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7-02-24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1期
关键词:玩具家长幼儿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幼儿园 赵 丽

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幼儿园 赵 丽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说谎”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表现为有意歪曲实际情况,极力让人对事实或事件造成不正确的印象。幼儿受社会多元化环境、人文因素、社会经验等的影响,在不经意间学会说谎。此时,若家长和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幼儿分辨是非、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就会影响到幼儿今后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要积极客观地应对幼儿说谎行为,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幼儿。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分析

根据幼儿的心理因素分析来看,幼儿的说谎行为主要表现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这两类。面对幼儿不同类型的说谎行为,我们应从幼儿谎话的形成原因入手,确定其说谎“动机”,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那么,形成幼儿经常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受年龄特征限制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同

小中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结构特点及言语表达的限制,爱把幻想中的事当成现实来表达,总是将想象与现实混淆。比如,小班老师和幼儿谈论了一个话题“周末跟爸爸妈妈都去干什么了”,月月说:“妈妈带我去超市买小汽车玩具了。”乐乐说自己也去买玩具了,买的也是小汽车,紧接着,小雨也说妈妈给她买玩具了。结果等老师仔细一问,原来是乐乐和小雨自己也想拥有一个玩具汽车,但妈妈并没带他们去买,是他们把想象的东西说成了自己真的拥有。此类现象是幼儿错把自己想要的当成已有的,随口说了出来,并没有多加思考,只是无意识的一种表现,与品德好坏无多大关系。

㈡害怕指责为逃避责罚导致说谎

幼儿由于犯错害怕承担责罚或家长严厉责备而不敢承认错误导致说谎的现象在中大班幼儿中较为常见。宁宁是个乖巧地孩子,但他妈妈却说宁宁很爱说谎,如宁宁中午在幼儿园没有睡觉,却总说自己睡了,结果下午一回家没一会儿就犯困了;在家里若是他干了坏事,只要一问他就说没干。于是,我在进一步观察和深入调查后得知,原来宁宁妈妈管教他很严,他若犯错轻则会罚站,重则会挨打,所以这种情况主要因家长没有耐心听幼儿解释和教育方法不适宜,结果适得其反,成了家长“逼迫”幼儿不得不说谎。

㈢不当的言语暗示无形中诱发幼儿说谎

很多时候,幼儿的说谎来自大人不经意的言语误导与暗示而引起的。比如,有位妈妈每次离园接自己宝宝时,总爱问:“宝宝,今天有人欺负你了吧?”宝宝不假思索说:“是啊!”。家长又会接着问:“是谁欺负你了,你告老师了吗?他打疼你了吗?”等等。孩子往往会应着家长的追问,说出并不存在的事实,而引起家长自导自演的误解。家长这种过于武断和不正确的直觉式归因表达,直接暗示孩子一些客观不存在的事实,同时,一连串的言语暗示,使得孩子没有机会自我筛选判断及认真思考就“顺水推舟”般地脱口说出了一系列谎话。那么,如果家长改口只是问:“今天,你和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所以,孩子的某种说谎行为,其实是大人言语暗示惹的祸。

㈣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说谎去实现

这一类说谎行为大都发生在5~6岁幼儿之间。由于大班幼儿已初步建立了自我意识形态,有时为了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和实现内心的某些愿望就会说谎。如浩浩为得到妈妈的奖励就说自己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以此来赢得妈妈的赞扬;或有些幼儿为让家长给他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说是老师让买的,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等方式达成目的。

㈤成人说谎误导幼儿效仿

在幼儿期,大部分孩子总爱模仿成人的一些言谈举止或动作行为,且不论对错与否总会去效仿。所以说成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如有的家长在教育幼儿时会说“你今天好好吃饭,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场”“你把这幅画画完,我给你买好吃的”等,其实这些承诺成人未必会一一兑现,结果幼儿却在成人无形的影响下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息和示范,导致幼儿学会说谎。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应对策略

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客观分析幼儿的说谎成因,还要正确帮助幼儿脱离有意或无意说谎的“怪圈”。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诚实品质,建立牢固的思想基础,根据幼儿不同类型及特点的说谎,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应对策略预防和纠正幼儿的不良说谎行为。

㈠引导幼儿正视说谎行为,给予幼儿改错的机会。

家长与教师应让幼儿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行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幼儿说出实情,充分给予幼儿改错的机会,让幼儿明白只要正视自己的行为,勇于承认错误,自己还会成为大家喜欢的好孩子。作为家长方面也应正视幼儿的说谎,不仅要积极引导幼儿认识错误,还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诚实表达的氛围,给予幼儿改正错误的机会。

㈡查明幼儿说谎原因,务必“对症下药”。

面对幼儿的各种说谎行为,最为关键的不是一上来就指责或批评,而是要弄清他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再根据原因对症下药。比如是幼儿的胆怯原因所致,不敢承担错误,那我们就要鼓励他勇于担当,让幼儿明白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如果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制造假的谎言取信于老师,那就应适时给予他表扬,但也要旁敲侧击告诉幼儿,要想获得表扬需要通过自己努力来达成,不能说谎言来实现目的;如果发现是家长的过度纵容,让幼儿不能认清自己行为的对错,就要及时与家长约见,制定统一有效的教育方法等等。总之,查明幼儿的说谎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也就不会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

㈢通过榜样力量引导,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于幼儿爱模仿这一特点,如若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言传身教及榜样的力量,就会帮助幼儿学到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父母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模仿的第一榜样、是最直接的诚实品质的传播者,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家长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幼儿,以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㈣不要过度指责惩罚幼儿,应适度教育。

德国教育家多罗特克雷默说过:“如果父母能够采用一种平静、镇静、理解的方式对待子女的过错,那么从一开始就可以避免许多谎话和不必要的争论。”所以,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减少幼儿很多的错误行为。如若幼儿是无意说谎,家长就不需大动干戈处理,只要耐心说服劝导教育就没事,但若家长对此类说谎也过于敏感,不听幼儿辩解,不正确分析评判,不给孩子诚实改错的机会,就会让孩子真正走上说谎的道路。因此,切不可过度指责幼儿、惩罚幼儿,应选择适度的教育方式引导,这样才会为幼儿构建安全的心理保障空间。幼儿感觉到我是安全的,也就觉得不再需要用谎话来保护自己了。

㈤“家规”与“园规”意见要一致,方法要统一。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表现是双面性的,这是由于 “园规”与“家规”所定的标准不同,要求不一样,往往导致了幼儿在行为意识方面的界定模糊、无所适从,不知是按家长要求做的对还是按老师要求做的对,容易在似是而非的标准中让行为习惯走了样,引发出不良的说谎行为。面对此种教育意见和行为标准不统一导致幼儿去说谎的现象,我们应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出发,统一双边意见,统一教育途径,然后共同帮助幼儿明确说谎的危害,积极帮助幼儿纠正说谎行为。

总之,作为教师和家长,当面对幼儿种种说谎行为,更多时候让我们多一份用心,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就一定能正确引导幼儿走出说谎的“误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诚实品质。

参考资料

[1]吕芳,陆铃.儿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欺骗的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09(5).

[2]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 2006(5).

猜你喜欢

玩具家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