能真正揭示中小学教师科研压力的真相。在教师的潜意识中,教育科研论文是“高、大、上”的事,是大学教授和科研专家所干的事,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永远处于边缘的位置。事实上,随着科研方法及科研成果表达形式的多元化,中小学教师日益获得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与机会——只要教师能把握科研机会。这里所指的科研机会,其实是叶圣陶所说的“准备工夫”。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中说:“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难不难取决于在动笔以前准备工作怎么样……准备工作,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如果养成了(这种习惯),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观察特别是细致的微观察很有用,往往是文章的来源,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以中学的早读课为例,如果班主任能围绕“谁在早读,在读什么,如何读,早读的效果如何,早读时间的统一设置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间的匹配度如何”等问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微观察,且通过深入的个案访谈给予旁证,最后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概括、归类和分析,則自然会形成一篇关于中小学早读课现状调查的研究论文。同理,当这种微观察技术被运用于诸如学生人际关系、中小学生欺侮现象等主题时,其观察结果同样可以形成一篇好的科研论文。

二、微观察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建立系统思维的方法论

“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而一定的方法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决定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理解。当人们运用一种世界观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这就形成了一种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方法论是以世界观作为基础的,正确的方法论是由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的。”张岱年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思维方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方法论。例如,整体思维意味着整体主义方法论,生态思维则反映了生态学方法论等。班主任微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思维方式上的问题。具体来说,班主任应该树立一种系统思维的观念,即将呈现于班主任面前的人、事件与现象置于系统中进行思考。例如,对于学生的迟到事实,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本人的时间管理习惯,也要考虑“家—校”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上学途中的交通环境,甚至还要考虑学生家庭的时间管理习惯以及学生家庭的家庭关系等,而不能仅凭当下的“学生迟到”行为而指责学生,更不能因为学生迟到而将之归结为学生的品质问题。

(二)微观察的实施步骤

1.确定观察对象

确定好观察对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微观察能力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校领域中教师所见的每一名学生、每一位教师以及每一次教育活动,几乎都能够作为微观察的对象。理由在于:每名学生、每位教师以及每次教育活动,都内含动态变化的因子。这些因子动态变化的整个过程,都描绘和刻画着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成长、发展历程。因而,每名学生、每位教师和每次教育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都值得关注、观察。当然,由于选择偏好的不同,不同的教师在确定观察对象方面会有差异。如同样是选择学生为观察对象,有的教师喜欢选择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以期待寻找出他之所以成绩好的原因;有的教师则倾向于将目光聚焦于学业成绩暂时相对落后的学生身上,以努力寻找出影响其学业成绩的各种原因,等等。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与期待选择不同的对象,并进行相应的观察。

2.设计观察程序

有序的观察是得出科学、合理的观察结果的前提。确定了观察对象后,设计周密、详细的观察程序是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以A学生一天的人际交往情况为例进行观察程序设计,其微观察程序如下表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表格中所示的观察点进行连续的微观察,基本上能得出A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包括同伴的数量与特点,交往的性质、形式、内容甚至交往过程中的障碍等。显然,通过微观察得到的上述事实,能为教师帮助A学生改善和优化人际交往质量提供真实有益的决断依据——而这正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

3.整理观察资料

对微观察资料的有序整理是得出科学观察结论并形成科学教育决断的重要基础。否则,无论微观察程序设计得多么科学,也无论观察过程有多么细致,都无助于教师改善其教育教学工作,也无益于教师提高和优化自己的科学研究质量。考虑到中小学教师的微观察要系统性地兼顾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要求,“标题+”的资料整理策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以上述A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为例,可以以三个小标题为核心进行观察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如标题一“A学生在与谁交往”。围绕标题一将与A学生交往的对象及特征属性进行归纳、整理。标题二“A学生与同学间的交往特点”。围绕标题二收集A学生交往的性质、交往内容、交往时间以及交往对象的选择等资料。标题三“A学生交往的启示”。围绕A学生交往过程中的得与失,分析A学生选择当下这种人际交往模式的原因,反思A学生交往策略的合理性、交往环境的和谐性,进而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从逻辑上看,上述基于三个标题的观察资料分析与处理,实质上就是一篇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雏形。写出初稿后,再加以修改和完善,一篇比较好的科研论文就成型了。

微观察能力是一项教师必须修炼的重要能力。能否修炼成功,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微观察意识。有了良好的微观察意识,就能从司空见惯的教育场景中发现诸多值得研究与探索的教育事实。反之,则会造成教育机会及自我成长机会的流失。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世界观方法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智能化的“世界观”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世界观—雕塑遗产》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