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南渡后仕履及诗文编年考
2017-02-24王可喜
王可喜
(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张嵲南渡后仕履及诗文编年考
王可喜
(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张嵲是宋南渡文坛“足以自名一家”的重要诗人。以宋室南渡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为界,其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历经南渡苦难,笔者有专文考证。后期或在朝为官,或出典州郡,或贬谪闲居。本文考知:绍兴五年四月召试入馆阁,历任秘书省正字、秘书郎、秘书省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八年九月出为福建运判。九年四月,权发遣荆湖南路运判,十二月,召赴临安,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实录院同修撰等职。十一年二月贬谪嘉兴魏塘,闲居四年。十五年起知衢州,十七年四月除敷文阁待制再知衢州,磨勘转左朝散郎,六月底入朝掌制。十八年春,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衢州武康;七月献《绍兴中兴复古诗》,八月诏嘉奖,寻卒。
张嵲;后期事迹;仕履行踪;诗文编年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光化军(今湖北襄阳老河口)人。其诗文风格颇具特色,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六《紫微集提要》:其五言古诗、绝句“气体高朗,颇足以自名一家。至古文典雅沈实,亦尚有北宋诸家矩矱。”[1](P4 045)其生平以宋室南渡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再次出仕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兹据《宋史》卷四百四十五《张嵲传》(以下简称《宋史》本传)及方志等相关史料,深入解读其本集中诗文,理清其后期仕履行踪,着重将其后期诗文作编年考证。
绍兴四年(1134)秋,自达州取长江水路出川。五年四月底到临安。五月初三日,以陈与义荐召对,八月除秘书省正字。《宋史》本传:“绍兴五年,召对。……召试,除秘书省正字。”[2](P13 13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系年要录》)卷八十九:绍兴五年五月丙子(初三日),“左廸功郎张嵲特改左承事郎。嵲,光化人。早从陈与义学诗,以荐召对,遂除秘书省正字(嵲入馆在七月壬申)。”[3] (P1 479)陈骙《南宋馆阁录》卷八“正字”:“张嵲,(绍兴)五年八月除,七年三月为秘书郎。”[4](P118)
召对有《试馆职策》、《策问》、《论攻取》等。《论攻取》云:“臣窃以敌兵去冬深涉吾地,其人虽众,皆迫于威强而来,各顾其后,莫有斗心。王师屡捷,一朝宵遁。敌之此役,固有自败之道,非我以幸胜之也。”[5](P86,册187)其建议择良将劲兵戍守荆、襄、寿春,与《宋史》本传所载同,其时在绍兴五年。《宋史》本传:“绍兴五年,召对,嵲上疏曰:‘金人去冬深涉吾地,王师屡捷,一朝宵遁,金有自败之道,非我幸胜之也。……又荆、襄、寿春皆古重镇,敌之侵轶,多出此途。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2](P13 138)
六月二十三日,右仆射张浚平洞庭湖杨么之乱,中外欢贺,张嵲亦作诗贺之。《喜张丞相破湖贼》:“遥欣丞相受降时,湖外欢声入鼓鼙。十万水军归禁旅,二千里地反锄犁。”按,张丞相即张浚,是年二月以右揆出使湖外平杨么乱。《系年要录》卷八十五:绍兴五年二月丙戌,“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始议浚以右揆出使湖外平杨么。”[3](P1 397)六月洞庭湖盗贼平。《系年要录》卷九十:绍兴五年六月丁巳(十五日),“是日,湖贼黄诚以锺子仪至潭州都督行府。湖寇既平,得丁壮五六万人,老弱不下十余万,张浚一以诚信抚之。”[3](P1 505)
二十五日,被任命为是年科举充点检试卷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四:绍兴“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以翰林学士孙近知贡举,给事中廖刚、中书舍人刘大中同知贡举,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吕祉、殿中侍御史张绚、吏部员外郎董弅、礼部员外郎许抟、都官员外郎董将、工部员外郎程克俊并充参详官,秘书省正字李弥正、高闶、胡珵、张嵲……并充点检试卷官。”[6](P4 576)
六年四月九日,馆阁同僚李公懋出为江西提举,作诗送别。《送李子勉》诗云:“平居轻岁月,分首重斯时。出郭郊树绿,夏云千里奇。男儿杖策去,行路亦光辉。还家未徂暑,散帙掩郊扉。酒醪欵邻里,时果欢稚儿。家山恣跻攀,田野日遨嬉。”[7](P20 454)按,李公懋,字子勉,南康人。陈骙《南宋馆阁录》卷七“著作佐郎”:“李公懋,字子勉,南康人,李易榜进士出身,治周礼。(绍兴)五年七月除,六年四月为江西提举。”[4](P95)知张嵲与其为馆阁同僚。《系年要录》卷一百:绍兴六年四月丙午(九日),“秘书省著作佐郎李公懋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从所请也。”[3](P1 640)该诗即为李公懋赴任江西送别所作。诗中述及平日同僚“轻岁月”,离别却“重斯时”,“出郭郊树绿,夏云千里奇”知时令在夏季,“还家”“家山”云云,亦与李公懋赴任地点在家乡江西相符。
八月,乡人、前相范宗尹薨,作诗挽之。《范觉民挽词四首》其一云:“射策惊寰海,收名儗岱嵩。俄从白面士,遽作黑头公。”按,范宗尹卒于是年八月。《系年要录》卷一百四:绍兴六年八月己亥,“观文殿学士、左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范宗尹薨于台州,年三十七。讣闻,赠特进,辍朝二日,令所属量给葬事。”[3](P1 693)范宗尹(1100—1136),字觉民,襄阳邓城人。
秋,友人郑武子入蜀,作序送之。《送郑武子序》:“绍兴六年秋,诏以龙图阁直学士、两都转运使李公为龙图阁学士、四川都转运使。既受命,辟其属夷陵郑武子与之俱,诏从其请,且命进阶以抚之。”时间甚明。
七年正月十三日为秘书郎,有谢状。《系年要录》卷一百八:绍兴七年正月“乙亥(十三日),秘书省著作佐郎勾龙如渊为尚书祠部员外郎,秘书省正字张嵲为秘书郎。”[3](P1 756)按,或载三月除。陈骙《南宋馆阁录》卷七“秘书郎”:“张嵲,(绍兴)七年三月除,七月为著作郎。”[4](P92)《谢除秘书郎状》云:“某正月中准札子除秘书郎,至二月初三日授诰,时以初闻国恤,中外摧心,坐此不敢即具状陈谢门下。”据此谢状,正月除秘书郎,二月授诰,三月到任。
不久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七月迁著作郎。《宋史》本传:“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迁著作郎。”《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一:七年六月“辛亥(二十一日),秘书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张嵲守著作郎。”[3](P1 807)据此知,其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必在六月前。除著作郎则在七月。《南宋馆阁录》卷七“著作郎”:“张嵲字巨山,江陵人,何涣榜进士出身,治《礼记》。(绍兴)七年七月除,八年九月为福建路转运判官。”
七月十八日,被张浚任命为史官,修订《神宗实录》、《哲宗实录》。《宋史全文》卷二十上:绍兴七年七月“戊寅,史馆校勘张嵲面对。先是,有诏刊修神宗新录讹谬,校勘李弥正、胡珵见张浚,辞史职,既而嵲对罢,申后省,以所得圣语云:‘范冲、任申先止凭校勘官,便以为是,故实录多舛误。’弥正、珵再辞史职,从之。”[8](P1 248)按,赵鼎去年底罢左相,张浚独相。《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十五:绍兴六年“十二月乙巳,赵鼎罢左相。”今年九月,张浚罢相,赵鼎复相。《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十五:绍兴七年“九月壬申,张浚罢右相。”“丙子,赵鼎左仆射。”[9](P1 013,1 019,1 023)
九月,张浚罢相,赵鼎复相。十月,所修改实录非上意,“诏嵲所记勿存留”。《宋史全文》卷二十上:十月“壬寅,秘书省正字胡珵、李弥正复兼史馆校勘。赵鼎因奏事,议及改修《神宗实录》,上曰:‘止修讹谬,非有所改也。’鼎曰:‘所降御笔如此。’上曰:‘乃宰相拟定者。’鼎曰:‘起居注载著作郎张嵲所得圣语亦然。’上骇曰:‘安得有此。’即诏嵲所记勿存留。鼎乃知是事本非上意。”[8](P1 260)《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五所载大致相同。
八年四、五月间,友人邹德久卒,作诗挽之。《邹德久挽词二首》其一云:“万里南来日,惟君意最亲。浑如相识旧,殊异白头新。一别遽千古,九衢空万人。道乡虽有子,不使继清尘。”按,是年三月邹德久由比部员外郎出知台州,不久卒于任上。《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载,绍兴八年三月辛丑,“比部员外郎邹柄知台州,……柄寻卒。赵鼎奏柄贫甚,无以归葬,忠贤之裔,理宜优恤,乃赐其家百缣(原注:赐帛在五月壬申,不知柄以何日卒也)。”[3](P1913)赐帛既在五月,德久当卒于五月前三月后,即四、五月间。张嵲绍兴五年入馆阁,邹柄绍兴六年二月“辛丑,左承事郎邹柄充枢密院编修官”[3](P1 609)。七年十一月庚寅,“枢密院编修官邹柄守比部员外郎”[3](P1 877),同在京城为官,故诗云“万里南来日,惟君意最亲。浑如相识旧,殊异白头新”。邹柄,字德久,常州人。元祐名臣邹浩子。事迹见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卷十七[10](P3 110)
五月初九日,友人冯康国起复帅夔州,有诗送之。《送冯元通帅夔》诗云:“烈士志徇名,仁人思爱日。冯公杖节归,颇全忠孝术。”按,冯康国字元通,遂宁府人,其帅夔州时在是年五月。《系年要录》卷一百一十九:绍兴八年五月辛卯(初七日),“直显谟阁、新知夔州冯康国丁母忧。癸巳(初九日),诏起复,仍趋往吴玠军前抚谕。”[3](P1 925)据诗意,当是“起复”再任为之送别,诗必作于是年五月。
六月九日上《重修哲宗皇帝实录》。《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绍兴八年六月“癸亥(初九日),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赵鼎、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勾涛、秘书少监尹焞、著作郎兼史馆校勘张嵲、佐郎胡珵、史馆校勘邓名世、朱松、李弥正、高闶、范如圭等上《重修哲宗皇帝实录》。九月书成,凡百五十卷。”[3](P1 936)按,自去年十月至今年六月,计九月。《宋史全文》卷二十中所载相同。
是夏,新进士张敦颐赴任南剑州教授,作诗送别。《送张养正》诗云:“顷以才令选,来司中秘书。光荣耀士林,侧伫翔天衢。……雨余夏郊绿,时觉晴云驱。……徒伤万里客,送别在三吴。”按,张敦颐,字养正,婺源人,绍兴八年进士,为南剑州教授。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略上》:“张衡州(敦颐),字养正,婺源人。绍兴八年进士,为南剑州教授,与韦斋友善。”[11]据诗意,正是绍兴八年张敦颐登进士第后,是夏赴任南剑州教授,张嵲在临安为之送别所作。
八月二十五日,史馆同僚何抡为秘书少监,嵲未迁。《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一:绍兴八年八月“戊寅(二十五日),秘书省著作郎、史馆校勘何抡为秘书少监。先是,李弥正、高闶既除郎(今年三月),而抡与张嵲皆未迁,枢密副使王庶疑之,以问赵鼎曰:‘少需处之要职。’至是乃有此授。”[3](P1 963)
九月,何抡得罪,嵲求去,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二:绍兴八年九月已亥(十六日),“秘书著作郎兼史馆校勘张嵲、左朝奉郎林叔豹并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何抡既以签贴神录得罪,嵲不自安亦求去,故有是命。”[3](P1 969)《南宋馆阁录》卷七“著作郎”:“张嵲字巨山,……八年九月为福建路转运判官。”[4](P90)
赴任前上殿,论人材去取视宰相之弊端。《除福建漕上殿札子》:“兹蒙恩将漕闽粤。职分有守,顾虽不言而去,陛下不以是责臣,朋友不以是弃臣。……今一宰相用,凡名为其与者,不择贤不肖尽用;一宰相去,凡名为其与者,不择贤不肖尽逐。且世固名曰君臣,不曰家臣也,奈何人材之去取,一视宰相哉?”又有《除福建漕上殿第二札》论吏治。
冬,在福建有诗。《闽中山间每早白雾四塞咫尺不辨》诗云:“闽岭冬候晩,岁穷殊未寒。谁为五里雾,皓皓怀群山。”又,《坐听啼鸟如春禽响信笔书》:“闽山冬候暖,寒鸟似春禽。一听间关语,偏伤羁寓心。”知两诗时令均在冬季。按,张嵲明年四月任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其《祭陈参政去非文》:“维绍兴九年四月二十日,表侄左奉议郎、新差权发遣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张嵲。”知其在福建只度过绍兴八年一个冬季,诗必作于是冬。
是冬,在福建上分水岭,有诗纪之。《上分水岭》诗云:“夜半风撼山,苦雨歇初晓。高峰吹成冰,草树叶尽缟。……乃知七闽境,如此平地少。”故知是冬在闽作。
十二月旦,大雪,有诗纪之。《十二月旦雪霰大挚》:“如今飘泊闽山侧,拥褐安禅听打窗。”诗云“闽山侧”,必作于是年冬。
腊月,到建阳,行建溪,宿小桥,有诗述怀。《行建溪上是晚同宿小桥感怀书事》:“建溪物色两相似,使我恻贮悲西州。闽中穷腊春欲动,陈荄已见新萌抽。”据“穷腊”知为腊月,因福建在南方沿海,春来较早,故云“春欲动”。建溪在崇安、建阳境内,亦即西溪。此行还有诗《行建溪上见拏舟上水者怆然伤怀》、《又次韵五首》等。
到崇安拜刘韐墓,作挽词悼之。《刘忠显挽词》小序云:“某幸以宾客之末,游宝学公之门,因得进拜坟下,退而作哀挽词五首。”其四云:“视死如归士,捐躯徇国臣。杀身虽一概,为义岂无因。孔墨休相并,张南仅比伦。微公今史上,死节定何人。”按,刘韐于靖康之乱中拒绝降金自缢而死,谥忠显,归葬崇安。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六《建宁府》:“刘韐墓,在崇安县东南。韐仕宋,死于靖康之乱,归葬于此。朱熹拜墓诗:‘理乱由来今古同,覆车那肯戒前踪。纷纷误国人无数,不愧丹心只此公。’”[12]又按,宝学公即刘韐子刘子羽。刘子羽于绍兴三年六月除宝文阁直学士,张嵲于绍兴二年五月初到达州,经刘子羽荐于川、陕宣抚使张浚,故云“游宝学公之门”。此行还有《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九年,在福建路转运判官任上。早春,有诗《闽中早春》、《忽见早梅》等咏怀。《忽见早梅》:“积雪凝闽岭,凌风识暗香。”诗云“闽岭”, 张嵲在闽仅此一春,必在福建所作。
是春,过杨村溪,有诗纪之。《过杨村溪》:“阳春日已远,叹息流年度。来轨不暂停,往躅自成故。初为闽岭游,后指江东去。”据诗意,时令在春季。诗云“初为闽岭游”,必作于福建任上。
四月,权发遣荆湖南路转运判官。赴任,转道湖州,作文祭奠表叔陈与义。《祭陈参政去非文》云:“维绍兴九年四月二十日,表侄左奉议郎、新差权发遣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张嵲,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殁故参政大资陈公之灵。……失声相吊,有泪沾濡。呜呼哀哉!嵲粤从早岁,谬忝公知。亲惟外叔,义实师资。饮食教载,其施不资。厚德莫报,宁以我悲。临穴长恸,何痛如之。”按,陈与义绍兴八年十一月卒于湖州。熊克《中兴小纪》卷二十五:绍兴八年十一月,“资政殿学士陈与义,卒于湖州。”[13]《宋史》卷四百四十五《陈与义传》:绍兴“七年正月参知政事……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扈跸还临安,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2](P13 063)此行又临墓作挽诗《陈参政挽诗三首》悼之。其一云:“莫遂三年筑,空悲四尺坟。”其二云:“伤心墓前水,故作夜深悲。”其三云:“墓木看初种,俄悲已茂林。”知张嵲亲到墓前祭奠。
过平江府,游灵岩寺、桃花坞等名胜。《游灵岩寺》:“吴王避暑地,西施采香路。陵谷偶未移,山川尚如故。”按,灵岩寺在吴县。《方舆胜览》卷二:“灵岩寺,在吴县西南三十里,旧名秀峰。”[14](P39)《桃花坞》:“三吴皆白水,处处只横舟。独有桃花坞,光风尽日留。一朝山雨过,忽见夏阴稠。”时令在夏季。按,桃花坞在吴县。《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五十四《苏州府》:“桃花坞。《通志》:在吴县城西北隅。”[15]
秋冬时节在潭州,渡湘水,游岳麓寺、道林寺,有诗纪之。《渡湘水》(七言)云:“悠悠寒日傍城闉,风蹙微波作细鳞。”《渡湘水》(五言)云:“昔读此离骚,今朝渡湘水。荒草满秋原,何处寻芳芷。”《游岳麓寺三首》其二:“山泉淅沥通幽户,林叶萧森下晚风。”《游道林寺诗三首》其一云:“万畦霜稻卧黄云,小径萦纡接寺门。”时令均在秋冬时节。按,岳麓寺,在岳麓山上,道林寺,在岳麓山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十三《潭州》:“岳麓寺,在山上,百余级乃至。今名惠光寺。”“道林寺,在岳麓山下,距善化县八里。寺有四绝堂,保大中马氏建。”[14](P418)
十二月,召赴临安,为尚书司勋员外郎。《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三:绍兴九年“十有二月己酉(初三日),左谏议大夫曾统徽猷阁待制、知婺州,左承议郎、福建路转运判官张嵲为尚书司勋员外郎。”[3](P2 139)按,张嵲权发遣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故仍载其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其在湖南仅数月。
十年正月,友人吏部员外郎贺允中、许忻分别出为福建路转运副使、荆湖南路转运判官,作诗送别。《送贺子忱漕闽》:“上蔡旧名士,中台令望郎。行驰封传宠,路向七闽长。”贺允中(1090—1168),字子忱,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送许子礼漕湖南》:“为郎端有望,漕务复需能。湖外频无岁,汉傍连有兴。”许忻,字子礼,拱州襄邑(今河南睢县)人。二人于是年正月出任漕官。《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四:绍兴十年正月辛巳,“吏部员外郎许忻出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是月甲午,“尚书吏部员外郎贺允中为福建路转运副使。”[3](P2 145,2 148)
寒食节,有诗抒怀。《庚申寒食湖上作》:“今朝寒食节,拨撒挥涕馀。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庚申即绍兴十年。
四月初三日,以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五:“绍兴十年夏四月丁未(初三日),司勋员外郎张嵲兼实录院检讨官。”[3](P2 161)《南宋馆阁录》卷八“实录院检讨官”:“张嵲,(绍兴)十年四月以司勋员外郎兼。”[4](P137)有《辞免兼实录院检讨官札子》。
五月二十八日,以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守起居舍人。《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五:五月“辛丑(二十八日),中书舍人林待聘兼权直学士院,起居舍人王鉌试中书舍人,尚书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守起居舍人。”[3](P2 174)有《辞免起居舍人札子》。
八月十二日,兼侍讲,有谢表。《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绍兴十年八月癸未(十二日),“中书舍人王鉌、起居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张嵲并兼侍讲。”[3](P2 208)有《谢侍讲表》。
十五日,张九成落职依旧知邵州,行制文。有《张九成为臣寮上言落职依旧知邵州制》。按,张九成系御史中丞何铸上言落职。《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绍兴十年八月“丙戍(十五日),左奉议郎充秘阁修撰新知邵州张九成落职。御史中丞何铸言:‘九成矫伪之行,颇能欺俗。前此赵鼎当国,倾心附之,骤从闲曹,蹿登华近,比其罢退,九成悒然不乐。率先求去,誓与之同出处,伏望严行窜责。’故有是命。九成以家艰不赴。”[3](P2 209)
十八日试中书舍人。《宋史》本传:“十年,擢中书舍人。”《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绍兴十年八月己丑(十八日),“起居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兼侍讲张嵲,试中书舍人。”[3](P2 210)有《辞免除中书舍人札子》、《谢除中书舍人表》。
是月,升实录院同修撰。《宋史》本传:“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南宋馆阁录》卷八“实录院同修撰”:“张嵲,十年八月以中书舍人兼。”[4](P136)
九月,行明堂礼,大赦天下。《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绍兴十年九月“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太祖、太宗并配,赦天下。”[3](P2 212)行祭诸神文,有《明堂祭诸神文》(一、二、三)。
秋冬之际,同年友人陆时雍母吴夫人卒,作《陆尧夫母吴夫人挽词》挽之。按,陆时雍(1093—1155),字尧夫,严州淳安人。事迹详曾协《左朝请大夫前知建昌军陆公行状》。据行状,陆母吴夫人卒于陆时雍绍兴十年七月通判湖州任满后不久。陈骙《南宗馆阁录》卷七“秘书丞”题名:“陆时雍,字尧夫,新定人,何涣榜上舍出身,治《周礼》。(绍兴)五年七月除,七年七月通判湖州。”[4](P87)知其“秩满”在绍兴十年七月,“无几何”“遭艰”,知其母吴氏约卒于是年九月。又据此知,张嵲与陆时雍同在宣和三年上舍释褐登第,为同年。
是年,得皇上御书《中庸》,有文纪之。《御书记》:“绍兴十年某月某日,皇帝御宸翰,书《中庸》以赐臣某。”时间甚确。
十一年二月十四日罢中书舍人、兼侍讲、实录院同修撰。《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绍兴十一年二月“癸未(十四日),中书舍人、兼侍讲、实录院同修撰张嵲罢。以殿中侍御史罗汝檝,论嵲初闻警报托假家居故也。”[3](P2 234)
十六日乘舟出城,有诗纪之。《辛酉二月十六日出暗门循城如北关登舟》其一云:“春水悠悠绕废台,竹舆幽轧转城隈。路人不解知逐客,谓是寻春湖上来。”其二云:“城国排云锁病身,岂知城外物华新。非缘放逐循墙去,不见西湖万顷春。”心情特别沉重。辛酉即绍兴十一年。
二十四日至魏塘,有诗述怀。《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其一云:“桃花零落怨春回,松下朱门向水开。燕子不知非旧客,依然还取故巢来。”《魏塘荒僻春来无杂花一枝可慰逐客二月二十六日见篱外桃花盛开如烁红霞因为绝句一首》诗云:“狂风几日涨黄尘,篱外桃花忽照人。不有繁红慰逐客,二年不识浙江春。”按,魏塘作水系名,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卷三:“魏塘又名武塘,在嘉善县后西南,承嘉兴秀水二县诸水,东出秀州塘,入华亭县境。”[16]又作村里名,在嘉兴县麟瑞乡。徐硕《至元嘉禾志》卷三:嘉兴县“麟瑞乡在县东北三十六里,管里三:殿林、射城、魏塘。”“魏塘镇,在(嘉兴)县东三十六里。”[17](P4 433~4 435)
六月初一日,友人刘子羽自安置漳州起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有《代刘镇江谢上表》。按,刘子羽是年六月起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张栻《少傅刘公墓志铭》:“以郊祀恩得归,会江上择守,起公为沿江安抚使、知镇江府。”《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绍兴十一年“六月戊辰朔,责授单州团练副使刘子羽复右朝请大夫、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3](P2 255)代上谢表必在是月。
十二年,闲居魏塘。初春种花,有诗纪之。《种植诗》:“魏塘草树环佛宫,两春不识花白红。”按,诗云“两春”,今春即为到魏塘第二个春天,诗当作于是春。还有诗《种木芙蓉》、《芍药五首》。
是春,观竞渡,有诗述怀。《竞渡》诗云:“吴俗春来斗画船,疾驱波上若飞烟。去春放逐曾观此,伐鼓声中又一年。”按,张嵲去年春二月来此,“又一年”即为今年。
夏末秋初,有诗送道士心老。《心老得法天柱修静能道黄龙会中诸耆旧及他宗派知名士辛酉秋应供兹院刻意行道讫无应者眀年夏末一日弃去将适焦山图岩以栖老焉丐余诗以行为作三绝句》据诗题,心老去年秋来此,今年秋去焦山,时间甚明。
是年,友人黄子真来魏塘拜访,作诗拟赠之,“舟去已远”而未果。张嵲《赠黄子真诗序》:“绍兴壬戌,过余秀州之魏塘,尝作两诗以赠之。其一律诗,颇别更定,且又作古诗一,欲并追与之。舟去已远,不果追。”时间甚确,赠诗尚存于《紫微集》中。《赠黄子真》(古诗)云:“再来居槜李,又枉故人车。故人固是客,我居岂吾庐。”按,槜李,一作醉李,古邑名,在嘉兴南,此即指魏塘。
十三年初春,同年友人陆时雍通判襄阳,作诗送之。《送陆尧夫倅襄阳》诗云:“我本江汉客,十年官到京。君为三吴士,欻有南雍行。……岘山虽已赭,遗记尚纵横。”按,前文绍兴十年已考知,约在绍兴十年九月陆母吴氏夫人卒,丁忧二十七月“服除,通判襄阳府”,其时当为今年初,诗必作于即将赴任之时。
是春,有《癸亥春》诗述怀。诗云:“荒村渺渺不知春,三见篱边物态新。渐习鱼虾解蛮语,自疑元是魏塘人。”至今春,已在魏塘“三见”春天。居此日久,以致“自疑元是魏塘人”,饱含自嘲之意。癸亥即绍兴十三年。
三月,友人朱松卒,作文祭之。《祭朱乔年文》:“往得子书,季冬之晦。报书未行,子讣已至。遗言友朋,不过一二。琅琅哀音,以托其嗣。虽微子命,我敢不义。惟子之情,固计久远。”按,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人,朱熹之父。著有《韦斋集》十二卷。与张嵲在馆阁同僚,故朱松“以托其嗣”。据朱熹《晦庵集》卷九十七《皇考左承议郎守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累赠通议大夫朱公行状》:乃父朱松卒于“绍兴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5](P320,册252)祭文当作于此时。
是春登胥山,有诗赠净昙长老。《登胥山赠长老净昙二首》其一云:“白水环村漫漫流,天边浮绿远眉修。春晴一试登山屐,愧乏新诗与惠休。”知为春天所作。按,胥山在嘉兴。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嘉兴府》:“胥山,在嘉兴县东三十里。”[14](P70)闲居魏塘时所作无疑,暂系于是春。
孟夏生日,有诗抒怀。《癸亥生日前一日读神仙李清传作》诗云:“孟夏倐已晚,诘旦及悬弧。推迁惊岁序,俯仰念劳劬。”按,诗题明确在“癸亥生日前一日”,季节在孟夏。
闰四月二日有诗述怀。《闰月二日始开北窗篱门》:“夏郊群树绿冥冥,北户今朝又脱扄。极目不知何所诣,三年于此看萦青。”按,是年闰四月戊子朔[18](P136),闲居魏塘已是第三年,故诗云“三年于此看萦青”。
五月,友人黄子真再拜魏塘,留之三月。八月初,将去,作序赠之。《赠黄子真诗序》:“石城黄子真,与予游二十年。……明年夏复过余,留近三月,去之毗陵,索诗以行。仆倦未皇也,因取向律诗别更定者,并古诗不果追与者,录以为别,且储他时一笑。绍兴癸亥八月初七日。”临行作诗相送,与去年所作两诗一并赠之。《赠黄子真》诗云:“再作醉李客,四年两相从。”按,去年、今年两次到魏塘拜访,故云“四年两相从”。
十月,重建嘉兴州学成,为作记。《重建州学记》云:“以六月乙亥始事,以十月庚申告成。……于是太守重违其意,以书具其事来告,愿有以记之。予辞不能,复谓予再官于秀,出入四年,其独无情乎?因为之记。”[5](P216,217,册187)署名“绍兴癸亥十月辛酉襄阳张嵲记”,时间甚确。文载《至元嘉禾志》卷十六,本集不收。
冬至后,有诗述怀。《仲冬冬至后》:“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祇在斯。……莫嫌四见魏唐春,尚得逢春到华皓。”按,周秦时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故认为冬至后春回大地。其实春在明年初,只是谪居之人对岁月匆匆的特别感受。
是年,闲居种竹,作诗纪之。《种竹》诗云:“屏居倦幽独,出门无所适。种竹满前庭,坐玩凌寒色。……自我来此居,三见岁华易。”按,诗云“屏居”“三见岁华易”,必为谪居魏塘第三年所作。
十四年初春,有诗述怀。《初春》:“草木涵时泽,江湖寄病身。百年都几日,四见魏塘春。”按,诗云“四见魏塘春”,今年已是到魏塘第四春。
四月,友人刘宁止卒,作诗挽之。《刘无虞尊人挽诗》其二云:“刻杖方优老,临川忽逝波。”刘宁止字无虞,湖州归安人,卒于是年四月。《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绍兴十四年四月“丙申,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刘宁止卒。”[3](P2 434)
初夏,有诗咏怀。《甲子初夏复开北户》诗云:“已向魏塘经四白,又开北户纳凉飔。”甲子即绍兴十四年。又,原注:“西域以一年为一白。事见《传灯录》。”据此,四白即四年。
六月,襄阳府重修州学成,为作记。《襄阳府重修州学记》:“学成,以其役之余营廪稍以食学者。既乃以图上于朝,请复教授员,有诏许之。遂以书走嘉禾,属余为记。……绍兴十四年六月初四日记。”时间甚确。据“书走嘉禾”,亦证张嵲尚在魏塘。
秋,因日暖而飞虫蔽空,有诗纪之。《秋霁日暖飞虫蔽空甲子秋作》:“秋霁无风日自曛,飞虫偪塞似屯云。”诗题时间甚明。
十月初七日,游海宁南涧亭,有诗纪之。《南涧亭诗(并序)》诗云:“行穿密竹尽,胜概集斯亭。地远岚光重,冬温草木青。”诗序署“绍兴甲子十月初七日”,时间甚确。按,南涧亭在海宁县,翟均廉《海塘录》卷八录陈元龙《遂初园诗序》云:“西有轩曰瀁月轩,初月澄潭天水一色。池南修竹之中,有亭曰南涧亭,北望林烟山翠,如列屏幛,迤东有楼,四面曲折,曰十二楼,与城隅花墅相接。园之西尚有隙地,为鱼池、为菜圃,可供朝夕之需,此遂初园之大概也。”[19]
是年,知全州高楫致启问候,有启答之。《答知全州高楫启》:“某屏居远外,过辱记存,感佩之私,叙陈曷既。”李之亮《宋两湖大郡守臣易替考》引《全州志》:“高楫,绍兴十四年知全州。”[20](P417)又《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绍兴十五年闰十一月甲子,“右朝散大夫高楫知全州代还,言溪峒猺人至弱,未尝敢侵。”[3](P2 497)知高楫任至绍兴十五年闰十一月,启文当作于期间。据张嵲启文“屏居远外,过辱记存”之意,知尚谪居魏塘。后文考知,嵲明年起知衢州,故该启当作于今年。
十五年正月,张守卒,有诗挽之。《挽张全真诗二首》其一云:“作镇方甘建邺水,惜贤尤在中兴时。伤心无复谘疑事,还似当年徐孺碑。”按,张守今年正月去世,挽诗必作其时。《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绍兴十五年正月辛酉,“资政殿大学士、知建康府张守薨,谥文靖。”[3](P2 462)张守(1084—1145),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是年,起知衢州。张嵲《毛达可尚书文集序》:“绍兴乙丑,仆被命典州,适公之故里,其子幵尽以公平生所作文相示,且请序以冠于集首。辞避不获,窃论其所为文如此。幵字平仲,少年博学,工词章。”按,乙丑即绍兴十五年。张嵲出典衢州,故与毛幵有交游,并为乃父毛友《尚书文集》作序。毛友字达可,衢州人。子毛幵字平仲,有《樵隐集》、《樵隐词》。《宋诗纪事》卷四十九:毛幵“字平仲,三衢人,友之子。仕至宛陵、东阳二州倅,有《樵隐集》”[21](P1 238)衢州郡名三衢、太末、信安、柯山。《方舆胜览》卷七:衢州“东汉分太末立新安县。晋改曰信安。唐平李子通,析婺州之西境,于信安县置衢州。国朝因之。今领县五,治西安。”[14](P124)
赴任衢州,有启文答王提宫。《赴衢州答王提宫启》:“屏居四稔,寄迹江湖;恩诏十行,误膺符竹。猥因假守,遂获依仁。”按,嵲自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屏居魏塘,故云“屏居四稔,寄迹江湖”。王提宫何许人,无考。
到任,有谢表、谒诸庙文等。《衢州谢到任表》:“一离摈斥,四阅岁华。叹自绝于明时,分毕生于散地。敢期一旦,忽拜殊私。惟起废之深恩,阔无近比;图仰酬之微效,但有捐躯。眷此三衢,著称二浙。”此言“一离摈斥,四阅岁华”,正是屏居四年而起知衢州。《谒诸庙文》云:“某奉命假守此土,视事之初,祗见祠下。”按,据“某奉命假守此土”, 张嵲一生只出守衢州,谒文必作于衢州到任之时。
是年秋,为处州龙泉西山集福教院佛经藏作记。《处州龙泉西山集福教院佛经藏记》“绍兴十四年,始鸠工而为之。落成于明年之秋,凡用钱若干。”按,处州龙泉县与衢州为近,故为作记,时间当为是年秋落成之时。
十一月,有《题吴道子天龙八部图卷》。《题吴道子天龙八部图卷》署名:“绍兴乙丑十一月旦,书于龟峰堂。襄阳张嵲巨山。”
是月,友人知潭州刘昉致启问候,有启答之。《回潭州刘徽猷启》:“伏审十连有帅,治最流闻;一札细书,宠留因任。”按,刘昉,字方明,潮州人,其以徽猷阁再任潭州在绍兴十五年十一月。《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绍兴十五年十一月“丁未,直秘阁、知潭州刘昉,升直徽猷阁再任。”明年四月升直宝文阁。同书卷一百五十五:四月“壬寅,直徽猷阁知潭州刘昉升直宝文阁,录招降武冈猺人杨再兴之功也。”[3](P2 490,2 504)启文当作于是年底或明年初,暂系于是年。
十六年二月,王氏重建环胜阁成,为作记。《王氏重建环胜阁记》署“绍兴十有六年二月二十有一日记”,时间甚确。
早春,自衢州江山县礼贤镇到信州铅山鹅湖寺,有诗纪之。《自礼贤还鹅湖望山顶飞流有作二首》其一云:“农夫秧稻满畦水,行客跨骡无树陂。热风吹面日方午,忽见绿岩冰柱垂。”《自铅山如鹅湖》:“新荷万点土花碧,白鹭一行春雪轻。麦秀渐渐桑叶暗,怳然如在故园行。”两首诗时令均在早春。按,张嵲是年知衢州,与信州相邻,故得往游。
三月五日,为孙太冲题砚铭,同游湖上寺。《孙太冲砚铭》:“密而能泽似其质,用而不屈如其文。因物之玩,以知其人。绍兴丙寅三月五日铭于龟峰堂。”时间甚确。《与孙太冲游湖上寺》:“作客岁月久,新春生白须。”时令正是春天。孙太冲何许人,无考。
三月,悯雨有诗。《丙寅三月悯雨既雨患未足》诗云:“别墅相望汉水傍,少年不省问丰荒。那知五十叨为郡,日为邦人虑雨旸。”丙寅即绍兴十六年,时间甚明。去年五十岁,守衢州,故云“五十叨为郡”。
是春,奉诏劝农,有诗纪之。《劝农》(五言):“奉诏励农耦,建旟行近郊。流云生薄阴,远色澹平皋。”《劝农六首》其二云:“皇恩力本劝农耕,老稚争随刺史行。杨柳垂村曲尘色,殊乡时节近清明。”按,州郡长官为一方诸侯,劝农是其基本职责之一。张嵲任职州郡只有衢州一任,且自称“刺史”,故劝农诗当作于衢州任上,暂系于是春。
秋,友人江汉从游,有诗唱和。《赠江司令朝宗》:“投老叨恩得一州,平生江令始从游。挥豪坐上夸新句,岸帻罇前傲早秋。”江汉,字朝宗,衢州西安( 今浙江衢县) 人。政和初,以献蔡京词,为大晟府制撰。绍兴二年,通判郴州。五年,以右朝奉郎特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张嵲只有衢州一任,故得从游,诗必在衢州所作,其时在“早秋”。
是秋,有诗抒怀。《秋怀二首》其一云:“人生百岁今已半,世故万端无几求。”其二云:“浙河十月菊犹斑,客御貂裘未觉寒。迟暮更知为客恶,羁穷犹自借书看。”今年正是年过半百。
十月,友人刘子羽卒,作文悼之。《祭刘宝学彦修文》:“维公直谅劲正,高明坦夷。交游笃厚,骨肉孝慈。……某顷无介绍,受知旅羁。国士见遇,人无间睽。周旋契阔,十载于兹。一朝至死,心焉可知。义当往临,官守是縻。”按,刘子羽,字彦修,韐之长子,卒于绍兴十六年。《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绍兴十六年十月戊戌,“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刘子羽卒,年五十。”[3](P2 517)祭文当作于此时。据“义当往临,官守是縻”,知张嵲在衢州遥祭。
十七年新春,代作谢赐历日表。《代谢绍兴十七年赐历日表》:“臣叨守郡符,恪遵诏旨。体辅相裁成之意,宣化承流;钦作讹成易之方,务农重谷。”时间甚确,当为新春之际。
四月十四日,跋兰亭贴。《兰亭帖跋》云:“《兰亭》以定武为第一,而定武复有二本,真刻为薛氏藏去,而以模本刻定武。比于吴傅朋处见真定武本,略不与他本相侔,此其次也。襄潭张嵲巨山书。绍兴丁卯孟夏十四日。”丁卯即绍兴十七年。按,“襄潭”当是襄阳,系抄写之误。
二十三日,除敷文阁待制再知衢州。有谢表、谢启。《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绍兴十七年四月丙辰(二十三日),“左朝奉郎、知衢州张嵲为敷文阁待制。”[3](P2 530)《谢除敷文阁待制表》:“臣某言: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除臣敷文阁待制,寻具辞免,奉圣旨不允。陈力不能,辄上奉祠之请;布施优裕,遂叨次对之除。……再蒙委任以来,益务洒濯其过。”《再任衢州谢宰相启》:“一去朝廷,七离寒暑,门墙阻远,踪迹堙沉。”按,张嵲自绍兴十一年谪居魏塘,至今年正七年,故云“一去朝廷,七离寒暑”。所上谢表及谢启文均必作于此时。
不久,磨勘由左朝奉郎转左朝散郎,有谢表。《转左朝散郎谢表》:“臣某言:今月二日准告,磨勘转左朝散郎,依前充敷文阁待制、知衢州,封赐如故者。分符出守,愧乏休称;会课当迁,误蒙信赏。”按,磨勘转左朝散郎当在除敷文阁待制后不久,或大致同时。
苏籀赴任衢州通判,上启拜见张嵲。《衢州张舍人启》云:“伏念近者解龟新命,易倅大邦。值中和乐职之秋,属右移更代之日,愿附青云之素,敢陪皂盖之游。天幸适然,宦途优调。伏遇知府舍人待制,文盟艺苑,人瑞国华。”[5](P302,册183)按,“知府舍人待制”即为张嵲。苏籀于今年任衢州通判。舒大刚《苏籀年谱》:绍兴十七年,“移通判衢州,有致知府张舍人书。”[22](P4 839)
在衢州,建思政堂,并作记。《思政堂记》:“郡既作堂于厅事之后,榜曰思政,盖取子产对子太叔语,所谓‘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者为之名也。夫人与事接,必待于思虑。思虑之得失,萌于此者甚微,而善败之系于民者甚大,故为政不可以不思也。”据《浙江通志》卷四十八《衢州府古迹》:“《思政堂》:《天启衢州府志》在郡治,宋守张嵲作。”《全宋文》据民国《衢县志》卷十六辑得该记。
在衢州,到常山县,游独往亭,作诗纪之。《寄题赵丞相独往亭》:“虽安吴越胜,讵忘河洛尊。毕辅中兴业,终回西北辕。扈跸归庙社,角巾反丘樊。”按,独往亭在常山县,丞相赵鼎所建。《浙江通志》卷四十八《衢州府古迹》:“独往亭,《名胜志》:在常山县容车山,宋赵鼎建。”赵鼎自题《独往亭诗》:“亭前旧种碧琅玕,别后何人著眼看。上下溪流接潮水,时凭双鲤报平安。”
六月底,入朝掌制,普安郡王、恩平郡王等辞免恩命,行不允诏。《普安郡王辞免恩命不允诏》、《恩平郡王辞免恩命不允诏》、《孟忠厚辞免恩命不允诏》等制文均行于六月二十六日,此时必入朝掌制,任何职不详。若入朝官复原职,则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实录院同修撰。《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绍兴十七年六月“戊午(二十六日),检校少保、保庆军节度使普安郡王瑗徙常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保大军节度使恩平郡王璩徙武康军节度使。于是,少傅孟忠厚、少保杨存中皆徙节镇之在南者。”[3](P2 534)
七月十九日,赵不弃权尚书工部侍郎,行制文。《赵不弃工部侍郎制》行于七月。《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绍兴十七年七月庚辰(十九日),“太府少卿赵不弃权尚书工部侍郎。”[3](P2 535)
八月,行赵不弃、沈该、詹大方等任职制文。十月,行张澄、陈桷等任职制文。十二月,行高百之直秘阁制文。知张嵲是年一直在朝掌制。
十八年春,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衢州武康上陌里。《宋史》本传:“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按,张嵲去年十二月尚有制文,今年七月献《绍兴中兴复古诗》而诏嘉奖,据此推测,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当在是年春。董斯张《吴兴备志》卷十三《张嵲传》云:“后起知衢州。与祠。时方修好息兵,朝廷讲稽古礼文之事,嵲作《中兴复古诗》以进。”后注云:“嵲寓居武康,见郡志。”[23]据此知,张嵲与祠后寓居武康,其时在知衢州任后、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之前。又,《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四《寓贤》:“张嵲。《武康县志》:字巨山,襄阳人,上舍登第,居邑之上陌里。”[24]据此知,张嵲居武康上陌里。
七月,献《绍兴中兴复古诗》,八月二十七日诏嘉奖。《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绍兴十八年七月“癸未,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张嵲献《绍兴中兴复古诗》,诏嘉奖。”王应麟《玉海》卷五十九:“《绍兴中兴复古诗》,十八年七月癸未敷文阁待制张嵲献之,八月二十七日诏嘉奖。”[25](P1 125)
冬,张嵲卒。《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绍兴十八年七月“癸未,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张嵲献《绍兴中兴复古诗》,诏嘉奖。嵲寻卒。”据此语气,知张嵲卒于绍兴十八年(1148)冬。又,《宋史》本传:“时方修好息兵,朝廷讲稽古礼文之事,嵲作《中兴复古诗》以进。上将召用,会疽发背,卒,年五十三。”
[1] 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2]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 陈骙撰,张富祥点校.南宋馆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 曾枣庄,等.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6] 徐松,等.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7] 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 佚名撰,李之亮校点.宋史全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9] 徐自明撰,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 史能之.咸淳毗陵志[A].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1] 程敏政.新安文献志[A].(清)纪昀.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 李贤.明一统志[A].(清)纪昀.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 熊克.中兴小纪[A].(清)纪昀.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4] 祝穆撰,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5] (清)和珅.钦定大清一统志[A].(清)纪昀.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6] 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A].(清)纪昀.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7] 徐硕.至元嘉禾志[A].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8] 陈垣.二十史朔闰表[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9] 翟均廉.海塘录[A].(清)纪昀.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0] 李之亮.宋两湖大郡守臣易替考[M].成都:巴蜀书社,2001.
[21] 厉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2] 舒大刚.苏籀年谱[A].吴洪泽,尹波.宋人年谱丛刊[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3] 董斯张.吴兴备志[A].刘承干.吴兴丛书[M].(宋)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民国十二年.
[24] 浙江通志[A].(清)纪昀.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5] 王应麟.玉海[M].上海:上海书店,1987.
责任编辑:余朝晖
2095-4654(2017)02-0054-09
2017-0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12&ZD154)中期成果;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5D109)阶段成果之一
I20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