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2-23付春艳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付春艳

摘要:目的 探析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检验科做尿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即甲组(n=300,给予尿沉渣镜检)、乙组(n=300,给予干化学法检验),丙组(n=300,给予尿沉渣镜检联合干化学法检验),观察比较患者白细胞、红细胞的检验阳性率。结果 甲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16.3%,红细胞阳性率是19.3%;乙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15.3%,红细胞阳性率是20.3%;丙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23.0%,红细胞阳性率是27.3%,甲组、乙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检验各具优势,二者联用可提高白细胞、红细胞检验阳性率,进而提高检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尿沉渣镜检;干化学法;应用效果

在临床检验中,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检验手段,其检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有着一定的价值,如果尿常规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呈阳性,可考虑是否为尿道炎、肾盂肾炎等[1]。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干化学法较为常用。尿沉渣镜检主要就是利用显微镜检验尿沉淀物,能够有效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干化学法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优势,其检验原理就是利用尿常规试纸的变色反应,和尿液分析仪器予以对比,从而确定检验结果[2]。为了进一步探讨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检验科2015年2月~2016年7月做尿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检验科做尿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即甲组(n=300,给予尿沉渣镜检)、乙组(n=300,给予干化学法检验),丙组(n=300,给予尿沉渣镜检联合干化学法检验)。300例患者中,女患者130例,男患者170例;年龄18~71岁,平均为(42.5±8.7)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且自愿参加,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原则。

1.2方法

1.2.1尿沉渣镜检 取尿液标本10 ml放进离心管当中,给予5 min离心处理,将分析器取值设为400 g;除去上层清液,收集尿液沉渣0.2 ml。混匀尿液沉渣样本之后,吸入流动计数池,之后予以数据统计。

1.2.2干化学法检验 用试管吸取尿液标本20 ml,放入试纸,停留5 s后,取出试纸,按干化学分析仪的操作说明予以操作。

1.2.3联合检验 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尿液20 ml,先给予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之后给予尿沉渣镜检,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书执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白细胞、红细胞的检验阳性率。阳性标准:白细胞检出值>10.0 U/L,红细胞检出值>7.0 U/L。

1.4统计学分析 将患者检验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中进行分析,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白细胞、红细胞检验阳性率,并对数据予以 检验,如果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甲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16.3%(49/300),红细胞阳性率是19.3%(58/300);乙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15.3%(46/300),红细胞阳性率是20.3%(61/300);丙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23.0%(69/300),红细胞阳性率是27.3%(82/300).统计分析可知,甲组、乙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13、0.094,P>0.05),丙组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4.220、4.049,P<0.05)。

3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规检查项目,具有操作简单、检查结果出具快速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代谢功能及微循环状况[3]。在医学检验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尿液化学检查逐渐由传统手工检查转变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在医学实验室尿液检验中,干化学分析仪是一种测定尿液某些化學成分的重要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优势。在临床检查中,尿常规检验应用非常普遍,对鉴别、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有着很大的价值,为疾病诊疗提供了可靠参考。

尿常规检验方法主要有干化学法、尿沉渣法[4]。干化学法检验的操作非常简单,并且能够快速得到结果,但因为众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检验结果准确性不高。在实际检验中,其影响因素主要为药物、代谢产品,致使尿液颜色异常,影响检验结果。如果尿蛋白含量过高,就会致使检验结果呈假阴性;如果试纸不同,如产地、质量、敏感度等,也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尿液含有一些不稳定酶,易使试纸颜色改变,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尿沉渣法检验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尿沉渣法检验中,主要就是借助显微镜分析尿沉渣物,对其中含有的细菌、管型、寄生虫等成分予以研究、定位。通常情况下,尿沉渣分析仪是透明管型,采用了荧光染色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漏诊率。然而,检验结果也不完全准确,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在临床检验中,将尿沉渣镜检与干化学法检验联合起来使用,可有效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物理法与化学法结果互相对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予以综合判断,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检验准确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白细胞、红细胞检验阳性率方面,甲组、乙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汤伟明的研究报道十分相似[5],即尿沉渣镜检的白细胞阳性率是16%,红细胞阳性率是19%;干化学法检验的白细胞阳性率是15%,红细胞阳性率是20%;二者联合检验的白细胞阳性率是20%,红细胞阳性率是25%,统计分析可知,二者单独检验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联合检验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检验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各具优势,无法相互替代,因此,建议二者联合检验,以此发挥互补作用,相辅相成,取得最佳的检验效果。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检验各具优势,可二者联用,以此提高白细胞、红细胞检验阳性率,进而提高检验准确性,在临床检验中予以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刁殿琰,王玉洁,盖蔚丽,等.尿常规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8):3653-3653.

[2]杨桂莲.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107-107.

[3]李高洪.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果比较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8(04):442-443.

[4]徐林萍,张爱爱,徐敏,等.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对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6(03):12-14.

[5]汤伟明.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153-154.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