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5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2017-02-24倪旻睿刘淑珍
倪旻睿,刘淑珍
(1.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2.华北科技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浅析“95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倪旻睿1,刘淑珍2
(1.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2.华北科技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95后”大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过多的困惑和矛盾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本文分析了“95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针对“95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对策。认为有必要构建院系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委员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大学生身心和谐。
“95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干预机制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时代,“95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变革的复杂性、深刻性加剧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冲击,“95后”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和矛盾,过大的心理压力与排遣能力的不足,使部分“95后”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消费观、就业观、婚恋观等涉及重大人生问题方面陷入心理危机不能自拔,严重者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心理危机反映的是个体心理的一种失衡状态,正常状态下的个体心理是平衡的,心理状态是积极健康的,个体能够从容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境。当个体心理出现激烈的内部矛盾冲突,无法对心理困境进行积极应对而出现精神崩溃或心理障碍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发生通常存在影响个体心理的重大事件,事件导致个体当事人的心理异常痛苦,个体对重大事件不能正常应对,当事人的情感、行为、心理等功能下降[1]。据有关统计资料报告分析,“95后”大学生群体因心理危机出现问题而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出相对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有重要意义。
1 “95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成因
1.1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导致心理失衡
没有入学前的高中生心中对大学充满了期待和幻想,但是在入学之后却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有时选课不自由,想选的课选不上,不想选的课不得不选,出现选课矛盾,任课教师的授课也没有想象的精彩,部分学生出现心理落差而上课无兴致;由于一些高校扩招导致的校园硬件设施不足,出现教室和图书馆不够用,学生找不到自习教室,图书馆座位一座难求现象;另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95”后大学生的健康娱乐意识增强,而部分高校健身设施和娱乐活动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健身娱乐需求;“95”后大学生的个性比较强,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对难处,这些现实问题带来的心理落差使部分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容易产生挫折感而意志消沉。
1.2 少数独生子女个人独立生存能力差,面对困难容易产生心里不适
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比较特殊,由于父母以及祖父母两代人的过分宠爱,亲戚朋友的过分关注等原因,往往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同时,在高考升学的竞争压力下,他们在进入大学前接受的是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模式,由于学习成绩是多数家长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对于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意志力的锻炼以及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重视的不够,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甚至形成敏感多疑、抑郁、偏执等不健康的个性品质,因此,他们在离开父母到陌生环境中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一旦遇到挫折困境,容易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而痛苦彷徨,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减轻心理压力,容易情绪波动出现心理问题。
1.3 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预期心理出现落差
现实中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事件有多方面,无疑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前程压力对他们的心理有重大影响。一方面,事实上随着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漠视社会现实,只考虑当前的个人利益问题,却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往往给自己的定位比较高,对自己的就业预期理想化,他们把目光集中在大城市的高薪职位和热门行业,忽略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宁愿待业也不愿在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就业。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出现自卑、无助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1.4 贫富差距带来的经济压力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焦虑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收费制度,对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部分来自农村以及低收入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因经济压力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他们对人际关系敏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不敢积极主动的与身边同学交流,甚至变的抑郁、偏执。据调查资料分析,在北京某高校进行的针对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22.5%的贫困生有自卑心理,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贫困处境,
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贫困状态感到羞愧,近20%的学生由于贫困甚至出现极端心理[2]。今天这种现象在“95后”大学生身上更加突显出来,愈加严重。学生中的
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消费水平比较高,甚至在消费上有挥霍倾向,他们往往不能吃苦耐劳,在性格上也很自负,认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贫困的学生群体中有一些同学有时抵御不住诱惑,陷入心理焦虑,甚至盲目攀比,不惜借贷消费,酿成悲剧。这样贫困生和条件好的学生形成两个极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2 “95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2.1 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发展性的心理辅导
发展性的心理辅导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它更多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关注个体生命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帮助个体完成生命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帮助个体圆满解决心里矛盾,开发潜能,促进个体生命发展以及人格进一步完善,使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和社会[3]。
早期的高校心理辅导认为,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有严重心理困扰的学生,心理辅导不是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活动。这种理念远远没有达到防患于未然的境界,不利于整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在校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人际交往也日趋频繁,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同时,他们面临学习、升学、就业、婚恋等压力,因此,每个学生在学校中都需要有心理教师的支持,协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促进其健康成长。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特点,应该从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入手,通过面向大学生开设一些心理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或者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等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另外,借助高校相关的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情绪状态、思想状态、行为观念等。
2.2 完善心里危机干预管理机制
因此,有必要构建院系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宿舍心理委员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我们应在选拔学生担任心理委员的工作中严格把关,不能流于形式,保证选出有担当能负责任的最适合的学生来做心理委员。
这一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反馈迅速,针对性强。心理委员针对某一具体的班级,甚至范围缩小到宿舍一级。心理委员本身就是班级同学,他们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止于萌芽阶段。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心理导师确定重点筛查标准,要求心理委员根据标准重点关注及时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干预。标准应具体化,例如,应从学生的健康、家庭、情感、性格和经济等方面制定具体标准,分类关注。例如,关注学生的家庭变化情况,如有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而遭遇打击的学生,及时跟进心理辅导;对恋爱失败的学生,及时跟进心理辅导;对因经济贫困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跟进心理辅导等。当然,还有性格异常内向、有暴力倾向、家族有自杀倾向、家族心理疾病等多方面的具体标准,总之,标准越细越好。
第二步,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筛查、确定重点干预对象,建立重点信息库。对列入重点干预对象的学生从准备跟进辅导。
第三步,从院系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宿舍心理委员四位一体入手跟进心理辅导干预。干预者主要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为主。具体做法是干预者通过和干预对象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性质,据此拟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使他们走出心理阴霾。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邮件交流等其它方式进行干预[4]。
2.3 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互联网时代,网上资源丰富多元,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升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要重视依托利用网络平台。例如,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心理教育论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教育专家在线咨询活动以及心理健康视频讲解等,使大学生能与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获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这些形式都可以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4 加强高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对个别出现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干预,是一个考验心理辅导员心理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心理干预技巧等综合能力的活动。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干预首先需要扎实宽厚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背景,是否具有专业基础知识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成功与否的关键。其次,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干预更需要自身有健全的人格魅力和职业操守,能够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爱人、同情人、关心人,能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真诚、无条件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隐私、保守秘密,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感受事物等。另外,心理教师还需要高超的心理干预技巧。例如,学生因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表现各异,心理教师是否善于倾听、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使学生放下心里负担、愿意与教师交流,这些都影响着心理干预效果。
3 结语
大学生进入“95后”时代,“95后”不仅是一个时代符号,当今时代变迁的剧烈程度是“80后”的大学生所不能比拟的。“95后”的大学生生活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改革新阶段,他们面临学业、就业、交友、婚恋生活等比较大的压力,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高校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业发展,更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院系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宿舍心理委员四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机制,同时,利用好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普及心理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心理教师素质和修养,做到从细微处入手,防患于未然,把大学生塑造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1] 章明明,饶东方.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特点及预警机制的构建[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8):57-60.
[2] 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吴代莉.发展性心理辅导操作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5(8):106-108.
[4] 李喜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59-60.
Countermeasures for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of post-95s college students
NI min-NI Min-rui1, LIU Shu-zhen2
(1.TeacherEducationInstitute,NingboUniversity,Ningbo, 315000,China; 2.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rthChin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Yanjiao, 101601,China)
The growth stage of post-95s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rapid social transformation, more likely to cause confusion and contradic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post-95s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ost-95s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of quaternity, consisting of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eachers, class psychological mentors, class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s, and dormitory psychological members, in order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achieve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ony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post-95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2017-04-06
倪旻睿(1996-),女,河北三河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心理与教育咨询,E-mail:1120630853@qq.com
G44
A
1672-7169(2017)02-0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