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观察
2017-02-23杨芳刘少佳
杨芳 刘少佳
摘要:目的 探究对呼吸系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3年6月~2015年8月在我科进行呼吸系统治疗的重症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4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呼吸系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提高了心理健康程度,改善预后。
关键词:呼吸系统;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severe patients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ethods 88 severe patients treated from June 2013 to August 2015 in our respiratory medicine were selected.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4 cases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general care;on the basis,the study group also adopt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mental state for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mental state for study group was sign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patients,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ental health and prognosis.
Key words:Respiratory medicine;Clinical nursing;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临床中普遍表现为病程长、易反复、死亡率高,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若未进行及时的疏导与制止,极易引起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88例均为2013年6月~2015年8月在我科进行呼吸系统治疗的重症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为(67.2±5.6)岁,基础病: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炎16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阻肺14例,肺癌8例。研究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为(67.7±5.2)岁,基础病:支气管哮喘6例,支气管炎17例,支气管扩张6例,慢阻肺13例,肺癌8例。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对病室进行消毒,床单位经常更换,定期进行皮肤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中增加: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以调查问卷对患者心理上的调查,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通过倾听、询问等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在沟通过程中利用眼神、抚触、赞美鼓励的话语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②通气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力度,确保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堵塞,注意供氧情况,定期检查呼吸机及吸痰器等设备,对参数进行监控,保证气道的温湿度,预防感染的发生。③药物护理: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噴雾剂,降低气道的损伤,输液及用药前应询问“三史”,注意观察心率及呕吐症状,及时处理。④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通过手册的方式加深映像,详细介绍疾病的原理,治疗的步骤、目的,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到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根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AS)[1]:①轻:50~59分;②中:60~69分;③重:≥70分。根据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2]:①轻:53~62分;②中:63~72分;③重:≥73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1。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组以胸痛、咳嗽、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患者多数年纪较大,且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引起死亡,对于日常的预防与护理质量要求较高[3]。
由上表可知,通过沟通、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引导患者,以成功的案例及暗示性的语言提升治疗依从性,端正治疗态度。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窒息的危险性极大,因而巡视力度大小与疾病治疗及时性成正比,减少了疾病风险。家属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心理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在对患者知识宣教的同时,家属的心理也需要进行疏导,通过手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深其对治疗的理解程度,共同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次研究收效良好。
有研究显示[4],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满意程度,缩短恢复时间。本次研究中,心理护理使得护患距离拉近,巡视力度的加强减少了意外发生几率,而知识宣教则帮助患者做好了心理准备,更好的应对将要进行的治疗,配合度提高,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降低,心理状态好转,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2]赵波,刘红梅.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71-73.
[3]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4]张春燕,刘玲.预防性护理管理在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74-2076.
编辑/安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