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的关系与差异
2017-02-24延劭楠
延劭楠
摘 要:本文在简要阐释早期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曲的处理手法、法语语音的特殊性、芭蕾舞的地位三个方面对于早期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法国歌剧的地位源于法国文学艺术的民族性根源——法语语音、宫廷芭蕾与古典戏剧。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吕利;芭蕾舞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84-01
一、早期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的关系
法国是继意大利之后,在歌剧艺术发展史上第二重要的国家。早期的法国歌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其发展与意大利歌剧十分紧密,即便不能说两者是传承关系,也完全可以被认定为借鉴关系。这一点法国音乐学家朗多尔米就如此概括——“法国人不会自行创作歌剧的,他们必须从意大利引进样板。”可以说,法国歌剧是在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这与意大利歌剧当时在欧洲音乐中的地位是相称的。
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固定的圣卡西亚诺剧院(S·Cassiano)。这在歌剧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这个剧院是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它的开幕昭示着歌剧艺术从宫廷娱乐向面向公众转变了。也就在这个时代,一些意大利歌剧开始在法国上演。继而影响到1669年,巴黎建立了法国第一座公众歌剧院,此后的法国歌剧蓬勃发展起来。
从法国歌剧代表人物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个人入手分析,也可以分析出些许端倪。吕利本人原为意大利人,而且生于歌剧诞生地佛罗伦萨。14岁(另有11岁的说法)时吕利被贵族骑士带到法国巴黎,推荐给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妹妹,由此展开了他对于法国歌剧、乃至法国音乐发展深刻影响的一个时代。吕利在离开意大利之前就已展现出在舞蹈与音乐表现方面的天赋,到达巴黎之后在贵族的要求与调教之下,很快便就凭借舞蹈、歌唱与小提琴的多方面技艺博得了法国宫廷皇族的欢心,并进一步获得了国王的青睐与支持。吕利来自意大利,虽然当时年纪尚轻,但其音乐的风格样式、表现技艺的源头在意大利。实际上,佛罗伦斯歌剧的朗诵调(宣叙调)就是通过吕利进入法国歌剧创作中的。
二、早期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的差异
第一,分曲的处理手法:早期歌剧无论意大利或法国,均属于分曲歌剧的结构类型。咏叹调、宣叙调、合唱等各类分曲按照相应的创作规范铺陈发展。吕利十分重视宣叙调的作用,其创作中有两种宣叙调类型:一种是与意大利歌剧十分相似的干唱式宣叙调(清宣叙调);另一种类似咏叙调,即法国式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在意大利歌剧中最为出彩与受人关注(展现美声唱法精髓)的咏叹调,被处理为朗诵般的音调段落要多于旋律性强的歌唱段落。
因此,咏叹调与宣叙调是否泾渭分明,咏叹调是否具备很强的歌唱性就成为意大利歌剧与法国歌剧明确的差异点。
第二,法语语音的特殊性:以吕利为代表的早期法国歌剧不同于意大利歌剧,意大利歌剧以咏叹调作为艺术表现的重心,而法国歌剧的重心是宣叙调。这一鲜明差异的根源在于法语语音的特点。简单地明确法语语音的特点,需要了解三个环环相扣的概念:重音、节奏组、联颂。(1)重音:法语单词的重音位置比较固定,一般只落在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2)节奏组:法语中的句子可以按照意义和语法结构划分为节奏组。节奏组一般以实词为主体,一切辅助词都和有关实词共同构成节奏组。每个节奏组只有最后一个音节有重音,即重读音节;(3)联颂(la liaison):在同一节奏组中,前一词词末如果是原来不发音的辅音字母,而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始,那么前一个辅音应发音,与后面的元音合成一个音节。
上述法语语音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旋律的歌唱性与装饰性,使意大利美声的技巧炫耀没有了用武之地,法语语音的抑扬顿挫更加倾向于文学性而非音乐性的表现。因此,吕利更愿意使用宣叙调而非咏叹调是对于法语语音特征深入把握的结果。而意大利歌剧此时兴起的阉人歌手风尚在法国也没有了施展的余地。
第三,芭蕾舞的地位:芭蕾舞在歌劇中的重要性,是法国歌剧区别于意大利、乃至更多国家歌剧的最为鲜明的特点。法国宫廷贵族视舞蹈为教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由此延伸至法国歌剧对于舞台装饰、造型华美堂皇的追求,都源于法国封建统治阶级皇族礼仪时尚的传统,这一点在后世的洛可可风格与法国大歌剧的发展中都可以充分证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早期法国歌剧、乃至之后的法国歌剧区别于意大利歌剧的根源在于法国这一封建君主制强国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民族特性:法国语音的独特性;宫廷芭蕾的至高地位;法国古典戏剧内在高贵的秩序感与控制力(法国歌剧借鉴了意大利歌剧的框架,但由于法国古典戏剧的底蕴深厚,并未失控于意大利歌剧因炫技而伤及的戏剧本体思想的传达)。
注释:
①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8.
参考文献:
[1]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邦兹.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4]格劳特·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