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山水画中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探究
2017-02-23胡妍
胡妍
摘要:工笔山水画作为一种二维作品,融入平面构成原理,合理运用点、线、面等平面构成元素,通过重复构成、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发射构成等平面构成形式,可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令观赏者有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工笔山水画 平面构成原理 平面元素 构成形式
工笔山水,亦称“细笔”,与“写意”中的“粗笔”对称,是中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工笔山水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画面主体,以其细致的笔法、线条之美为画面的主要特色。平面构成应用于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古人云:经营位置,为画之重要。平面构成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美感的有效途径。而在工笔山水画中,平面构成元素的运用,是创作者完善绘画作品,不断提升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工笔山水本身具有现代感和装饰意味,这是工笔山水既定的表现方式,而正是因为工笔山水丰富的绘画题材以及线条造型,使得平面构成原理在工笔山水中的应用显得更加容易。
一、平面构成原理与构图
(一)平面构成原理
1.平面构成原理
从内涵上讲,平面构成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以美的视觉效果为设计目标,按照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通过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编排方法,形成独特的平面构成规律。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的美术设计中,平面构成是不可或缺的设计手段。在构成上,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创造出结构严谨、富有抽象性和形象感的设计作品,这种颇具广泛性的艺术作品,在使用上具有多方面的实用性。只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学会运用艺术的语言,通过视觉和形象等多方面的创造,用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形成独特的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
从平面构成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其以西方的构成原理为指导,是研究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学科。对于当前的各大高校而言,平面构成是一门学科,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分析平面构成的形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平面构成的形成,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正是因为工业革命,促进了大规模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而正是因为消费的需求,促进了设计的形成;而现代设计新思潮的不断发展,使平面构图显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并逐渐形成一门理论性学科,成为现当代大学生艺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课程。
2.构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章法和布局。例如,写作需要提纲,就是要求作者在写作之前,对自己要写的文章有构思。而在绘画的过程中,这种所谓的章法和布局,就是构图。通俗易懂地讲,所谓的构图,是绘画者在绘画的过程中,根据主题思想所设计的一个完整画面。构图是艺术作品表达的基础,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被称为章法或者是布局。而在表现形式上,无论是传统的中国绘画还是当代绘画,无论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构图都能够直接影响人的主观视觉感受。
總体而言,在绘图的过程中,无论是平面构成还是构图,都是创作者在二维平面空间对事物的加工和重构过程,是创作者向观众所表达的思想和审美形态。二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对于工笔山水创作而言,无论是平面构成还是构图,都是工笔山水绘画的直接表现形式。因此,在工笔山水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当结合题材,以其独有的审美意识将平面构成与构图有机运用起来,促进工笔山水画面的和谐和美好,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工笔山水画构图
构图是工笔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山水画质量好坏的基础。对于工笔山水画的构图而言,内容的和谐与画面的和谐是构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中,强调统一规律,用辩证法的思想,将这种对立和统一均衡起来,方能形成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在山水画的构图中,强调“大”和“多”已经成为山水画构图上的基本要求,正是因为图画上无限的景与情,方能形成庞大的气势。因此,构图者在构图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绘画的艺术进行构图,在有限的空间创作出无限的能量。使得斗方小纸,呈现的却是万水千山。这样的表现形式,需要的就是创作者巧妙的构图,通过这种“以一当十”、虚虚实实的构图形式,展现创作者无限的创作功底。而对于山水画的构图而言,强调虚实、奇正、节韵,使得山水画有富于律动的形式美和变化美,主次清晰,脉络分明,内容突出,是工笔山水画构图成功的直接表现。
二、当代工笔山水画对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工笔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平面构成原理的运用,可以使山水画的形成更加具有艺术的色彩,形成作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而要想使工笔山水画在构图的过程中,体现艺术性和科学性,需要创作者合理地运用平面构成原理,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一)对“点”元素的应用
在绝大部分人的头脑中,“点”就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是一个细小的形象。但是,在平面构成的过程中,点的形象就发生了变化,它不仅仅是指代一个单纯的点,是有大小形状的。而点的大小、疏密或者强弱,让其在平面构成的过程中,显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具有较强的定位效果和强调效果。因此,在工笔山水画的构图中,“点”元素的运用不可或缺。合理的点元素运用,可以使画作的创作显得更加具有灵性,增加画面的动感,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以林容生老师《绿色的山坡》(图1)为例,整幅画以绿色的山为主要风格,其中的路灯和荷叶,成为画作中摇动的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作品的创作中,若没有路灯或者是荷叶,画面依然是完整的,只是路灯和荷叶的增加,使得画面瞬间就有灵动感和气息感,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也应当注意点元素运用过程中的消极成分,避免过度的点元素运用,让画面呈现杂乱无章之感。
(二)对“线”元素的应用
通俗易懂的讲,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只是和点不同,线是具有方向性的。在平面构图的过程中,面化的线、粗细变化的线、立体的、不规则的或者是错觉化的线,形成了线的构成形式。直线、曲线、折线、水平线等,不同的线条往往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在平面构图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当熟悉不同的线所表现的形态。而在工笔山水画的创作中,线是不可或缺的创作元素。线在构图中的运用,往往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因此,创作者应当根据不同的题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一样的心理。以卢辅圣老师作品《黑色的宁静与白色的云》(图2)为例,整幅画的不同线条运用,构成了独特的宁静之美。在山石的构造和走势上,作者是用向下的垂直线条;而在山石的转折之处,作者选择使用圆弧曲线构成,这样的构图方式,给人以沉稳厚实之感。漂浮的白云,宁静的山川,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庄严和宁静之感。
(图2)
(三)对“面”元素的应用
在二维平面构图中,面是视觉上最大的形态。从几何的角度讲,面是点放大或者集聚形成的结果,也可以是线的加宽或者是移动产生。而在平面构图中,面往往是影响读者视觉效果的最大意识形态。而在面的形成上,有几何形状的面,有徒手形的面。直线型的面或者是曲线形的面,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审美感受或心理意识形态上,直线型的面往往给人以安定和简洁之感,相比之下,曲线会给人以更加的柔和、舒适感。而在工笔山水画的创作中,不同的面确是给人以不同的主观感受。以方骏老师《齐云胜境西岩飞瀑》(图3)为例,整福画作并不大,但却给人以磅礴和气势之感。而山石上各种紧密排列的松树,需要作者予以巧妙的处理,以避免杂乱无章之感。正是作者的这种利用聚集的点形成的“虚面”处理效果,使这些树的呈现显得有条理感和节奏感,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灵动感。这一点,正是作者在作品处理的过程中,对“面”元素的巧妙运用,方能保证画面的整体认同感。由此可见,在工笔山水画的作品处理中,面元素的处理和运用,可以避免元素過多造成的凌乱之感,使画面更加具有完整性。
(图3)
三、当代工笔山水画对平面构成形式的应用
以上,笔者分析了在工笔山水画的构图过程中,点、线、面元素的运用。从构图的原理来讲,平面的构图需要将点、线、面元素有序的排列组合起来,方能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表现形式,又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和视觉感受,从而使画作的创作呈现不同的效果。以下,笔者结合平面构成的重复构成、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发射构成等四种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为平面构成原理在工笔山水画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一)重复构成形式应用
从重复构成的“重复”二字我们可以看出:在统一的视觉空间里,重复构成是指相同或者相似的形状、色彩等反复出现,或者是反复排列组合构成画面的内容。就如音乐旋律中音符重复出现会构成韵律美一样,画面上的重复构成也同样给人一种韵律美感,林容生《回想春天》《早晨》等都是重复构成应用较好的作品。
(二)近似构成形式的应用
所谓近似构成,其实是重复构成的一种变异组合形式,即不是将相同元素复现,而是将相近的元素进行复现,从而引起韵律美感,并且相对于重复构成来说,还增加了一种变化感,避免了单调,却又保持着画面整体效果。
(三)密集构成形式的应用
工笔山水画中要用到不同的基本形状,将这些基本形状在平面空间上进行不同的疏密度调整安排,以画面上构建起的最稀疏或最密集的位置形成人们审美时的视觉焦点,引起一种张力效果。方骏老师《青绿水山图册-之八》就是密集构成形式应用较好的作品。
(四)发射构成形式的应用
发射也即放射,是指以某点为中心向周围或周围向中心点衍射散发的现象,以发射形式构成的图形往往能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当观赏者面对画面时,如果其中有发射状构图,视线往往很容易就被吸引过去了。工笔山水画中适当应用发射构成形式,有利于形成焦点效应,并引发观赏者的联想,使平面的画富有生活的立体感,带给观赏者更佳的审美体验。比如作品《静听幽曲天外来》就以发射形式成功实现让观赏者从视觉贯通到听觉,在审美上实现了一种通感效应。
四、结语
绘画都离不开构图,工笔山水画自然也如此。工笔山水画实践中,绘画者有意识地合理利用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等元素,通过重复构成、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发射构成等形式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带给观赏者独特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范梦.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杨开敏,朱亚东.平面构成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汪芳.平面构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宋莹,刘宝岳.平面构成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郭茂来.视觉艺术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6]崔齐.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7]韩玮.中国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8]谢恒星.构图学[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9]林容生.工笔山水当议[J].国画家,2011,(02).
[10]颜瑜.平面构成在当代中国画构图中的应用[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11]徐慧.浅析中国画章法里的平面构成[J].科教文汇,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