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文化自信的生成依据与培育路径
2017-02-24包华军
包华军
(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论贵州文化自信的生成依据与培育路径
包华军
(安顺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培育贵州文化自信对于促进贵州文化认同、助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贵州文化自信建设在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多元文化带来严峻挑战时,应充分依托贵州悠远而独特、丰富而多元的文化资源及其文化蕴含的优秀精神价值,以强烈的文化使命,通过加强对贵州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及传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贵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强化贵州文化自信教育,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更多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培育贵州文化自信。
贵州;文化自信;生成依据;培育路径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精神的积极确证以及坚定的信念,它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文化自信建基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贵州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以及当代形成的先进文化等为文化标识的独特文化系统,其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促进贵州文化认同、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理应充分发挥贵州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贵州优秀文化,以强烈的文化使命,努力培育贵州文化自信,在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中体现贵州的担当、作出贵州的贡献。
一、贵州文化自信建设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文化相互涤荡,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民族关系都呈现出更加多元复杂的特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多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贵州文化自信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裹挟着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进我国社会,消解、冲击着贵州文化。西方国家借助全球化大肆传播和输出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将资产阶级文化装扮成所谓的“通俗文化”“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诱使人们欣赏、接受。由于贵州处在西部民族地区,各种文化观念、思潮交汇、碰撞,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的一些民族地区,西方的文化、宗教乃至价值观念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影响,[2]50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贵州文化的认同,对贵州文化自信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在此过程中,会造成人们物化倾向严重,把功利看成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忽视对精神的追求。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APP 等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互联网的交互性、平等性、即时性、时尚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造就了新媒体时代全新大众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以及我国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民族愈加交往密切,传统意义上的地理概念逐渐被淡化,民族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化,贵州地区在享受现代化发展便捷的同时,原有的生活、交往方式受到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贵州文化日趋与大众文化趋同。丰富多彩的贵州文化在文化趋同的背景下日渐衰落,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尤其在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贵州文化发展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传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很多传统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传统的风俗习惯被忽略,传统的民族服饰也逐渐被商业化、舞台化,传统的手工艺和绝技绝活无人继承等。可见,贵州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着深刻变化,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对贵州文化的认知、认同,给贵州文化自信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二、贵州文化自信的生成依据
经济、政治等外部条件都能够对文化自信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生命存在的信念和肯定,文化本身的内在属性才是文化自信的内在生成依据。贵州文化自信的生成依据来源于其悠远而独特、丰富而多元的文化资源以及其蕴含的优秀精神价值。
1.悠远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是贵州文化自信生成的基础
贵州高原在“史前时期”就有人类的繁衍生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贵州一直就有各民族在此生产生活、聚居,从旧石器时代的“穿洞人”“水城人”等到战国、秦汉的濮人,再到夜郎国、牂牁,直到元、明、清等都有世居民族的生活痕迹,居住在这里的世居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等因素,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孕育出了悠久而古朴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山地、多民族杂居是贵州的典型特征,贵州文化既突出了山地文化的特征又具有多民族的特征,贵州的各民族既保持了各自的文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又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整合自身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贵州文化特色,如独具特色的石文化、吊脚楼、石板房等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及由山地环境形成的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等。文化自信建基于文化主体的深厚历史资源和独特内容,如果一个文化主体没有历史和特色内容,其生命力和活力就无法持续,自信也无从培育。贵州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悠远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为贵州文化自信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而多元的文化资源是贵州文化自信生成的驱动力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有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这里,各民族之间由于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既具有共同特征,又具有各自特色。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多元的贵州文化,既有丰富的文化因素,又有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积淀,包括民居建筑、服饰、人生礼仪、信仰、崇尚禁忌、文学艺术、节日,生态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俨然一座多彩的天然博物馆。拿贵州的民族服饰来说,不论从其色彩、款式、配饰,还是穿着等,不同民族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绚烂多彩、个性分明。仅苗族的服饰就达上百种,特别是苗族姑娘们的节日盛装,更加色彩绚烂,令人瞩目。加上服饰与银饰首饰、蜡染、刺绣搭配在一起,更显别具一格。人们通常根据苗族人的服饰装扮特征和服饰的色彩,将苗族分为“长裙苗”“短裙苗”“红苗”“黑苗”“青苗”“花苗”等。[3]245-247这些服饰装扮呈现出不同风格、内涵。贵州的民居建筑也极具特色、呈现不同风格的吊脚楼、石板房、叉叉房、鼓楼、风雨桥等;贵州文化中拥有如成长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生活礼仪等纷繁复杂的人生礼仪文化事象;贵州民族传统节日包括宗教、农事、纪念、商贸、游乐、庆贺等为主题的节日。这些丰富而多元的文化事象展现着贵州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图景、民俗风情以及精神气质,为贵州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了推动力。
3.蕴含的优秀精神价值是贵州文化自信生成的源泉
精神价值是文化系统的本质体现,居于其核心地位,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讲是对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的自信。具有鲜明的德性伦理特征,蕴涵了丰富的优秀精神价值的贵州文化是其文化自信生成的重要源泉,因为“一种文化形态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最持久动力,莫过于体现该文化的内在精神及其个性”。[4]9贵州文化蕴涵了爱国主义传统、生命道德观、道德教化观、规范约束理念、感恩思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处世哲学、团结和睦、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优秀精神价值。比如,贵州的苗族有良好的团结和睦的传统,当遇到纠纷时,议榔词会要求:“错处往错处行,亏负就道个歉,错了事就赔礼:大错大赔,小错小赔。照地下古规,依天上古理……双方不要埋怨,隔远相见就笑脸相迎;路途碰面,就相喊相问”。[5]苗族古歌、谚语也都有对苗族人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的描绘。贵州各民族在其繁衍生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不断适应、改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他们把大自然的恩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亲近、敬畏、守护自然,在他们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人与自然关系朴素而深刻的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知,包括在村落建筑、服饰衣着、社会组织和制度、信仰崇尚、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的生态思想。比如,贵州侗族的《约法款》说:“讲到山上树林,讲到山上竹林,白石为界。隔断山岭。一块石头不能超越,一团泥土不能侵吞。”[6]147贵州文化蕴涵的丰富精神价值不仅对维系贵州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贵州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成为贵州文化自信的活力源泉。
三、贵州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通过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培育,增强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知、认同,从而自觉塑造对文化的自豪、自信。
1.加强对贵州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及传播
“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性质,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决定、表征;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魅力,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培育、彰显;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发展,也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规约、引导。”[7]贵州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其价值内涵的自信,只有树立起对价值内涵的自信,贵州文化自信才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因此加强对贵州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及传播,对于培育贵州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而文化作为内在的主观化的精神形态,往往都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习俗、建筑等特定载体呈现。要想深入了解、领略文化所蕴涵的价值内涵,就必须通过描述、总结、列举等简明扼要的话语或表征性的符号凝练其精髓价值,形成一幅具体的、生动的贵州文化的表达图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将其精神价值传播,引导人们认识、感受贵州文化的浓郁韵味和深层精神价值。只有重视挖掘并传播贵州文化的价值内涵,人们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贵州文化,才能对贵州文化产生认同直至产生自信。贵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条件、显著的人文环境造就了贵州文化的多元一体,既有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阳明文化、屯堡文化,又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还有近现代以来形成的红色文化、“三线”建设文化,也有独特地形和环境形成的山地文化,这些文化在贵州大地上铸就了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赶超的贵州精神特质。贵州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博大精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取得了系列成果,有助于我们触摸贵州文化的脉动,把握贵州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挖掘及传播贵州文化价值提供坚实的基础。但还存在着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挖掘的贵州文化价值内涵的因素,因此,新时期挖掘好、整理好、传播好贵州文化的精神价值,是培育贵州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通过对贵州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传播,彰显新时期贵州文化的新形象,助推国家文化的发展。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贵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
实现贵州文化自信,不仅需要传承和保护贵州文化传统,而且更需要对文化进行综合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意涵。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传承、保护和创新相结合,因为文化的发展总是有一定的历史承继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化也会呈现新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8]培育贵州文化自信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要强化贵州文化主体的文化意识,丰富其文化精神世界,强化其对贵州文化的认同、自觉,彰显贵州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人文特色。在每个社会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先进文化是内在的灵魂,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指明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先进文化一旦在一个社会形成,它就会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促进作用,从而成为凝聚共识、高尚精神追求的支撑和基础。在我国能够代表文化发展方向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作为一种精神纽带,它统一人们思想、维系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在全国各民族中形成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9]贵州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对其文化传统进行传承、保护、创新的过程中就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规范,对其落后、腐朽的因素加以抵制,对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理因素加以挖掘、转化,寻求贵州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致性,契合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例如,对贵州文化传统中信仰崇尚、丧葬礼仪、节日文化、生态文化所表现的优秀精神价值的提炼、转化。并将优秀的文化价值内化为人们对自身文化存在的自信,这是实现贵州文化自信的核心所在。
3.强化贵州文化自信教育
文化自信是基于对文化认知、认同基础上的自觉、自愿,最终使文化自信主体成为文化发展的主动担当者和建设者。文化自信不可能自发形成,它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一个过程,要想让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就需要使其了解文化、认同文化,他们才会对文化产生尊重、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贵州文化自信教育。文化自信教育是以人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培育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自信,需要培养文化主体对文化的认知、反思、辨别、选择、创新能力。因此强化贵州文化自信教育,就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系统、整体的思维,根据教育目标、计划,构建科学合理、层次丰富的自信教育内容,将贵州文化的精华内蕴挖掘出来,选择有效的自信教育机制,探索自信教育的方式,通过拓展、创新特定的载体,如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社会的各类文化活动、新媒体等载体,引导教育对象认识、感受贵州文化的浓郁魅力和精神价值,在教育中接受文化的浸润,切实提升教育对象对贵州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文化自信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渠道,目的在于人们内心对贵州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促进贵州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进步、发展。
4.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更多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是增强贵州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动力,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塑造贵州文化品牌,能够有效提升贵州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贵州在2015年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中明确提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贵州在这一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构建民族、红色、传统、生态等一系列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体系,以多种载体为依托,打造并不断壮大了阳明文化、长征文化、民族文化、山地文化、“三线”文化、屯堡文化等文化品牌,彰显了贵州文化的多彩、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贵州文化自信的增强。当前,贵州要继续加强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更多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进一步加强文化品牌内涵的凝炼,构建地方特色和国家主流文化价值共生互动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教育功能,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体现贵州的担当。通过实施贵州文学、影视、美术、歌舞等一系列创作项目、工程,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现贵州特色、风格、气派的文艺精品;切实推进贵州文化与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战略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贵州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深入推进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激活贵州文化的创造力和生长业态,不断提高贵州文化的知晓率、市场占有率,提升贵州文化的竞争力,增强贵州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自信。
培育贵州文化自信,离不开国家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说,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就没有贵州文化自信。因此,我们在加强贵州文化自信建设时,既要着力推进贵州文化的保护、创新,促进其繁荣发展,也要在此基础上,总结、凝炼出丰富多彩的贵州文化与中华民族主导文化的关联性,寻找共有的文化传统,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实现贵州文化的自信,这是提升贵州文化自信的根本之所在。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李资源.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史继忠.贵州文化[M].安徽、北京、河北、内蒙、山西各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2006.
[4]邹广文.全球化、文化个性与文化主权[J].贵州社会科学,2010(1).
[5]民间文学资料(第14 集)[M].贵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印,1985.
[6]吴大华,潘志成.黔法探源[M].贵阳: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7]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J].求是,2014(18).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李媛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2-07-27(16).
ClassNo.:G127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GenerationBasisandCultivationPathofCulturalSelf-confidenceinGuizhou
Bao Huajun
(School of Marxism,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Guizhou 561000,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Guizhou,which would promote the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in Guizhou. We would face some serious challeng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ulti-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Based on the unique, rich and diverse cultural resources of Guizhou,with strong sense of cultural miss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ining of Guizhou cultural value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Guizhou culture. Taking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guide,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cultural province and enhance the Guizhou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uizhou;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eneration basis; cultivation path
包华军,博士,副教授,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贵州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与培育路径研究”(编号:2017qn12)部分研究成果。
2096-3874(2017)11-0046-05
G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