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翦灭”词义辨正

2017-02-23屈铁华

文教资料 2016年29期
关键词:左传词义

屈铁华

摘    要: 《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句中的“翦灭”,对于“翦”字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郭本、王力本、王宁本、荆本解作“剪除”、“消灭”。一是胡本和洪本保留了两说:一说释“翦”为“尽”;一说解“翦”作“消灭”。一是王叔岷和李学勤所提到的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认为“翦灭”有作“揃搣”的解释。《左传·成公二年》的“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句中的“翦灭”二字应当是同义词连用,属于并列结构,解释为剪除、消灭义是比较恰当的。

关键词: 翦灭    词义    辨正    《左传·成公二年》

“齐晋鞌之战”是记载于《左传·成公二年》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历来被选入不同版本的《古代汉语》教材。

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郤克因曾在齐国受辱,故作为晋军主帅将兵救援鲁卫。文章集中展现了齐师的骄傲轻狂,晋军的同仇敌忾,以及由此导致的最终结果——齐师败绩。在表现齐顷公的轻敌狂妄时,有这样一句:“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本)将“翦灭”解释为“消灭”,“翦,剪除”①。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力本)将“翦灭”解释为“剪除消灭”②。王宁《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宁本)“翦:消灭”③。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称荆本)认为“翦”是“剪”的通假字,亦解释为“剪除”,“翦灭,消灭”④。胡安顺、郭芹纳的《古代汉语》(以下称胡本),“翦:尽也。翦:消灭”⑤。洪成玉《古代汉语》(以下称洪本),“翦灭:剪除消灭。一说翦是全的意思,翦灭即全部消灭”⑥。王叔岷在《左传考校》中引阮元《校勘记》曰:“《说文系传》引‘翦灭作‘揃搣,似不可为典要。”王叔岷案:“《说文》:‘揃,搣也。《系传》:‘《春秋左传》:“楚王曰:‘姑揃搣此。借翦字。”《系传》所称楚王,乃齐侯之误。引《传》之‘翦灭为‘揃搣,改从《说文》也。谓‘借翦字,是所见《传》文揃本作翦矣。”⑦李学勤主编的《十三经注疏》中对“翦灭”的解释也提到了徐锴《说文系传》的说法⑧。

由此来看,对于“翦”字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郭本、王力本、王宁本、荆本解作“剪除”、“消灭”。一是胡本和洪本保留了两说:一说释“翦”为“尽”;一说解“翦”作“消灭”。一是王叔岷和李学勤所提到的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认为“翦灭”有作“揃搣”的解释。

综合几家的看法再考证原文,将“翦”解释为“消灭”“剪除”或者是“尽、全”属于结构关系的差异问题。当将“翦灭”理解为并列结构时,“翦”为“消除、除灭”义;当将“翦灭”理解为偏正结构时,“翦”为“尽、全”义,“翦灭”为尽灭、彻底消灭。

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对宣公十二年的“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句中的“翦”做了如下解释:“周礼秋官敍官郑注云:‘翦,断灭之言也。成公二年《传》云:‘吾姑翦灭此而朝食。昭三十年《传》云:‘使翦喪吴国而封大异姓乎?翦灭、翦丧同义词连用,足以证明郑義。”⑨杨伯峻先生不仅认为“翦灭”二字是同义词连用,还指出杜预注的“尽”是错误的⑨。应当说,这种解释是比较合适的。

首先,《左传》中除成公二年的“翦”字外,还有五处用到了“翦”。分别是:

1.《左传·宣公十二年》:“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杜预注:翦,削也。子浅切{10}。

2.《左传·襄公八年》:“蔽邑之众,夫妇男女,不皇启处,以相救也。翦焉倾覆,无所控告。”杜预注:翦,尽也{10}。

3.《左传·昭公十五年》:“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翦其翼。”{10}

4.《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10}

5.《左传·哀公十一年》:“悼子亡,卫人翦夏伐。”杜预注:翦,削其爵邑{10}。

第三、四处按原文的意思都可以解作是“剪除”。五处“翦”都是单用,仅有一处杜预解释为“尽”,即襄公八年。襄公八年句是郑楚讲和,王子伯骈向晋国报告时所言:国家被侵略,将要倾覆,百姓无所控告。表现的是国将不国的悲惨景象。“翦”解作“尽”是程度的加重,也是对后面“倾覆”二字的呼应。而成公二年齐侯早在开战前就派人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蔽邑,不腆蔽赋,诘朝请见。”⑩表现得极为嚣张,开战前言“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更是充分表现了他的骄傲轻敌⑥。这里涉及的主要是齐侯的狂妄和对敌的不屑,没有表现出关于剿灭敌人程度上的大小或者是范围的广狭。因此,解释为翦灭、剪除意义是较为合适的。

再从“翦”字的字源上来说,《玉篇》:“剪”为“俗翦字”。《正字通》:“歬刂”为“剪本字”。《说文》:“歬刂,齐断也……本作歬刂,今作剪。”《康熙字典》:歬刂又通作揃。《史记》:周公自揃其爪,沉于河{11}《三仓》:揃,犹翦也。《集韵》:揃,或作扌剪。《正字通》:揃,即剪也。亦与翦通,或加刀作扌剪,加羽作扌剪,并赘文。{11}《说文解字·羽部》:“翦,羽生也。”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12}《说文》:“歬,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段玉裁注:“后人以齐断之前为歬後字,又以羽生之翦为前齐字。”{12}意即“歬”是“前”的本字,为前後的“前”字;“前”或“歬刂”是“翦”的本字,是剪齐的意思。它们的关系是:“歬”为先出字,加刀旁为“歬刂”,即今之“前”字,而“剪”是“翦”在“前”上加刀旁、羽旁而形成的后出字。“前”的意思是羽毛初生如剪齐的样子。用为动词时,有剪整齐、割剪、杀戮、歼灭、削减的意思{13}。“剪”是“翦”的俗字,“歬刂”又为“剪”的本字,且通作“揃”。《说文·手部》:“揃,搣也。”“搣,扌此也。”“扌此,捽也。”“捽,持头发也。”因此,后来的“翦”“揃”“剪”通用,都解释为是剪除、消除的意思。

最后回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的原句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姑且消滅了晋军后再吃早饭。所谓“朝食”,古人一般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顿饭在上午九、十点左右,称为“朝食”③。如果将“翦”解释为“尽”,意思是要全部消灭后再去吃早饭,加之前面提到“诘朝请见”,表明是在早晨相见决战,因此,尽管齐侯狂妄,但作为一个战略指挥者,他不可能不知道在早饭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彻底消灭晋军从时间和能力上来说都是不可能的,故将“翦灭”解释为“尽灭”、“彻底消灭”是不合情理的。

综上所述,《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句中的“翦灭”二字应当是同义词连用,属于并列结构,解释为剪除、消灭义是比较恰当的。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中的解释应当最合理。

注释:

①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第1版:139.

②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04年7月北京第38次印刷:31.

③王宁主编.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348.

④荆贵生主编.古代汉语(上)》(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16.

⑤胡安顺,郭芹纳主编.古代汉语(上册).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第1版:335.

⑥洪成玉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1年3月北京第4次印刷:23.

⑦王叔岷.左传考校.中华书局,2007年7月第1版:141.

⑧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193.

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719,791.

{10}左传(春秋左传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581,844,1401,1667,1780,641.

{11}康熙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70,387.

{12}段玉裁全集之一——《说文解字注》.凤凰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247,119.

{13}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第六卷).四川出版社·崇文书局:3573.

猜你喜欢

左传词义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法律解释中的词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试论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异同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