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多维视角和现实考量
——评《强基固本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
2017-02-24赵蓉
·书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多维视角和现实考量
——评《强基固本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多元价值观相互交织,人们更加关注道德伦理、精神信仰、社会文明的构建,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认知认同和凝聚共识也显得尤为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三个倡导”明确提出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它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具决定作用的灵魂部分,它是个人、社会、民族和国家应当长期遵循的原则规范,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文明标志。由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教育部社科中心理论处处长郝清杰教授和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明理教授合著的《强基固本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以下简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一书,于2016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以多维视角全景式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3个层面分三编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逻辑机理、文化内涵和践行路径等进行深刻解读,内容有骨有肉、具体可感,形式脉络分明、纵横交织,给人以全新的身心体验。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体现出宽广的理论眼界、深刻的现实考量与丰富的精神意蕴。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展现宽广的理论眼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想信念和精神内涵,它寻求国家价值内核、培育社会共同理想、树立国民精神信仰,对人们日常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起到持续的精神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一书构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结构紧密严谨,却又不拘泥于形式,推陈出新,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纵横漫谈是其突出的亮点和特色,其理论论证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论述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一是历史与时代的呼应。此书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审视和时代探寻。一方面,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看到历史演进的规律,用宏观思维和微观触角正视历史,努力实现对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驱动力。此书“富强”一章中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艰难曲折,找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新的征程。以史为鉴,“富强”价值目标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在延续我国的精神血脉,彰显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可或缺的时代诉求。如该书中对“自由”的理解,就是从中国的儒家道家等对“自由”的感悟出发,到西方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层面对“自由”的解读,再到马克思主义对“自由”的科学阐释,“自由”的内涵既体现历史的沉淀、又富有时代的张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上,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努力的方向。
二是眼界与境界的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以西方文化为比较增强国际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此书在谋篇立论上体现出了宽广开阔的眼界和高瞻远瞩的境界。该书内容翔实细致、贯通古今中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辟独到的阐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的解读、对东西方历史文化交流碰撞理性的分析无不体现了作者发散性思考和开放的眼界。当然,在一定意义上,高尚的境界为宽广的眼界进行价值引航,开阔的眼界又为提升理想的境界提供理论指导。在借鉴中外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该书也体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要求和境界。如此书导论中所强调,要用开放的胸襟和宽阔的视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既要反对把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同时又不能把属于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精神价值拱手相让于西方。因此,此书通过旗帜鲜明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和境界,以追求人类的解放和造福当代为幸福和荣耀,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尺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表达深刻的现实考量
学术研究必须立足于现实,才能为社会所需要、为大众所接受。研究内容如果凌空蹈虚,不接地气,也很难体现学术价值。目前,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著作并不少见,但有些只满足于抽象的理论构建,对现实的关注力度不够。此书的三位作者立足中国现状,对大量的史料作了细致而周密的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探讨,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大众、亲近社会的综合著述形象。纵览全书,每章节中都无不体现作者的问题意识和现实考量,这也是此书能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主要原因。
其一,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忧思。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宏伟目标,但现实中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书中通过中国近十年“基尼系数”变动的数据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人民群众实现社会“平等”的愿望十分强烈。通过人民网连续十年推出两会热点调查数据显示,“公正”问题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实现社会“平等”“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平等”“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体现。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直面矛盾和问题,大力倡导“平等”“公正”的价值观念,构建一个平等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体制。
其二,对伦理道德现状的拷问。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的低级趣味,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还有着明显的市场,信仰迷茫、伦理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本质体现出的是转型时期的价值危机。面对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作者在书中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深层次的分析,通过对大量失范道德现象的剖析,呼吁重构良性道德价值体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来重塑社会公序良俗,培育公民道德信仰,提升公众精神境界。例如“诚信”一章中,作者通过列举大量缺诚失信案例,对中国社会目前的诚信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诚信信仰危机表现出深深的道德焦虑。作者深切认识到信仰诚信是社会稳定繁荣和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深刻反省缺诚失信的根本原因,探求诚信信仰培育的重要路径,提出要引导社会公众对诚信理性认知和认同,构建充分体现善恶因果律的相关制度。
其三,对多元社会思潮的辨析。我们正处于不断的变革和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是十分尖锐和复杂。伴随着公民独立性和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竞相发声。在各种文化思潮交融交织的情况下,只有辩证地批判各种社会思潮,树立凝聚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阵地,才能避免社会长期处于迷茫困惑和思想混乱之中。因此,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质疑和深思,是作者对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深刻关照。此书在“自由”“爱国”“友善”等章节中,对新自由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道德悲观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辨析,揭示其本质、特征、表现和危害,并从批判反思中坚持弘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孕育丰富的精神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一书从传统文化承接、历史发展脉络、中西差异对比、当前时事热点等角度进行了深刻解析。各章中配有图说历史、延展阅读、数据分析等翔实资料,给予读者充足的精神养分。
其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动力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沉淀的理想追求,是我们生生不息、延绵发展的精神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精华部分,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润泽。此书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培育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价值理念和规范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汇、与社会主义相符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地创新转化和不断发展。书中对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富强”的历史展现、对“民主”价值目标的政治解读、对“和谐”“自由”内涵的诗意理解等等,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伦理、艺术等各种内涵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紧密地耦合与关联,并凝练和升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是在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是我们认知现在,把握未来的强大思想武器。此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也力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去寻根溯源,以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等等的阐述体现了作者厚实的研究功底,其见解独到为我们正确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理论引领的作用。
其三,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借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中西方文化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取长补短、互构互彰、形成合力,共同反思和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中深入把握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借鉴世界各个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也才能为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比较借鉴。如该书“文明”一章中介绍了英国自由与变革的文化传统,分析了德国的理性主义、国家主义和秩序原则,突出美国自由、民主、平等、务实的文化特色,在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价值航标,成为了引领未来的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横谈》一书展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崭新视角、深刻考量和丰富意蕴,其思想精粹、表述开放,既有理论论证,又有翔实案例,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集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藉此真挚推荐。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