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微公益
2017-02-23
事后看,罗尔事件最让人匪夷所思之处可能在于,作为近年来影响最大的公益事件,其对网络募捐并未产生多少影响。
轻松筹、蚂蚁金服公益平台等网络募捐平台的数据显示,罗尔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内,其用户流量、捐助数据并未受到这一事件的明显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并不难理解。事实上,善款主要来自一些形成了长期、多次捐赠习惯的人,他们受外界偶发事件的影响很小。
如何扩大这个捐款的主力人群,成为公益界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根据多个网络公益平台的数据,如今各平台捐款主力人群中,“80后”“90后”正在成为主体。这些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不仅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其公益理念、公共意识也颇为现代。
对于中国慈善事业,这自然是一件好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使得参与公益事业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网络微公益也迅速成长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力量。
但与此同时,这也对尚不成熟的中国慈善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捐赠关系的建立容易,解除也容易,如果公益慈善组织做得不好,捐赠人随时可以选择“分手”;另一方面,当前的捐款主力人群,其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极为前沿,如何“跟得上”并“抓得住”这一群体,对公益组织无疑是个考验。
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是,有专家认为,随着网络微公益渠道的畅通,过往依靠编纂感人故事、诉诸情感的“眼泪筹款”的力量可能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公益组织需要更多借鉴其他组织,尤其是商业组织的理念、策略、运营方式,以增强捐助者的参与感、体验感、互动感等,进而在相关人群中形成理念认同,进而建立長期捐赠关系。
仅有这些还不足够。近几年,中国慈善事业可谓波澜不断。罗尔事件,对被寄予厚望的网络微公益也提出了考问。这使人们意识到,在技术创新、策略创新、方法创新之外,慈善事业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如公开透明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如何推动慈善组织的科学管理、提升慈善组织的专业水平、完善慈善法律与监管机制,中国的慈善事业还有不短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