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启动“硬脱欧”
2017-02-24张晓东
张晓东
就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誓正式入主白宫前夕、全球政坛和市场高度关注其就职演讲会透露何种信息的时刻,大西洋对岸的唐宁街十号提早一步甩出了2017年首个影响未来全球化走向的重磅炸弹——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月17日在演讲中宣称:英国将干干净净地全部退出欧盟,不会寻求“一半走,一半留”的解决方案。
自从去年英国全民公投决定选择退出欧盟后,出来收拾“烂摊子”的特雷莎·梅一直在就退欧事务的具体细节“打太极”:每当被记者问询到“未来英国究竟怎么办”时,她都用一连串的套话来应付,拒绝给出任何“干货”。以至于《经济学人》杂志给她取了一个“特雷莎·不好说”(Theresa Maybe)的外号。
现在,她终于给出了一套令“脱欧派”安心,“留欧派”震惊的方案——在其给出的所谓“脱欧12点”计划中,她指出英国将会毫无保留地退出欧洲共同市场,并重新和欧盟以及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协定,然后拿回边界管控上的所有自主权。换句话说,待程序全部走完之后,英国和欧盟之间将不存在任何附属关系。《金融时报》比喻称,“英国和欧盟未来的关系不会比加拿大和欧盟间更加紧密。”
“挪威模式”被枪毙
退出欧盟这项令接近半数英国人都感到不安的决定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持续为英国政坛制造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鉴于完全离开欧盟以及欧洲共同市场这样的“硬脱欧”会毫无疑问地给英欧双方的经济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不少政客以及媒体一直在鼓吹一套“软脱欧”的解决方案,即仿照挪威那样,虽不是欧盟成员国,但享受欧盟带来的各种便利。
在目前的欧洲主要发达国家中,挪威、瑞士以及冰岛三国还未有加入欧盟。其中挪威曾于1972年和1994年两次发起入欧公投,但都宣告失败。为了这些未入盟的国家也能享受到欧洲共同市场带来的便利,一个名为欧洲经济区(EEA)的体制于1994年正式建立:在此框架之下,EEA内的成员可以自由贸易。
挪威和冰岛当年共同以非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加入了EEA,而瑞士则因为和欧盟达成了双边协定,也在实质上进入了欧洲共同市场。目前,EEA包含了所有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
以挪威为例,EEA让其享受到了欧盟的货物、人员、服务及资金“四大流动自由”,但却不必受到大部分欧盟法律的管辖,在很多国内事务上仍保留有自主决定权。此外,还不必像欧盟成员国那样缴纳会费。
正因为如此,“脱欧”和“留欧”两派中的不少人都达成了仿照“挪威模式”的共识,即建议英国未来采用退出欧盟,但留在EEA的框架之中的这种“一半走,一半留”方案。英国亚当·斯密学会发起的一份民调显示,受访者中支持采用“挪威模式”的人数是反对方的两倍还多。
然而“挪威模式”也无法解决很多“铁杆脱欧派”最关心的移民问题,因为EEA倡导的人员流动自由势必意味着英国有义务接收来自东欧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这让包括特雷莎·梅在内的很多人心生顾虑。在特雷莎早年就任英国内政大臣时期,强硬的反移民立场一直是她的个人“金字招牌”。
特雷莎·梅早前曾夸下海口称英国能够“留在共同市场”并同时“控制移民人数”,但从她提出的“硬脱欧”方案来看,这项不怎么切合实际的幻想终究还是没能实现。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看来,“共同市场”和“人员自由流动”是打包出售,英国没有权利“挑肥拣瘦”。
经济后果很严重?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英国“脱欧”都算得上是全球化进程遭遇倒退的标志性时刻。市场担忧,特雷莎·梅的“硬脱欧”或许就是英国走向“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为了缓解这种担忧,特雷莎将当天的演讲主题定为“面向全球的英国”,似乎在兜售“虽然英国离开了欧盟,但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观念。她表示,英国将会尽快重新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等)商定贸易协议,建立一个“真正全球化的英国”。
然而批评者却首先指出,英国超过一半的进出口贸易都是和欧盟国家进行的——对欧贸易关系不处理好,英国经济岂不是直接宣告自杀?《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还提到有关英国“脱欧”带来的坏名声。他撰文写到:“在英国与欧盟敲定协议之前,其他地区不会把英国视作可信的谈判伙伴。到2019年3月,英国可能发现自己享受不到任何一个市场的特惠准入待遇。”
贸易以外,“硬退欧”给英国经济带来的利空还在于这一方案将持续削弱该国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当特雷莎前往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时,她将遭受在场所有商界领袖的白眼,”一位不愿署名的英国议员在接受Politico网站采访时调侃称,很多外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当然不仅仅为了跟英国人做生意,它们瞄准的还有欧洲共同市场内超过5亿人口的这块大蛋糕。
由于特雷莎·梅政府坚决不肯在移民议题上做出让步,对很多在英投资企业而言引进跨国人才也将成为一大难题。英国专栏作家菲利普·史蒂芬斯认为,无论是汽车、银行、科技、制药还是食品加工行业,跨国供应链有赖于跨国劳动力。“人员的自由流动不只是欧盟单一市场的支柱之一,它还是现代企业固有的特质之一”。但特雷莎却对这种“跨国人才”的概念早已嗤之以鼻。她說:“世界公民就等于无国籍公民,”强调国籍认同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硬脱欧”对英国经济的削弱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嗅觉敏锐的伦敦金融城,欧洲两大银行汇丰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在特雷莎演讲次日即公告,为提前准备应对英国脱欧的风险,他们将分别把设于伦敦的1000个职位转移到欧洲大陆或是纽约。银行业分析师克里斯托弗·惠勒认为,伦敦并不一定会失去其金融领导地位,但其影响力势必会被大幅削弱。
一些乐观人士则反驳称,英镑的小幅反弹说明市场对“硬脱欧”并没有那么消极。但考虑到英镑已经在“脱欧”公投通过后的数月内跌到了自1985年来的最低点,此次小幅反弹可能只是“利空出尽”。
苏格兰不开心
“硬脱欧”的路线一出,向来亲欧盟的苏格兰人自然也不乐意了。早前苏格兰首席部长、苏格兰国家党(SNP)主席尼古拉·斯特金就多次警告伦敦方面不要擅自替苏格兰人做决定。她说如果“软性脱欧”无法实现,共同市场也丢失的话,苏格兰将“毫不犹豫地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
斯特金在特雷莎的演讲后立即又接受采访,她表示,“硬脱欧”没有顾及苏格兰的愿望及利益,因而另一场独立公投是“不可避免的”。她相信苏格兰能够选择一个与梅首相所规划的“不一样的未来”。在2014年9月的第一次独立公投中,苏格兰民众以55%反对独立、45%支持独立的投票结果留在了英国。而在去年的“脱欧”公投中,62%的苏格兰地区选民则倾向于留在欧盟。
领导了2014年独立公投的前苏格兰首席部长萨蒙德则对推动第二次独立公投更加热切,他在接受电台采访时预测第二次公投最早在2018年秋天即可进行。“我们必须要在英国正式从欧盟退出之前实现独立。”萨蒙德说。按照欧盟法律,选择退出也不会立即生效,而是要有两年的谈判过渡期。如果特雷莎·梅政府按照计划表在今年3月正式触发“脱欧”程序的话,大约在2019年春天英国将停止成为欧盟的一员。
BBC则撰文指出,从法律上来说“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完全可行,最大的阻碍其实是政治方面的博弈。以2014年的首次独立公投為例,它能成行是因为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时任苏格兰首席部长萨蒙德之间达成了一致。然而现在唐宁街10号的主人已经换成了特雷莎·梅——在她的“脱欧12点”计划中,“维持联合王国的完整”赫然在列,因而预计她很难会同意苏格兰再进行一次独立公投。正如卡梅伦所说:“独立公投是一代人、甚至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事件,它不会动不动又重来。”
另外一方面,说服苏格兰人再度出来投票也是一大难事:尽管在“脱欧”之后,有民调显示“脱英”情绪在苏格兰许多地区有所高涨,但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柯蒂斯认为那只是“短暂现象”,就整体而言,苏格兰人对独立的意见自2014年后就没有发生过太大的改变,这意味着倾向独立的选民仍然比倾向留在英国的要少许多。
然而即便保住了英国的统一,特雷莎·梅政府在未来两三年仍将面临来自苏格兰方面的不小压力。在2015年的大选中,苏格兰国家党像“黑马”般崛起,以拿下56个议席的惊人表现成为了英国下议院的第三大党,这些苏格兰人将继续在伦敦给特雷莎制造麻烦。
“首相大人可能并不知道她的计划一旦推行,苏格兰人的年平均薪资将减少至少2000英镑,80000人的工作也将不保,”国家党议员罗伯特森表示,“她关心的只是英格兰,根本不是大不列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