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影响

2017-02-23王楠楠杨曼曼李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预防护理干预效果

王楠楠 杨曼曼 李慧

【摘要】 目的:观察与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40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200例)与研究组(200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脐部护理服务,研究组新生儿则施行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4.98±2.3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7±3.71)d,脐周皮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脐部感染率(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兒; 脐部感染; 预防; 护理干预;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83-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WANG Nan-nan,YANG Man-man,LI Hu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2):83-8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Method: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5,a total of 400 neonates born in our hospital were taken as the clinical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20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200 cases).Neona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umbilical nursing,and the other neonat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ir umbilical infection rate.Result:The shedding time of umbilical cord,umbilical skin lesion rate and umbilical infection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98±2.39)d,0 and 1.50%,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7.87±3.71)d, 18.0% and 11.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Thu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nate; Umbilical infection; Preven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Center of Luoyang,Luoyang 471000,China

新生儿的脐部是感染的高发区域,其出生后将脐带剪断后的断端属于开放性创面,故容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尤其是极易引发厌氧菌感染,造成急性炎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全身感染[1]。由于新生儿的机体防御力低,属于易感人群,若在其出生后未及时对其脐部进行合理的护理,往往容易引发新生儿脐部出血和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败血症,进而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价值,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400例进行临床研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40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200例)与研究组(200例)。对照组,男

112例,女88例;胎龄25~42周,平均(35.89±8.34)周;体重2.5~4.7 kg,平均(3.72±0.68)kg;平均Apgar评分(9.35±0.62)分。

研究组,男107例,女93例;胎龄26~42周,平均(36.21±8.61)周;体重2.5~4.8 kg,平均(3.81±0.72)kg;平均Apgar评分(9.43±0.58)分。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及Apgar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1)新生儿母亲均无妊娠合并症;(2)均未出现宫内感染情况;(3)新生儿体重均>2.5 kg;(4)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8分;(5)产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400例新生儿出生后,均于其出生1~2 min后给予75%浓度的乙醇对其脐部及附近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距脐带根部约0.1 cm位置对脐带进行结扎(使用气门芯)。然后再于结扎位置上方约0.5 cm位置,将脐带剪断。再给予5%浓度的碘伏常规消毒新生儿脐带的残端,并采用脐包进行常规包扎,待其第2天沐浴后施行暴露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200例新生儿给予常规脐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但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且沐浴后也没有擦干脐轮。沐浴完成后给予75%浓度的乙醇常规消毒脐部,将新生儿全身擦干后扑上爽身粉。研究组200例新生儿则施行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于笔者所在医院产科与新生儿科的沐浴室中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并安排专业的责任护士严格监测新生儿沐浴室与产房中的消毒隔离情况,规定护理人员在检查、治疗及护理等操作前后均需严格进行手部卫生清洁,为具有传染病的新生儿进行护理时,需携带手套进行[3]。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沐浴后,应采用高压杀毒灭菌的毛巾将其全身擦干,然后轻轻的将脐带提起,通过无菌棉签将新生儿脐轮中的水擦干净,然后再给予0.5%浓度的碘伏对脐部残端进行消毒,并严格遵循“1人1洗1巾”的原则,禁止不同新生儿共用同一物品,以避免交叉感染[4-5]。同时,注意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清洁,给予0.5%浓度的碘伏消毒脐部,并指导家属、产妇协助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指导及教会他们掌握合理的换尿垫方法,防止在换尿垫时将内衣置于尿垫中,导致内衣浸润尿液,从而造成脐部潮湿而引发脐部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周皮损及脐部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4.98±2.3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7±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脐周皮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脐部感染率(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脐带是产妇与胎儿间的关系纽带,其主要作用为帮助胎儿输送养料及氧气。新生儿的脐带中存在3条血管与淋巴管,且含有丰富的明胶样高蛋白,待胎儿成功分娩后需将脐带剪断,在其残端没有脱落前,新生儿脐带的分泌物与明胶样高蛋白是细菌生长发的优质培养基,若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容易出现细菌定植,易引发脐部感染,造成急性炎性反应。做好新生儿的脐带护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对脐部的观察及护理。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应每天对其脐部进行认真的护理,保持脐部的干燥性,注意观察脐部是否存在异常分泌物及红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则应及时进行處理[6]。(2)消毒液选择。护理人员应针对产妇、新生儿沐浴室等消毒隔离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干预,采用0.5%浓度的碘伏替代乙醇溶液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碘伏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乙醇,且其不会对新生儿的黏膜造成刺激,易清洁[7-8]。(3)加强医院各环节的消毒工作。脐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而医护人员是其发生的重要媒介,因此医院需构建完善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及管理机制,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预防感染培训,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9]。寿文惠[10]选取其所在医院出生的800例新生儿进行研究,给予特色的护理干预,并与某院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院特色干预后的脐部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某院常规护理的脐部感染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新生儿施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与采用常规脐部护理服务的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4.98±2.3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7±3.71)d,脐周皮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脐部感染率(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有效减少脐部感染、脐周皮损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君丽,李莉,徐利亚,等.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152.

[2]王艳.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6):136.

[3]陈夏尉,许琴,邢美珠,等.不同沐浴方式新生儿脐部炎症情况对比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8):101-102.

[4]刘菲,赵红,郭放,等.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8):986-987.

[5]安艳梅.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69.

[6]柴青松.不同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74-175.

[7]瞿永凤,杨素芹.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0-1231.

[8]秦彩霞,肖丽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改良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2):123-124.

[9]汤艳霞,谢庆芸.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378.

[10]寿文惠.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275-276.

(收稿日期:2016-09-08)

猜你喜欢

预防护理干预效果
灵动耳环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