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机制研究

2017-02-24程岩郑文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运作机制

程岩 郑文力

[提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协同团队已成为企业解决复杂创新问题和推动人与组织协同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对其运作机制的深入理解和优化则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基础。在分析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机制和耗散结构内涵基础上,深入探讨二者的契合关系,并发现企业知识协同团队的熵减机制、互补机制、驱动机制及诱导机制。最后,从团队成员的自组织管理和企业对协同团队的引导和控制两个方面提出管理策略。

关键词:知识协同;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耗散结构理论;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6日

知识创新已成為决定企业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并日益呈现出前瞻性、集成性和动态性,而传统的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创新方式却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寻找一种新型团队运作方式就显得迫在眉睫,知识协同团队便应运而生。因此,本文将结合知识协同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为其实际活动的开展提出管理建议。

一、企業知识协同团队运作机制内涵

知识协同团队是以知识创新和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为目标,以知识、人和内外部环境的自身特性及交互关系为依托,以团队成员在协同意愿和协同能力高度统一下开展的一系列协同活动为动力,以团队协同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完善及重构过程为表现形式的创新性组织,其运作机制是协同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运作与相互影响机制的统一。

协同目标从根本上规定了知识协同的性质、方向和主要内容,它既是企业战略愿景的具体表现和团队成员的行动指南,又是协同过程的开始环节。知识协同团队有三个主要目标:对内外部现有知识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打破现有知识框架的束缚并实现知识飞跃、提升自身协同意愿和协同能力,分别对应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和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其关系是螺旋上升的,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团队协同目标体系,并在协同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乃至重构。

协同目标体系的构建与进化要靠团队成员心智模式共享来实行。心智模式既是一种基于个人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又是一种个人特有的知识结构、理论结构或理解系统,它帮助团队成员形成关于所处环境中有关任务、设备、工作环境、关系和情景等知识的有组织的理解和心理表征,以此形成对团队任务形成正确的解释和预期。可见,共享心智模式作为团队成员构建协同目标体系的关键活动时是当之无愧的。

知识体系构建与运作的本质是团队成员在协同目标的指引和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某些方式来实现知识的整合、创造与知识体系优化,其核心是团队成员的知识交互与创造活动。知识交互与创造包括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两种。知识共享是团队成员通过各种沟通媒介和交流方式来相互转移其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活动,它是知识转移、吸收以及创造的基础。组织学习是一种在由社会制度形成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学习的社会过程,它不仅使信息、观点和知识融会贯通,而且使创造性思想贯穿于组织内部管理及运营实践中。此外,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必然与外部环境发生人员、信息和知识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输出了知识成果,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团队内部目标/知识体系的优化及成员个人能力的提升。因此,这两种活动是推动知识协同运作的根本动力。

协同过程既是协同活动的表现形式,又是导致协同团队从渐进式创新向人与组织协同发展的直接诱因,它以时间为量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知识体系构建过程是协同过程的主体,其实质是由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推动的知识碰撞、融合、创新及以此为基础的知识体系重构,故笔者将协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目标确定、知识融合、知识创新及知识重构。当然,知识协同过程不是线性的,协同目标为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提供指引,进而推动知识在越来越深层次上进行融合、创造和重构;知识融合、创造和重构又使团队成员更深入地共享心智模式,促使协同目标由渐进式创新向突破式创新乃至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进化。可见,协同过程的实质是协同团队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优化,并最终获得知识产出和人的发展的综合体。

二、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机制的耗散结构特征

企业知识协同团队是一个复杂的新型动态系统,该系统的运作机制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耗散结构理论侧重分析开放式自组织系统的特征和演化路径,与企业知识协同团队的运作机制内在契合。耗散结构指的是一个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演变为一种在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态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被称作耗散结构。与耗散结构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熵”,它是使系统趋向有序的一切因素的总称。负熵只能通过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入,系统若想长期耗散结构就必须保持系统开放,就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流。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形成有序结构需要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存在随机涨落,它们是使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知识协同团队的开放性社会系统特征方面,远离平衡态主要体现在其知识结构和知识分布方面,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协同活动方面,而随机涨落则表现为协同过程的阶段性,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图1)

(一)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的开放性与熵减机制。开放性是耗散结构形成和存续的根本条件,它保证系统不断从外界获得负熵为系统的有序进化提供条件。企业知识协同团队具有开放性的原因是它与外界环境存在密切的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源联系。开放性必然导致以下两种结果:首先,负熵源源不断地流入;其次,外部环境倒逼团队成员提升协同意愿,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开放性和由此导致的总熵值减少是团队形成耗散结构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随机涨落和突变得以发生,知识协同目标得以实现。

(二)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的远离平衡态特征与互补机制。远离平衡态是系统内可测的物理性质极不均匀的状态,体现了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它是发生随机涨落和突变的必要条件。知识协同团队的远离平衡态特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首先,显性/隐性知识分布不均衡,显性知识一般以文件形式为所有成员共享,而隐性知识往往分散于各成员心中;其次,每个人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性质不均衡,这通过“术业有专攻”表现出来。不均衡性导致团队知识体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既对知识的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提出要求,又为其提供了条件。团队成员在知识性质和分布远离平衡态基础上,通过协同意愿和协同能力的互馈与互补达到心智与能力高度统一,为从渐进式创新向突破式创新和人与组织协同发展的逐级演進奠定基础。

(三)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的非线性与驱动机制。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指系统各要素通过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使其关系向网络化演变,在该网络中会产生要素总体功能的整体倍增,它是使系统向有序状态演化的根本动力。企业知识协同团队通过共享心智模式、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使目标、知识和环境要素构成一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在該网络中,知识在目标体系和环境要素的影响下,通过相互碰撞、渗透及融合来实现功能上的耦合,并在耦合中完成整体功能的倍增与体系的重构。反过来,知识的碰撞、渗透和融合又反作用于目标体系和环境要素,推动它们向更高级的有序结构进化。

(四)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的随机涨落性与触发机制。随机涨落是系统受到随机扰动时发生的对现有状态的随机性偏离,它通过对系统整体的对称性造成长时间的破坏促进系统结构有序演化,它是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结构和相互关系从混沌向有序演化的表现形式。随机涨落只有在远离平衡态时才能放大为巨涨落,当随机涨落的幅度突破阈值时,系统内各要素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形成一个新的、更高级的有序结构。企业知识协同团队的随机涨落性体现在协同过程上:首先,协同过程具有鲜明的随机性、动态性和阶段性,这符合随机涨落产生、放大、触发突变以及系统向更高级有序结构进化的总体规律;其次,受协同活动及负熵的共同影响,团队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各子要素不断偏离原有状态而形成涨落;最后,由于协同活动和外部环境影响的自发性和复杂性,这些涨落是随机的。可见,随机涨落的产生、积累和放大是触发企业知识协同团队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发生突变并向有序状态(耗散结构)演进的直接诱因。

三、管理启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团队化知识协同运作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1)协同团队的开放程度和引进负熵的能力;(2)保持各协同要素远离平衡态和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的洞察力;(3)团队成员综合运用协同方法开展协同活动的能力;(4)随机涨落的制造能力和诱发突变的能力。因此,对企业知识协同团队运作的管理必须在团队成员和企业的共同作用下,深入挖掘混沌运动背后隐藏的确定性秩序,并以此为指引,为协同活动的开展构建良好的管理体制。

在自我管理方面,团队自身应当做到以下五点:首先,秉承开放包容的形态,并时刻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资金、人员与知识交流以推动负熵的流入,为团队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有序化演进提供支持;其次,重视人、知识、环境的不均衡性,并注意各要素之间的互补与协同,以使团队始终保持远离平衡态;再次,在开展协同活动时应注重综合运用非正式交流和内部交流平台、数据库、知识地图等信息技术手段,促成心智模式和协同方法的共享,以便于更迅捷地制造随机涨落;第四,保持思维活跃性,勇于对现有协同目标提出质疑,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的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最后,还应及时消除不利于知识体系形成和创新的因素,强化有利因素,以此来实现对随机涨落方向和强度的控制,并不失时机促成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突变。

企业管理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及时捕捉外部信息、引入技术和人才、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积极寻求跨组织合作的机会,以便对负熵的引入和流向进行调控,为协同团队保持开放性提供条件。其次,采用一切方法提高团队内知识的条理性和易用性,以保证协同团队远离平衡态,如以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消除团队成员的心理壁垒和知识壁垒;成立“知识守门员”团队,专门负责外部信息的获取、企业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的管理;提倡平等互惠与适度竞争良性共存的组织文化等。再次,改进管理手段,如适当的利益分配政策、对知识成果的保护、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平衡以及提供条件使团队成员参与协同决策等手段的运用,以此提升团队成员的协同热情,并使其保持对组织的忠诚。最后,加强对协同团队运作过程的动态监测和指导,并应对协同团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还应利用企业知识库,及时对协同团队的创新成果进行编码和存储,以此来促进随机涨落的放大及突变的产生。

主要参考文献:

[1]Van Leijen H,Baets W R J.A cognitive framework for reengineering knowledge-intensive processes[C].System Sciences,2003.

[2]王慧.企业集团内部的知识协同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陈昆玉,陈昆琼.论企业知识协同[J].情报科学,2002.20.9.

[4]张中会,屈慧琼,万建军.论复合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协同[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

[5]李林英,刘平青,孟凡臣.图式,心智模式及其管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

[6]吕晓俊.组织背景中心智模式的自我管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

[7]Strambach S.Innovation processes and the role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M].Innovation Networks.Physica-Verlag HD,2001.

[8]Nonaka I.Model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West and Japan[M].1991.

[9]Gherardi S,Nicolini D.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safety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2000.9.1.

猜你喜欢

运作机制
浅析隐喻(Metaphor)和换喻(Metonymy)的区别与联系
高速公路照明EMC改造项目管理探索
需求计划引领物资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