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问需于民共话绿色丰收计
——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新春接见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侧记
2017-02-24湖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王林松
湖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王林松
新春问需于民共话绿色丰收计
——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新春接见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侧记
湖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王林松
春节刚过,乍暖还寒。按农村的风俗习惯,正月十五过完才算过完年。新年一上班,年味意犹未尽,省农业厅召开湖北省优秀新型职业农民新春座谈会,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贵洲亲自接见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代表送新春祝福,并通过他们向全省广大农民朋友拜年。
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组织举办这么“接地气”的活动,省农业厅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2016年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成效显著,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代表脱颖而出,在“三农”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刚刚落幕,戴贵洲厅长问计于农民,问需于农民,听取农民代表对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2017年农业工作更好开篇谋局打好“群众基础”。省农业厅5楼会议室“全国十佳农民”获得者代表、首届“湖北省十佳职业农民”获得者、首届“青年农场主创业大赛”获奖代表等13位新型职业农民与厅长“面对面”,没有领导的威严,没有基层的拘束,畅所欲言,提建议,探路子,厅长与职业农民代表交流互动频繁,气氛热烈,新春里共话2017年湖北农业绿色丰收新篇章。
1 问需于民,充分听取基层农民意见
2月7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这个主线”,破解困扰农业发展的“两难”问题。即最难解决的矛盾——大宗农产品全面降价与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的实现;最难突破的瓶颈——农业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现代农业发展难题,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桂华作为主持人首先抛出“选题”,鼓励农民代表放下顾虑和担心,踊跃发言,说真心话,为湖北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和第一手资料。
江汉平原是湖北的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造就了流转8万多亩(1hm2=15亩)土地的“超级”合作社——天门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起了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兄弟省市竞相学习参观的典范。“国字头”的重量级人物,湖北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全国十佳职业农民吴华平率先发言。他提出现代农业发展的3个问题。一是人才缺乏的问题。现代农业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农业和人才农业,人才起基础和关键性作用,但农业的老大难问题就是留不住人才。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从事农业待遇低,环境差,地位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建议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引导涉农高校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为农业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发展后劲;二是政策落地的问题。10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犹如一股春风,带给农民无限的期待和希望。但往往愿景很美好,很多政策难以落地和执行。建议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建议加大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人们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有机”“绿色”“环保”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魏晓明就是抓住了这一商机,主打有机牌,开创“有机产品+休闲农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建议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提高职业农民的含金量,项目资金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倾斜。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建立职业农民协会或实用人才协会。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以质量促农,以品牌兴农。
现代农业的短板和难点在丘陵山区,丘陵山区只有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作物才有出路。全国科教兴村带头人向辉靠发展水果产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她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家具店老板到一名农业人的不平凡创业经历,“土里刨金”做农业很苦很难,大多同行男性职业农民代表都这么说,对一个女性来说,吃过的苦,经历的磨难更可想而知。她建议农业主管部门帮助协调金融机构,简化贷款办理程序,畅通信息渠道,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
13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代表发言持续了近3 h,热点不断,互动频繁。戴贵洲厅长表示,农业厅职能范围内可以解决的,要为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全力搞好服务,扶持其进一步发展壮大。职能范围之外的,农业部门要积极做好呼吁和参谋,营造关注、关心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的战略安全,作为重要的产粮大省,责任重大,农业厅作为职能部门,责无旁贷。面对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戴贵洲厅长提出殷切期望,希冀广大新型职业农民牢记建设现代农业的光荣历史使命,坚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三农”中国梦在湖北一定能实现,努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有技能、会经营、高素质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湖北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 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农民培育路径
近年来,湖北省结合本省农民教育培训实际,积极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法,走出了“锁定对象、系统培训、跟踪服务、配套扶持”的发展路子,依托农民培训项目,着力构建“三项制度”,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的有力工作格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育体系,打造了一批培训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先进职业农民典型,成效显著。湖北创立的“分层分类分级培训”模式多次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并在全国农业会议上介绍经验。
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出台了《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试点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目标和重点,明确了不同类型职业农民不同的教育培训路径。培养对象遴选重点锁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对培育对象实行摸底筛选、建档入库,分层分类分级培训。培训内容向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拓展。注重农民职业精神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促进农民的精神养成。把“爱国、尚农、勤勉、诚信”理念融入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增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乡村美学、沟通技巧与社交礼仪、电子商务等公共课程。在培训方式上,探索“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教学,大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经验,开展“做中学、学中做”“手把手”“师傅带徒弟”式技能培训。在培育模式上,探索了“教学规范式”“创业式”“全产业链式”等培训模式,努力构建职业农民中、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
探索建立认定管理制度。出台了《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试点指导意见》,把从业意愿、技能水平、经营能力、责任意识等作为认定的前提条件,并提出经营规模和经营年限的量化标准,职业农民认定的权利和义务、认定程序及认定后管理等。实行动态管理、定点服务、定向扶持。
探索争取政策扶持制度。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设立“现代农业领军人才资助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激励人才创业兴业。进一步强化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谁认定、谁扶持”的原则,力促职业农民认定与政策扶持措施相配套。目前,多数试点县已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小额担保和贴息贷款支持,实行税费减免。涌现出了武汉市东西湖区、宜都市等一批地方政府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的先进典型,为湖北省出台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作出了有益探索。
3 规划蓝图,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三农”情怀,2016年4月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是农民增收的“加速器”,也是稳定农民收入的“稳压器”。座谈会上,戴贵洲厅长指出,湖北现代农业的发展,建成现代化农业,离不开也必须依靠广大新型职业农民,描绘了“未来农民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宏伟发展蓝图,让我们对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更多的期盼和憧憬。
湖北省出台的《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培育100万职业农民,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聚焦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实施好青年农场主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等项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雄鸡一唱天下白,明月满归大地绿。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职业农民发展的美好春天已经到来,跨越发展的宏伟盛世蓝图已经绘就,湖北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需要凝聚更多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共识。广大农业人正站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潮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大推进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