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争抢“场景”,瞄准消费金融
2017-02-23舒文
舒文
用“饕餮大餐”形容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银行业消费金融,无疑是毫不夸张的。实际上消费金融并非近年才有,很多年前,在一些银行就已经开展了一些消费信贷业务,比如信用卡、房贷、车贷等等。那时,因为业务量并不太大,各银行也不在意这点蝇头小利。然而,近年来随着老百姓消费观念的快速超前,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借贷消费意愿极为强烈,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
消费金融,一片浩瀚的“蓝海”
消费金融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用几个数字简单说明一下:艾瑞咨询集团等机构曾发布过一个报告,称2011年国内互联网金融消费交易额仅区区6.8亿元,而到2014年时就已达到180多亿元,2015年则突破了1000亿元;报告还预计,2019年时,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3.4万亿元的水平。如此超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无怪乎吸引一大批银行纷纷瞄准这一浩瀚的“蓝海”。
自2016年6月17日,银监会批准长安银行发起设立“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后,许多银行纷纷跟进,排队申请消费金融牌照。2016年11月19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11月25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银监会已批复同意筹建“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1月29日,江苏银行发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12月1日,在一场例行的银行业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银行方面表示,目前正在籌建8家村镇银行和1家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纷纷布局瞄准消费金融,已成不争的事实。据公开的信息显示,截止2016年12月,经银监会批准成立或正在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已有18家,其中超八成被银行业占据,其中,不乏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等等。
银行青睐消费金融,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而且对于银行自身而言也是有极大的益处。一专家指出,银行的零售业务中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消费金融业务,它们有着做消费金融业务的经验,如今,把这一块业务独立出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原有业务优势,还可以让新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变化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经济景气度一直低迷,实体经济也在艰难中生存,这也导致银行的经营和利润增长也在不断走低。而当下的消费金融却并未受多大影响,甚至还日益火爆,这自然吸引银行的格外关注。尤其是中小银行,对消费金融更是情有独钟。因为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很多在业务上是受地域限制的,而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没有地域限制的,因此,很多中小银行可以借助消费金融的契机变相地实现异地扩张。当然,更可以依据消费金融而加快自身发展和转型,实现追赶和超越。
得“场景”者得先机
消费金融的场景,就是把客户借款的事实放在一个特定的交易背景之中,而且金融机构或平台也能够掌握客户借款的资金用途与需求额度,甚至有些场景本身也是对借款客户资质的背书。由于消费金融并非单纯的消费信贷,而且是在信贷之上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比如家装、医疗、旅游、教育等等,在消费金融的线上平台上,场景便让平台更具渗透力。正因为如此,未来消费金融与消费场景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
有位业内人士称“得场景者,得先机。”此话确实不假,很多银行除了加大在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外,还努力拓展网络消费的全产业链布局,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扩大自身网上商城的消费场景。工商银行推出的“融e购”B2C电商平台,主打线上、线下直接消费新型信用贷款产品“逸贷”,通过精准定位客户的消费意图、融资数额和信用状况,实现主动授信和精准发放。仅至2015年末,“逸贷”融资余额超过2000亿元,客户数达450多万。据工商银行网络融资中心总经理李新彬透露,他们还将围绕“融e购”平台和大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场景融资模式。对于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网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探索引入“物联网”技术支持,并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大宗商品市场价值波动的实时监测预警,打造基于抵押品智能管理的电子仓单融资业务。
之所以会出现抢场景,还在于场景并非单纯指线下的场景。一大批消费金融公司或平台,可以与线下商户开展多种合作,可以在大型家电卖场、3C卖场、医疗美容等线下商户驻点办理消费贷款。这些场景也都完全可以适用线上。例如淘宝、京东等都在电商平台上给客户提供消费贷款,而且在购买支付环节,还以选择“花呗”或者“白条”产品。这些实际上都是线上消费场景内嵌了消费信贷过程而已。
中小银行缘何热衷抢场景
越是个人消费金融火爆,银行业和其他金融平台对于场景的争夺就越激烈,中小银行更是当仁不让。中小银行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能够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金融需求。消费金融业务除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外,还包括接受股东和股东子公司的境内存款、向国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等等。中小银行为了做大做强,实现变相的异地扩张,将业务覆盖到全国,对消费金融的场景自然十分重视。
友信集团总裁陈红梅对中小银行热衷于抢场景,作了一番分析和概括。她认为,抢场景首先是批量获取客户的需要。从营销角度而言,单笔支付金额较高的消费场景本身就有信贷的潜在需求,这些场景自然就成为金融机构批量转化客户的入口。其次是场景聚焦用户特征,可以挖掘客户类似的潜在需求。同一场景下批量获取的信贷客户特征比较一致,消费能力大体相当,具备类似的消费需求;向具备这类特征的客户提供信用贷款,提供延伸服务,通过场景圈住一批客户,打开深入客户多方面金融需求的通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场景更是出于风险管理的要求。场景中的客户资质、消费需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等信息,可用来对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进行判断,防止欺诈、骗贷等。
简言之,场景是消费金融的“桥头堡”,谁抢得更多场景,谁就赢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