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运作 农户最受益
——祁阳县种粮大户邓根智的“种粮经”
2017-02-24祁阳县农业委员会421600陈铁牛
祁阳县农业委员会(421600)陈铁牛
公司化运作 农户最受益
——祁阳县种粮大户邓根智的“种粮经”
祁阳县农业委员会(421600)陈铁牛
为员工购买社保、工伤保险,对员工实行考勤管理和评先评优,全勤奖、年终奖一样不少……笔者听闻,祁阳县羊角塘镇农民在家种粮,也享受起了公司员工的福利待遇。经过了解,原来是种粮大户邓根智运用公司化管理模式生产粮食,既提高了种粮收益,又保障了农民利益,当地农民赞不绝口。
种粮8年终成气候
种粮之前,邓根智做过车间流水工、毛织厂拉织工,每月工资只有2000~3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继续打工还是另谋出路?考虑再三,邓根智决定在家创业并照顾家人,他选择了种田。
第1年,邓根智开垦了6670平方米弃耕田,从耕田、插秧到收割都亲力亲为,最后只赚了8000多元钱,这还比不上在外打工呢。看来只有扩大规模才是出路。第2年,他以每667平方米50~80元的价格,在村里租种了3.3公顷田。年底一算账,净赚3万元。
规模种粮产生效益后,邓根智继续扩大了种粮面积,并逐步添置农机设备。到2016年,邓根智种粮面积已达到240公顷,拥有办公楼1栋、厂房3栋、育秧大棚10栋、集中育秧流水线5条、大型旋耕机10台、高速插秧机4台、撒肥机5台、收割机7台、稻谷烘干机10台。
从2008年种粮以来,他先后荣获全市优秀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县十佳青年创新创业模范,5次荣获全县种粮标兵。
精细化管理
问起种粮经验,邓根智说道:“其实,我最大的成就就是通过学习,摸索出了一套公司化管理种粮模式,既减少了管理难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邓根智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将240公顷稻田按村、组划定30个区域,实行区域负责制;长期聘请工人22人,农忙时节请临工60余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30余人;水稻生产季节实行专人专岗,稻谷烘干时节工人混岗工作,冬季大家又集中搞蔬菜生产。在田间管理上,邓根智将每个田块都航拍成图并编号,每个片区都装有远程监控,在电脑、手机上能及时查看工人工作情况和水稻长势,随时能够根据各个片区情况及时调度,既省时又省心。邓根智将先进农业科技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员工安心留在合作社,邓根智还为他们购买了社保,员工、合作社各承担一半费用,所有保费先由合作社垫付,年终结算时自付部分再从员工工资中扣除,工伤保险费全部由合作社承担。
邓根智聘请员工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直接雇用,主要是田间管理人员和勤杂人员;另一种是资金入股,主要是农机手。农机手以资金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机耕、机插、机收每项可入股2万元,每项可享受30%分红,另加25%的人工工资。比如,以机收服务每667平方米80元计算,员工资金入股可分红24元,工资收入20元,除去燃油费等开支,员工净利润有36元。按平均日收割1.6公顷计算,员工每天收入864元,1年机收收入近3万元,加上机耕30天收入近3万元,机插20天收入近2万元,农机手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
多元化发展
邓根智不光种粮,稻谷烘干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他现有10组稻谷烘干机,日烘干能力120吨。由于诚实守信,善于经营,周边的黎家坪、七里桥、梅溪、白水等镇的种粮大户收割的湿谷都往他这边运,一边算好价钱,一边就打款到账。邓根智将收来的湿稻谷通过烘干后,销售到县内粮库的同时,还卖到了广西、祁东等外地市场,解决了种粮大户的售粮难题。
由于邓根智成功经营,目前他的种粮基地吸引了祁东县蔬菜种植大户王春莉“入伙”,发展一季粮食一季蔬菜种植面积33.3公顷。这样一来,大家分担了土地租金,还实现了共同发展。
2017年,邓根智新租种了93公顷稻田,发展了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模式,不但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稻谷品质,还能提高种粮附加值。这种模式将吸收周边更多村民加盟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