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别具一格的中小学教育

2017-02-24赵爱华

教书育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分流母语新加坡

赵爱华

新加坡:别具一格的中小学教育

赵爱华

2015年11月,我与湖北省优秀科学教师团队的24位成员一起踏上了新加坡之旅。在新加坡的20多天里,我们先后听取了十几位教育名家、独立学者的报告,考察了新加坡的教育。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之于新加坡,堪称命脉。为了保证每个人都受到最好的教育,新加坡政府每年拨出约20%的公共开支用于教育政策项目,仅次于国防支出所占的25%。所有的政府部门里,只有教育部长是两位,分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代表,我更多地关注了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可谓别具一格。

一、双语教学,彰显国际视野

新加坡拥有最成功的中英文双语教育环境与中西方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世界上极少数积极推崇英语和华语的双语国家,学生在中小学能同时接受到与世界接轨的英式教育和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

新加坡非常重视双语学习,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母语,以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新加坡,即便是华校,教材也是全部用英文编写,而且华校和英校之间的英文水平差别也越来越小。由于小学英语学得很深,这里的考卷比同年级英美加澳的考卷都要难。对比国内,考过大学四级的水平,在这边答五年级的英语卷子,也就能做到50~60分(满分100分)。母语又分华语、马来语及澹米尔语。在新加坡,华人约占75%,因此,以华语为母语的占了绝大多数。新加坡小学母语的学习绝不像中国的小学英语课,一星期只有两节,这里一星期的母语课超过十节,每天都有母语课,因此母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非常紧密。母语考试也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加坡的孩子以华文为母语的,到初中毕业时都能达到流利读华文报纸、杂志、小说,能写流畅和内容丰满的作文,能口语日常沟通交流。

长期坚持双语教学,很好地消除了种族冲突和语言障碍,使各民族在这里能和平共处。

二、分流分层,凸显因材施教

社会需要分工,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个人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找到最合适的发展方向,获得最恰当的职业。基于此,新加坡的教育实行分流机制,分层教育的特征尤为明显。

新加坡的小学为六年制,这六年分为四年的基础阶段(小一至小四)及两年的定向阶段(小五至小六)。基础阶段所学内容完全一样,都是语言(英语、母语)、数学、科学、人文科目等;定向阶段则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小学四年级时,学校就会组织一次校级统考,进行第一次分流,即语言流。此次分流把学生分为三层:EM1、EM2、EM3,逐级降低对语言学习的要求。也就是说,新加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设置不同的课程,依据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分流,以便配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度和倾向。分流之后在要求学生修读基本课程的同时,还要修读音乐、工艺、公民与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社会科学及体育学科等,并将这些课程的成绩与升学挂钩。

当地人戏谑说新加坡有三次“高考”。第一次是小学六年级结束时,要参加全国统一会考(PSLE),它决定一个孩子进入哪种层级的哪所学校。成绩极好的少数英才可进入直通车学校,即四年中学和两年的初级学院,大致相当于国内的初中和高中,期间也会有少数人被淘汰。大多数的学生会根据成绩,进入不同层级的学校接受中学教育。在经过四年或五年后,参加OLEVEL考试,即第二次高考。通过此考试可进入新加坡的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成绩特别优异的进入初级学院学习。初级学院的学生以及理工学院的部分优异学生要参加第三次高考,即ALEVEL考试,据此确定就读大学及专业等。经过这样层层筛选,最后进入大学的人数大概只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这就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新加坡一年只有三万多小孩出生,只有通过分流即因材施教的方式,才能够高效率地为国家培养高级精英人才。分流教育在不浪费资源的同时使人都能各尽其职,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课程紧凑,实现素质教育

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同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他们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在新加坡,学生只上半天课,下午1:30就放学了。学生每天上午7:20到校,到HALL集合,唱国歌和校歌,然后回教室,7:30开始上课。每天10节课,每30分钟一节课,通常英文、数学和母语都是两节课连着上。课与课之间没有课间休息,教师自觉候课,学生需要上厕所则举手戴牌出去。母语有单独的教室,科学课有时候在实验室上,音乐、美术有单独的教室,于是,孩子们就利用两门课之间转换教室的空当来稍微放松一下。每天上午10:00至10:30之间有半小时的茶点时间,这也是10节课中间唯一的休息时间,很多孩子利用这个宝贵的30分钟时间吃东西、去操场玩,或者去图书馆看书。虽然只上半天课,但由于安排紧凑,教学时间并不比中国少。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玩的时间、参加课程辅助活动的时间反而增加了。

其次,非常重视科学教育。新加坡将科学与英语、母语、数学并列为四大考试科目,科学教育不流于形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技能。新加坡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包含了国内在初中、高中才学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习并联电路、磁的原理和应用、物理的一些基本理论、植物、动物、遗传、进化、循环等很多知识,学得非常细,部分环节甚至比国内高中的生物书更深更细,内容非常有用和有趣。新加坡实施“智慧国”计划,力图以科技发展带动新加坡的整体发展。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加坡还将编程“从娃娃抓起”,所有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编码乐”课程,而且要用平板电脑来学习。正因为新加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其科学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1995年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会调查表明,新加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全球名列前10名。

再次,培养素质的课程辅助活动(CCA)。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它的教育非常成功的地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看待事物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每个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CCA课程辅助活动相当于国内的“课外活动”,不过它纳入了学分管理。新加坡课程辅助活动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考评系统。CCA学分直接进入到个人档案里,在各级学校毕业时加入总分数。上大学的时候,CCA分数甚至会影响到你是否可以入住学生公寓,能否申请奖学金。这个CCA就如同你的品德分数,记载着你参加社会活动的多少,你奉献社会的时间和内容有多少。

CCA课程辅助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成为必修课程。CCA课程辅助活动大致可分为体育活动、艺术表演活动、制服团体活动和拓展训练。每项活动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培养目标,体育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和谐力、公平竞争和团队精神;艺术表演活动则要培养学生的优雅品位,对多元种族文化的欣赏能力;制服团体活动着重训练学生自立、自强、自律、适应力和服务精神等;拓展训练注重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增强意志、强健体魄、增长智慧、求生体验等。从事教育的我们都明白,孩子的坚毅、勇敢、协作、领导力等品质只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以持续锻炼才能形成。在所有课程辅助活动中,最让人佩服的是新加坡教育部坚持进行的学生野外生存训练。从小学三年级时的两晚市内露营,到小学高年级远处岛屿深度游,再到国外的丛林冒险,学生的自理能力、生存技能、领导力等也就逐步形成了。以丛林冒险为例,六七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要求选出一位组长、一位先锋,他们的职责是带领整个团队找对方向,成功突围;他们可以不背行李,但不能抱怨。剩下的学生担当骆驼角色,负责背行李,可以随时抱怨。每个组带的食物和水是肯定不够的,要求组长和先锋能够寻觅食物和水源,以最快的速度带领团队走出丛林。在一次次类似的活动中来完成社会角色的分配和认可。

新加坡学生不仅阅读水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名列前茅,其教材还被欧美等国所采用,新加坡的教育自有其独到之处。短短的20多天,我看到的也许还只是冰山一角,但其别具一格的教育还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分流母语新加坡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母语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NSA架构分流模式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母语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