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港养殖贝类污染物现状调查分析
2017-02-24吴蓓莉吴佳莉柴丽月王剑萍胡卓琼
吴蓓莉, 吴佳莉, 柴丽月, 王剑萍, 胡卓琼
(1.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12; 2. 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宁波象山港养殖贝类污染物现状调查分析
吴蓓莉1, 吴佳莉2, 柴丽月1, 王剑萍1, 胡卓琼1
(1.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12; 2. 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2010—2015年期间连续对宁波象山港海水贝类养殖区进行了监测采样,历年共采集样品294批次,并分析了贝类体内的微生物、重金属、贝类毒素、多氯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状况.结果表明:宁波市沿岸贝类产品总体上良好,但仍有部分指标超标,在294份样品中有74份样品(包括2类区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影响因子是大肠杆菌,部分样品的菌落总数、重金属镉超出有关区域的标准含量.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多氯联苯项目均符合国家贝类检测标准.
象山港;贝类;微生物;重金属;贝类毒素;多氯联苯;分析
近十几年我国贝类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年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海水养殖贝类历来是宁波市水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象山港则是贝类养殖的重要基地.象山港海岸线曲折,港中有港,海港岸线全长406 km,其中大陆岸线297 km,港湾内有西沪港、黄墩港和铁港3个支港.港区中心线全长约60 km,水域面积563.3 km2,港内水域风浪小,无暗礁和其他障碍物,水色清晰,生物资源丰富,饵料充足,是多种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和培育的优良场所,是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鱼池.近几年象山港贝类养殖生产品种主要有缢蛏、泥蚶、牡蛎等,采用浅海、滩涂、池塘贝类养殖方式,养殖面积预计合计近10 000公顷.
但养殖贝类易被各种微生物所污染,由此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乃至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3].为了解当前宁波沿岸养殖贝类产品的安全状况,于2010—2015年对宁波象山港主要贝类养殖区进行贝类抽样检测,掌握近几年来象山港海洋贝类产品污染情况,同时实施贝类生产环境划行,加强贝类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水产品卫生安全,为实行贝类市场准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站位设置
宁波辖区范围内的象山港海水贝类养殖区域,每年设置12~19个抽样站位,采样集中区域主要覆盖至鄞州瞻岐养殖区、铁港西店养殖区、西沪港养殖区和象山涂茨养殖区,采样站位见图1.
图1 贝类采样站位示意图Fig.1 Sampling stations
1.2 抽样时间和抽样方法
根据象山港海域不同种类养殖贝类的生产季节和主要分布情况,于2010年4月—2015年10月共6年时间,每年4月、7月、10月分三批对象山港贝类养殖区进行贝类的采集,共采集样品294份,采集品种主要集中为缢蛏、牡蛎、菲律宾蛤、泥蚶.抽样人员严格依照《水产品抽样方法SC/T3016-2004》[4]进行操作,现场抽样贝类在定点区域50 m内,并与养殖户一起进行现场贝类品种、数量确定,及时将样品加冰袋保存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专车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前先将贝类样品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微生物测定时用70%的酒精棉球对体表反复擦拭消毒,用无菌刀开启取出贝肉于匀浆机中匀浆后进行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测定.重金属铅和镉测定前直接将贝类活体剥壳,取肉进行匀浆后测定[4].
1.3 检测参数和方法限量值
见表1.
表1 海水贝类产品卫生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限量值Tab. 1 Test items,test methods and detection limit of shellfish products
1.4 贝类养殖区域划行依据
依据2009年农业部农渔发(2009)20号文件要求,确定贝类生产区域划型以贝类体内大肠杆菌含量为划型依据,贝类重金属指标作为确定可养品种的依据,贝类毒素指标作为临时性关闭的依据.
一类贝类养殖区:为良好生产区域.每100 g贝肉内大肠杆菌值≤230 MPN,该区域生产的贝类产品可直接上市.
二类贝类养殖区:为合格生产区域.每100 g贝肉内大肠杆菌值≤4 600 MPN,该区域生产的贝类产品可直接上市.
三类贝类养殖区:为有条件生产区域.每100 g贝肉内大肠杆菌值≤46 000 MPN,对划定的第三类生产区域,生产者对该区域采捕的贝类产品须进行暂养、净化,直至大肠杆菌值达到第二类生产区域规定数值后方可上市.
临时性关闭区域:由于受到突发污染事件或赤潮等影响,贝类有毒有害物质超出标准,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超过80 μg/100 g,检出腹泻性贝类毒素(DSP),应实行临时性关闭.
2 结果与分析
2.1 象山港贝类监测结果
2.1.1 象山港贝类微生物及贝类毒素监测结果
2010—2015年贝类监测每年分为3个阶段进行,综合判定合格率及超标情况来分析其每年的变化趋势,2010—2015年共采集样品294份,6年共采样18次.贝类主要污染物指标是微生物,且根据2000年以来的浙江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浙江沿岸海域海水和底质中,重金属监测指标均符合Ⅰ类到Ⅱ类海水水质标准,因此以贝类体内大肠杆菌含量为划型主要依据是可行的.
检测情况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象山港贝类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率为99.6%,仅有一个样品超标,出现在2013年7月份,超标产品为缢蛏,超标站位为象山港海山区域.按照贝类划行依据,抽取的样品中有3个样品属于三类区域,占样品总数的1.0%,这3个样品分别出现在2014年7月份、2015年4月及7月份,3个超标产品中有2个为缢蛏样本(采样地点为西沪港区域),1个为牡蛎样本(采样地点为象山港强蛟区域);有58个样品的大肠杆菌属于二类区域,占样品总数的19.7%;有233个样品为一类区域,占样品总数的79.2%.在贝类毒素检测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值均<80 μg /100 g,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检测值均<5 MU/100 g,2010—2015年期间贝类毒素检测均未发现超标样品.
表2 2010—2015年象山港贝类养殖区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检测情况Tab. 3 Examining condi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in shellfish products(2010—2015)
2.1.2 象山港贝类重金属监测结果
表3数据显示:象山港贝类历年重金属铅检测结果均<1 mg/kg,符合限量要求(限量值1.5 mg/kg),重金属镉超标个数为12个,超标率为4.1%,超标样品集中为牡蛎和泥蚶,最高超标值为3.1 mg/kg,说明牡蛎和泥蚶对重金属镉具有一定的富集程度;多氯联苯检测值均<0.5 mg/kg,所有贝类中多氯联苯均未发现超标现象.另外,相同生存条件下,不同种贝类样品内的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时甚至很显著,如表4所示.
表3 2010—2015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检测情况(其他)Tab. 3 Examining condition of other contaminants in shellfish products(2010—2015)
表4 不同种贝类样品中的重金属分布Tab. 4 Content of heavy metal in different kinds of shellfish
2.2 象山港养殖贝类历年污染变化趋势
从历年检测数据来看,象山港区域贝类微生物大肠杆菌总体数值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各个值均逼近二类生产区,6年内大肠杆菌值未见明显改善,且在2014年和2015出现三类区域的站位;从各季度值来看,每年7月份大肠杆菌值时常高于其他两个季度,结果如图2、图3所示.菌落总数5年间基本无明显变化,仅1个样品出现超标现象;重金属镉除2011年和2013年未发现超标样品,其他年份均出现超标样品,说明牡蛎对重金属的富集持续存在.
图2 象山港历年大肠杆菌二类站位比例趋势图Fig. 2 Propor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in second aquaculture area(2010-2015)
3 讨 论
从2010—2015年象山港贝类养殖区贝类产品污染物监测结果来看,菌落总数指标一般没有严重超标情况,但部分样品存在大肠杆菌含量较高现象.大肠杆菌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5],大量排放生活污水入海是导致贝类大肠杆菌超标的主要因素.客观地说,大肠杆菌不是致病菌,也不是剧毒物质,对食用者的安全危害主要是生食,因此建议贝类产品尽量煮熟后再食用,特别是在夏季细菌繁殖较快的季节.每年5~9月气温较高,且为赤潮多发季节,贝类产品在养殖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生长和赤潮毒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贝类产品的定期监测至关重要.在重金属的测定上,部分贝类产品存在超标情况,不同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不同,即使是在同样的生存条件下,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有时也会存在显著差异,如牡蛎和泥蚶对镉的富集程度均较高,因此不能仅仅通过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来判断养殖区是否符合养殖标准要求.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增加导致许多养殖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这些海域的水产品也难以幸免.所以要彻底解决贝类产品的质量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陆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问题,加强对周边地区的陆源污染物监控,才能保证该海域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6].
[1] 梁玉波,杨波,王立俊,等.辽宁黄海沿岸水域养殖贝类病害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2000,19(1):5-10.
[2] 吴信忠.海洋养殖贝类病害的流行及其控制[J].鱼类病害研究,1998,20(1):6-8.
[3] 林红玉,王烨,孙芹.连云港市贝类中毒的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04,20(1):73-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SC/T 3016—2004,水产品抽样方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 沈晓盛,顾润润,于慧娟,等.浙江海洋贝类微生物调查及其评估[J].海洋渔业,2005,27(1):64-67.
[6] 陈雪昌,梅光明,郭远明,等.浙江沿岸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监测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40-4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Shellfish in Xiangshan Bay, Ningbo
WU Beili1, WU Jiaili2, CHAI Liyue1, WANG Jianping1, HU Zhuoqiong1
(1. Ningbo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y, Ningbo 315012, China; 2. Ningbo Academy of Ocean development, Ningbo 315040,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0 to 2015, totally 294 batches of marine shellfish from aquaculture area in Xiangshan Bay were monitored, the condition of the toxic and the harmful substances(including microorganism, heavy metal, DSP, PSP and PCBs)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llfish products in Ningbo city were good in general. 74 samples were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were E. coli, the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and the heavy metal. DSP, PSP and PCBs conformed to the national shellfish testing standards.
Xiangshan Bay; shellfish; microorganism; heavy metal; shellfish toxins; PCBs; analysis
2016-04-01
吴蓓莉(1984—),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生物质量化学分析研究.E-mail:68103228@qq.com
10.3969/j.issn.1674-232X.2017.01.018
TS254.7
A
1674-232X(2017)01-00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