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要发扬“三吃”精神

2017-02-24

教书育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个人得失苏霍姆校长

张 旭

校长要发扬“三吃”精神

张 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笔者认为,一个好校长只有发扬能吃苦、吃气、吃亏的“三吃”精神,才能抛开一切杂念,抵制一切诱惑,排除一切困难,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投入到学校管理中,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一、发扬“吃苦”精神,把吃苦化为工作乐趣

校长要有“吃苦”精神,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要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满怀信心,尽心竭力,善于在艰苦的条件下依靠广大教职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铸就敢于承担、勇于承担、善于承担的品格。

吃苦是一种素质,吃苦是一种精神,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毛泽东说:“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校长要吃得了苦,受得起磨难,挑得起重担。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越是艰苦的工作,就越能磨砺校长的意志;越是基础薄弱、条件差的学校,就越能激发校长艰苦创业、奋力崛起的拼搏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他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克服困难,与学生家长交谈,耐心教育学生。所以在工作中,校长要从心里热爱教育事业,不为功名,不讲条件,不提待遇,克服困难,只有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安得下心,才能踏踏实实地把学校工作做好。

校长要做到能吃苦,一是校长要强化“吃苦”意识。校长要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在磨炼中培养能吃苦的精神。二是校长要自觉践行“吃苦”精神。校长要迎难而上,挑艰苦的工作去做,把工作中遇到的困苦作为考验自己的必修教材,在工作中敢于同艰苦的环境斗争,勇于担当,不推诿责任,不敷衍了事,让自己在逆境中成长。三是校长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校长要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创业。

二、发扬“吃气”精神,把吃气变为工作动力

校长要有“吃气”精神,就是校长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经得起磨炼,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全校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铸就善于交流对话、善于团结合作的品格。

吃气是一种肚量,《汉书》中曾记载:“子房不以为人纳履而耻,韩信不以受人胯下为辱。”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校长要虚怀若谷,做到对反对自己的人要热情,对犯过错的人要关心,对过头的批评要谅解,对不切实际的责难要容忍。对待师生的正确意见,应该虚心接受。若遇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意见,要报着言之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解释疏导,以情感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校长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考虑不到、安排不周、方法不妥、处理不当等情况,从而产生各种误会、纠纷、矛盾,受到主管部门领导、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的指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校长学会吃气,遇到难题不气,听到指责不躁,受到误解不怒,容得下,受得了,忍得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陶行知面对严重违纪的学生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用奖励的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校长要能吃气,一是校长要有积极向上、乐观从容的心态。校长有了这样的心态,遇事才能心平气和,摒弃杂念,一心一意地把工作干好,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校长要有同理心。要将心比心,为对方着想,从大局出发,有容人的肚量和宽广的胸襟,切忌一时冲动,只顾个人感受,不顾大局利益。三是校长要善于倾听师生的意见。校长要听得进逆耳言、牢骚话,“吃”得进各种误解,“咽”得下各种指责,善于运用平等对话、协商沟通等办法,排解师生怨气,把潜在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发扬“吃亏”精神,把吃亏作为工作常态

校长要有“吃亏”精神,就是校长要视师生为亲人,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恪尽职守,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吃亏,不推诿,不埋怨,铸就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品格。

吃亏是一种境界,亏多不伤,事繁砺才。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曾经写过流传至今、富含哲理的“吃亏是福”的字幅。豫剧《村官李天成》中有一段《吃亏歌》:“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可能有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可能有人跟随……”校长要常唱这首“吃亏歌”,不怕吃亏,甘于奉献,一心为师生谋利益,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吃亏是福”的名言告诉我们,凡事不要计较,忍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退一步海阔天空,亏在眼前,福在长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校长没有必要去计较,很多时候,校长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懂得宽容,才能活的幸福。生活中,肯吃亏的人往往得到的回报要比那些斤斤计较的人多的多,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说,吃亏就是福。著名教育家、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中指出,孩子为班级效力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推而广之,校长、老师为学校努力工作,苦一点,累一点,表面上看是吃了亏,实际上是得到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增长的是经验和才干,收获的是成就和福气。

校长要做到能吃亏,一是校长要严以修身。校长要坚定教育理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树正气,守正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二是校长要淡泊名利。校长在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要善于吃亏,要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心无杂念,不怀土,不怀惠,不贪不占,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要不义之财,不搞短期行为,不搞急功近利。

总之,校长要想办好学校,就要发扬“三吃”精神,就要不怕吃苦,把苦当作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怕吃亏,亏在局部、亏在一时换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怕吃气,让内心平衡的信念经受误解委屈的磨炼,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乐观。只有校长真正做到化苦为甜,化亏为盈,化气为乐,才能成为博爱、大度、成熟、成功的校长。■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皖西中学)

猜你喜欢

个人得失苏霍姆校长
算了
张闻天家风不计个人得失,凡事尽善尽美
宽容
向志愿者致敬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