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的魅力——浅谈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艺术魅力
2017-02-24翟燕敏
翟燕敏
摘 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西方音乐以它独特、美妙的艺术方式伴随着人们的每一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以其严谨的思想、永恒的热情、巨大的力量和高尚的心灵,成为世界上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西方音乐;第九交响曲;贝多芬;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76-01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灵魂和魅力,这种魅力在音乐中可以完美的体现,正如中国文化音乐中所赋予的灵魂和魅力一样,西方音乐也同样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西方音乐以其体裁种类丰富多样,音乐家群星璀璨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众多的器乐体裁中,交响曲因其最能反映人类精神世界,同时又最能震撼人们心灵,堪称西方器乐体裁中音乐魅力的代表。而在交响曲中把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作为最能震撼人们心灵的典范。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这就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这是罗曼罗兰曾用激动不已的文笔为我们描述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与《第八交响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他历时近七年的时间,于1824年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热泪。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当时亲任指挥的贝多芬耳疾严重恶化,根本听不到剧场里的强烈骚动。女歌唱家翁格尔,扶着贝多芬使之面向观众,接受欢呼。贝多芬也深受感染,十分激动,竟然晕了过去。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而《欢乐颂》则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灯。
柏辽兹说:“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瓦格纳说:“《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登峰造极的作品。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里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
《第九(合唱)交響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第九(合唱)交响曲》全曲共有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声乐和器乐两种力量的联合,以交响合唱的形式写成,这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中的一个创造。
第一乐章,庄严、适度的快板。音乐在震音的背景下,隐隐约约的开始。犹如开天辟地前的混沌。第一主题随即出现,气势雄伟,具有傲岸不屈的气概,表现出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仿佛是人民在黑暗中的抗争。第二主题由木管乐器奏出,极力要将第一主题吞没,如同黑暗要吞没光明一般,又具有惶惶不安的情绪。在展开部里,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得到发展,并形成矛盾。第一主题时而强大,时而弱小,似乎是人民的反抗时而掀起高潮,时而陷入低潮。第二主题时而惊惶,时而狂妄,似乎是黑暗势力时而在人民的反抗高潮前惊慌失措,时而又因人民的反抗陷入低潮而得意洋洋。在这一矛盾中,黑暗处于主导地位,它的力量毕竟还很强大。甚至它宣称:“安于现状吧,我的力量强大得很,你们的力量太弱小了。一切反抗都将无济于事。”而人民却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冲破一切前进的障碍物,仿佛是所向无敌的军队,奋勇前进。但是,黑暗的势力太强大了,几经斗争,人民的反抗被黑暗吞没,归于沉寂。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在沉寂之后,第一主题跃然而起,喷薄而出,仿佛人民经历失败的沉默后,抗争再次爆发,为争取自由、幸福、欢乐、光明,同黑暗继续斗争。两种势力,相互斗争,激烈空前。犹如两军对垒,互不相让。一方要进攻,一方要坚守。于是,竭力厮杀。乐章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微弱但却顽强的旋律,它柔美而又极具歌唱性。那是第四乐章的欢乐颂主题的雏形,它将在第四乐章正式出现、发展,成为音乐的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随后,音乐再次回到双方的战斗中,斗争越来越激烈,发展到白热化。乐队用齐奏来描绘斗争的激烈,并用战鼓来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双方的斗争持续到乐章结束,仍未分出胜负。
第三乐章,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双主题变奏曲。乐章开始,第一主题直接由弦乐奏出,深沉中略带茫然,随后,旋律缓慢升腾,充满殷切的期望。这时,第二主题在D大调上出现,它仿佛在倾诉着衷情,表达人民的美好愿望;又仿佛如同一个哲人,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正在苦苦思索,考虑人类的出路,人类的未来。这一主题由4/4 拍奏出,延绵不断,此起彼伏,层层推进,如长江大河之滔滔不绝,优美而又缠绵,听来令人遐思。突然,号角声起,打断了沉思主题,将人们从幻觉中拉回现实。人们不禁有些惶惑不安:人类的出路何在,人类的未来是什么?在这惶惑之中,结束了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对前三个乐章所提问题的回答。在这一乐章中,贝多芬为了表达主题,在充分发挥交响乐队作用的同时,加入了人声,引用了席勒的长诗《欢乐颂》的精华部分,用合唱的形式,作为整部作品的总结。这一乐章开头时出现的引子,犹如愤怒的巨浪的两次冲击,但都被低音弦乐器奏出的宣叙调镇定的做了回答。随后,乐队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依次演奏了一遍,又被宣叙调予以否定了。它仿佛在说:“啊,朋友,不是它。不要,不要这种声音。”在短暂的休止后,“欢乐颂”的主题刚一露头,立即得到宣叙调的肯定与赞同:“这才是了,终于找到她了。就是她,就是她——欢乐!”随后,乐队将欢乐颂的主题反复演奏,加以发展,形成音乐的滚滚洪流。经过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人声终于浮出水面,紧接着男高音纵情高唱:“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随后,合唱团唱出:“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四海之内皆成兄弟。”这段歌词,几经变化,由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次女高音和合唱团分别的、反复的演唱,其歌声响彻寰宇,震撼人们的灵魂,引导人们走向幸福、自由、欢乐、光明,实现世界大同。最后,在合唱声中,在整个交响乐团强有力的齐奏中,音乐发展到高潮,并干脆利落的结束在高潮处。音乐虽已结束,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欢乐颂的歌声久久的回响在听众耳畔,欢乐颂的主题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幸福、自由、欢乐、光明,为实现世界大同努力奋斗!
这部作品,是世界音乐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将声乐引入交响曲,是贝多芬多年的愿望。几经探索,他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自然之火,贝多芬点燃的是人内心的力量之火。贝多芬用他的交响曲登上了人类精神境界的珠穆朗玛,挥洒出浪漫主义音乐的第一道灿烂曙光。贝多芬高举着人类英雄气概的熊熊火炬,召唤着团结友爱的人们走向未来,从黑暗走向光明,向新的生活新的世纪前进。
参考文献:
[1]李近朱.交响音乐欣赏丛书·交响音乐史话[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2]谭冰若.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柏辽兹.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
[4]唯民编.贝多芬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