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离卦探讨黄帝内经心系组成依据

2017-02-23韦敏钱海兵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卦象藏象心系

韦敏 钱海兵

摘要: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解释和规范都建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离卦卦象阐释心系的归类依据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理病理联系。

关键词:卦象;藏象;离卦;心系

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运用取象思维,归衍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组织器官和事物,确立五行属性,将藏象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阐释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联系,指导医疗实践的中医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笔者试从离卦卦象的角度解析心系的归类依据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理病理联系。

1离卦与自然事物

离中虚,离卦上下两阳爻"━━",中间一阴爻"━ ━",代表一类具有阳中有阴,外实内虚,外刚健而内柔顺,外动内静,外光亮内黑暗,外热内寒等属性的事物,亦表示事物具有由中心向外发展,由内部向外施放能量,与外部进行交换的态势。

在古时人们观察到昼夜明暗、气候寒温变化、四季更迭,以及自然界动植物的生长,均与太阳的运行变化息息相关,太阳主宰着世间万物的生命。太阳向外释放光和热,与离卦向外释放能量之意相同。然而太阳非纯阳,太阳存在太阳黑子,《汉书·五行志》就有记载:"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如大钱,居日中央。"太阳之色为红赤,能带来温暖的视觉感受。日具离卦之象,也为离卦增添了"主宰"之意。

最初人们观察到火是在太阳照射产生高温时发生的,即"热生火";火与太阳一样,向外释放光和热;火的外焰炽热、明亮,而内焰温度低、晦暗,亦是阳中有阴之象;火的颜色为红赤色。因此火为离卦的正象,也是离卦的五行属性。被火烧灼过的东西都有焦苦味,即"火生苦"。南方和夏季日照最强烈,气候也最炎热,因此,离在方为南,在时为夏。

2离卦卦象与心、血、脉

心是生命的源动力,就像太阳之于万物,主宰着生命。人从初生至壮年,心脏功能逐渐强健,人体机能也是日益强壮;从壮年至暮年,心脏功能逐渐衰退,人体机能也渐渐衰减。俗语有云:人生如朝阳,壮年如日中,暮年如夕阳。因此,保持心脏功能强健,不仅对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抗衰老、延年益寿有重要意义。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外有肋骨、心包护卫,如同一国之君--深居王宫之中,却主宰着一国的命脉,故称心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在离卦复卦中,二爻至五爻内互为坎卦,坎为水,离有水在渠中流之象。坎水在人体中泛指血液、精、津、水液等物质,唯血液为赤色,应离卦之象。心与血脉相连,构成外实中空闭合之环,中有赤色血液流动,血液赖心的推动作用将其输布全身,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心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脉运行,血脉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心。心与血、脉同属离卦,离为火,性温热,故血液供应充足则肢体红润、温暖;血液供应不足,则苍白、冰凉。火易失控,故血热可灼伤脉络而血溢脉外,发生出血性疾病;水克火,火畏寒凉,故遇寒则血凝泣而不行,发生血瘀证。

3离卦卦象与神

《易经·系辞上传》中说:"阴阳不测谓之神","神"是事物内部的本质,是主宰事物运动、兴衰、存亡的根本因素,决定了事物存在、变化的内在规律。神藏于内而不外露,只能以外查内,找到它的活动轨迹。心跳,是生命存在的标志,即是神对生命活动主宰作用的体现。真正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是神,就像万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一样,人的生命赖于心的跳动,故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以上所说的"神"是广义之神,从下面的现象可以看出还有一个狭义之神,即人的思维、情感活动。当人的颅脑受到伤害,处于昏迷状态,思维、情感活动完全丧失,但心脏在跳动,身体其他脏器的功能正常,生命在延续;颅脑损伤康复,思维、情感活动可恢复。重度颅脑损伤亦可导致心跳骤停;在心跳骤停时,第一判断依据就是意识丧失。思维和情感活动亦会对心跳产生影响,情绪紧张时,心跳加快。狭义之神由脑所主,即"脑为元神之府",并以广义之神的存在为其存在基础,但狭义之神又可影响广义之神。人的头颅位于身体最上方,其形圆,似太阳高悬于天空之状,外为坚骨,内为柔软脑髓,亦应离卦之象。

4离卦卦象与舌、面

舌为口腔壁包围的柔软之物,血供十分丰富,其色红,其活动之状犹如火之跃动,故舌具离卦之象。心火上炎,可出现口舌生疮,清心泻火为其治则。面在头部位置最高,皮肤较薄,能反映出血液运行状态,正常的面色为红润;面部表情可反映不同心理状态,即狭义之神的变化。通过舌诊和望面色可以了解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病邪性质等,这些实则是广义之神的外在表现。因此心开窍于舌,心之华在面,也是"心藏神"的体现。

5离卦卦象与汗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离卦为二阳内护一阴之象,即阳气将阴液固守于内而不外泄,如果打破这种状态则汗出。正常汗出多因天气炎热、厚衣饮热、劳动疾走、精神紧张等所致,可见汗与火、热、神志密切相关,汗出是机体由内向外释放能量的方式,因此汗具离卦之象。

6离卦卦象与喜、笑、"变动为忧"

在五志中喜和怒是向外散发的。喜带给人们愉悦、舒畅、温暖的感觉,似阳光之照耀;怒蕴含着冲破、爆发、毁坏的力量,似大之地震动,因此喜属离,怒属震。喜悦时,面部表情为笑容,发出的声音为笑声。心情愉悦可以调养神志,畅运气血;但毕竟喜笑是向外发散能量,故喜笑过度又会耗散心神,即"喜伤心"。心之变动实为离之变动,即物极必反。离卦代表美好、快乐,其反面即是离散、毁灭、忧愁。

7离卦卦象与小肠

《诸病源候论》曰:"心与小肠合,具象火",均为离卦之象。心与肺相比,其色赤,居于肺叶之中,小肠与大肠相较,其色赤,居于大肠之中,《难经·三十五难》言"小肠者,心之腑……小肠谓赤肠";离卦是外实中虚,内为水之象,小肠也为外实中空,较之大肠,小肠内容物是更为清稀的流质,其中的水液绝大部分被小肠吸收,"小肠主液"实则为离卦卦象中火热蒸腾水液之象。小肠系膜血管分布广泛,将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转输进血液,濡养机体,为"心主神"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心气充沛,血行畅顺,是小肠"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的前提保证。Sandek博士等研究发现心衰患者小肠血流减少、并导致细菌生长、胃肠道综合征及恶病质的出现[1],说明心气不足,可致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异常,发生营养失调,甚至恶病质。短肠综合征时,由于小肠吸收功能障碍,可发生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贫血等。可见心与小肠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均为离卦之象的体现。

本文从离卦卦象出发,阐释了自然界日、南方、夏季、火、苦味,和人体心、神、舌、面、汗、喜笑、小肠象的同一性,揭示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黄帝内经》藏象系统分类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性。

参考文献:

[1]Sandek A, Swidsinski A, Schroedl W, et al. Intestin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Link With Bacterial Growth,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Cachexia[J].J Am Coll Cardiol. 2014;64(11):1092-1102.

編辑/孙杰

猜你喜欢

卦象藏象心系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心系“国之大者”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
心系农家情未了
中医藏象学说中肺相关术语的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