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影响研究
2017-02-23王素珍
王素珍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1-0067-02
摘要: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浪潮,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给传统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传统会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互联网+会计”对传统会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对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理论的冲击;对传统计划成本法的冲击;对传统会计计量属性等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文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 传统会计 冲击 影响
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对传统会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一、对会计理论的冲击
(一)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后,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的四个方面都面临冲击。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很多网络公司都是临时的结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可能几台电脑、几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展日常业务。传统的会计主体要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后才能合法经营,会计主体的消失也一定要去工商部门进行注销。有时网络公司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短时间内结合成一体,当特定的目标完成后则立即解散,对此类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解散的公司,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就被破坏了,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前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生产经营下去,不会破产或清算。有了持续经营假设,进行资产的计价和收入配比、费用分配就有了依据。在传统会计中,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的条件下适用清算会计。而在互联网环境中,虚拟公司可能会随时终止经营,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是适用清算会计还是适用新的理论体系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虚拟公司的一笔业务可能很快完成,也可能在某项交易结束后虚拟公司就解散了,若是这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的虚拟公司,仍要人为地划分会计分期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随时进行统计和生成相应报表,对于进行会计分期也并不十分必要。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传统会计中,我国以人民币作为计量本位币,以外币为主要业务往来的可以先采用外币作为计量本位币,但编制报表时仍要折算成人民币。在互联网环境中,突破了時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得非常容易和频繁,同时各国货币的汇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时还以人民币作为计量本位币的话,会计信息收集显得十分困难。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公认的电子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二)对传统计划成本法的冲击。计划成本法是存货发出方法中的一种,是将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超支记在该科目借方,节约记在该科目贷方,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计划成本法虽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在最后发出存货时,仍要调整为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联系。实务中是这样做的: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最终发出的成本是按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得出。这种方法需要做较多的前期工作,会计处理相对困难一些。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完全有条件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而不需要在先进先出法、计划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计价方法中做出选择。
(三)对传统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法的冲击。历史成本法是传统计量属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原则,历史成本是指在进行资产计价时根据它的历史购置成本计价,不考虑现时成本或变现价值。在会计分录、账簿及报表中反映的都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还用历史成本法就会使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司的交易基本都涉及存在活跃市场的商品或金融工具,价格变动非常频繁,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相关资产的信息,历史成本反映的是一种过去的静态的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实时地获得相关信息,不再需要以历史成本法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完全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变现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四)对传统减值准备的冲击。传统会计中对一些资产,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实行以备抵法进行会计处理,先计提减值,实际发生损失时冲减减值准备。对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都记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该科目是损益类科目,在利润表中反映,一经计提,会计利润就会减少。税法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认可是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所以在申报所得税时要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互联网环境下,可实时地反映发生的减值损失,提前计提减值准备显得没有那么必要了。
二、对传统会计人员的冲击
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可以在云端共享,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会计人员可以随时获得会计信息,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有助于会计人员构建包括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战略规划、资本市场运作、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商业模式等重要理论在内的完备的专业体系,向管理会计师转型。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储备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努力锻造专业硬实力;另一方面,要学好计算机知识,努力掌握必备工具。会计人员只有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在飞速变革的“互联网+会计”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三、对传统数据载体的冲击
传统会计技术是由原始凭证加工成记账凭证再到账簿进而生成会计报表,是以纸张作为会计数据的载体,在互联网运行环境下,硬盘、内存、软磁盘、磁带等磁介质与光盘等光电介质成为财务数据的新载体。在核算技术上,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会计信息在单位之间的快速传递,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电子档案将逐步取代纸质凭证,大量的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生成、传递和保存,会计工作将逐步实现无纸化。特别是利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强大的识别、分析、比较、汇总功能,会计信息由人工识别转化为计算机识别,由单一信息整合为系统信息,由多次录入信息改进为一次性编报信息,会计信息的准确信、时效性、集成度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四、对传统会计服务模式的冲击
传统会计的服务模式以线下服务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利用电算化软件和互联网平台,会计服务机构可以将主要以线下业务为主发展为以线上业务为主,打破了会计服务的区域限制,实现了实时记账和实时财务咨询,将为客户提供更多、更高效、更便捷的会计服务。目前网络代理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等第三方会计审计服务模式初现,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服务模式。
五、对传统原始凭证中纸质发票的冲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通知,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4个地区,自2015年8月1日起开展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电子发票试运行工作,当增值税发票链上互联网后,电子发票将成为主流。电子发票的启用和试点运行,对节能型社会及绿色发展有极大贡献。相对于纸质发票,电子发票有很多优点,当交易产生时,电子发票系统即可自动产生对应的电子发票,也将同步实时交付交易双方和税务管理部门,将来可以实现交易、税收缴纳的信息化、自动化。
六、对策及建议
针对“互联网+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好应对。
(一)适应互联网新环境,适当修订相关准则规范。為了适应互联网新环境,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对会计的新要求,应及时修订相关的会计准则、会计法律法规。比如在互联网环境下,持续经营是否仍然是一个必要的会计假设,可否有不同的会计假设存在;历史成本法可否不再成为最普遍使用的计量属性,在互联网及相关会计管理软件的使用环境中,完全可以做到及时地反映各对象的成本,采用实际成本法。
(二)会计从业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会计人员带来了最直接的挑战。不懂互联网,不懂电脑技术与会计的结合,将慢慢地被时代淘汰,面对新技术、新领域,会计从业人员要做的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对网络代理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服务等第三方会计审计服务模式、面对以会计信息化应用为基础的财务一体化进程等,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尽快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的新挑战,做个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会计人。利用在线联机考试、远程培训教育等已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三)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首先要保证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安全的认识;其次要及时修补系统漏洞,防止黑客侵入,导致数据丢失;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最后在日常操作中,尽量做到每天备份数据,这样即使发生意外,也能找回相应的会计数据。
总之,“互联网+会计”给传统会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的冲击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会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相应对策,同时也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互联网,用好“互联网+会计”,更好地为将来的经济建设服务。S
参考文献:
[1]钱玉娟.“互联网+”产业转型新坐标[J].中国经济信息,2015,(6).
[2]屈涛.“互联网+”助推会计变革[N].中国会计报,2015-07-17.
[6]吴腾烽.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会计的发展趋势[J].商业会计,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