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早期诊断价值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研究

2017-02-23林耀崐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节镜应用价值

林耀崐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早期诊断价值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例,术前均采用MRI行早期诊断,并采用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将患者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32例患者中,MRI诊断符合率为94.1%。治疗效果:3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膝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3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早期诊断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检出准确率较高;采用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其不仅可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而且还可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关节镜;全滑膜切除术;应用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炎性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关节,其中膝关节是最易侵犯关节之一[1]。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临床尚未明确,不过多数学者认与遗传、感染、性激素失衡等有关[2]。由于该病症具有较高致残率,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关键。为了探讨诊断与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方法,本文选取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例,将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例,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在21~69岁,平均年龄(48.2±3.6)岁;病程在0.6~13年,平均病程(4.9±2.5)年。患者膝关节发病部位分为:单侧22例;双侧10例。

1.2治疗方法

1.2.1 MRI检查方法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后,运用自旋回波序列采集矢状图像;运用快速反转自旋回波序列采集冠状图像; 42例膝关节平扫后继续做增强扫描:钆喷酸葡胺0.1mmol/kg静脉给药后,对增厚滑膜组织行矢状、冠状、横轴位连续性扫描,根据绘制曲线对其病情进行分期。

1.2.2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方法 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于膝关节髌下外侧处做切口,置入关节镜,对病灶周围组织进行检查,以确定病灶累及范围。并于膝关节内侧做辅助切口,于滑膜增生典型处取组织做病理检查。当病灶累及半月板或关节软骨时,先行修复后,采用刨削刀与射频行滑膜组织清除术。再于膝关节后外侧做手术入路,采用同样方法将后外侧滑膜组织进行清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并留置引流管达24 h,手术切口采用弹力绷带包扎,并使用冰袋冷敷达6 h。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24 h后,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肢体活动训练,术后3 d患者可下床活动;术后指导患者按时服用抗风湿类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症状逐渐减量。

1.3评价指标 采用Lysholm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3]:量表包括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等方面,总评分值为0~100分,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将均数±标准差与百分率做为数据表示方法,数据对比时分别采用t或?字2检验处理。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诊断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32例患者中,MRI诊断符合率为94.1%。

2.2治疗效果

2.2.1 3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膝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

2.2.2 3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MRI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有效性: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MRI可清楚显示出受炎症浸蚀后软骨、滑膜、骨髓等改变,因此,MRI对膝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已经得到了临床医师认可与青睐[4]。对于早期病变患者,MRI平扫时,可见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且不均匀表现;加强扫描时可见滑膜明显强化且强化曲线呈现出速升、速降型;对于中期病变患者,MRI平扫时,可见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至低信号;加强扫描时可见滑膜中等强化且强化曲线呈现出速升、缓降型;对于晚期病变患者,MRI平扫时,可见T1WI与 T2WI均呈现低信号;加强扫描时可见强化曲线呈现出缓升、缓降型。从本次研究结果看,42例膝关节病变中,MRI诊断符合率为94.1%,这一结果提示:MRI对关节病变检查时,图像清晰且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

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膝风湿性关节炎有效性: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不断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证实[5]: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早期即可致关节组织出现毁损等改变。因此,及时清除发生炎症改变的关节滑膜组织可阻断患者病情发展。本次研究利用关节镜技术采用不同入路方法,可将关节滑膜彻底清除干净,并将受损半月板、软骨等病灶进行修复,其不仅保护了关节免受炎症破坏,而且也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另外,病灶组织切除后,机体炎症指标得以控制,致使患者手术6个月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检测值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不仅可清除病灶组织,而且还可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健,蒋煜青,郭维康,等.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早期诊断价值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07(3):146-150.

[2]何勇,肖涟波,翟伟韬,等.基于MRI滑膜测量的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8):1651-1656.

[3]余海龙.关节镜与切开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11(16):32-34.

[4]陈永刚.超声及核磁共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8):1503-1504.

[5]马步超,刘涛.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2):113,115.

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关节镜应用价值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