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立替康TACE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疗效评价

2017-02-23刘振华蔡联明谢小财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胃癌

刘振华 蔡联明 谢小财

摘要: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2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与5-Fu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1 w后再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对照组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每间隔4 w为一个周期,2~6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卡氏评分提高率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卡氏评分提高率为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对照组为9个月,二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伊立替康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较单纯全身化疗疗效明显增加,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TACE;伊立替康

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率偏低,手术切除后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特别是肝转移,包括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异时性肝转移作为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引起广泛关注[1]。全身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不可切除肝转移癌的常规治疗方案,但是全身化疗对肿瘤局部药物浓度低,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恶性肿瘤肝转移,能提高局部用药浓度,改善疾病預后[2]我科采用伊立替康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42岁。纳入标准:①胃癌根治术后超过6个月发现的肝转移;②术后病理为胃腺癌;③术前未发现远处脏器转移;④接受过全身化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或(和)术后辅助化疗;⑤有完整的临床及随访相关资料。排除标准:KPS评分小于70分、预计生存时间低于3个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给予伊立替康与5-Fu(伊立替康200mg+5-Fu 1000 mg)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1 w后再予以FOLFIRI方案(第1 d,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第1、2d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5-Fu 400 mg/m2静脉滴注;5-Fu 2400 mg/m2持续泵入44~48 h)全身化疗;对照组单纯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常规予以止吐、制酸等对症处理,若出现水样腹泻,则予以易蒙停对症处理,如出现严重腹泻,则下一周期予以伊立替康减量20%。每间隔4 w为一个周期,2-6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

1.3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患者所有的靶病灶消失,未出现新发病灶,复查患者肿瘤标记物正常,至少维持在4 w以上;部分缓解(PR):患者靶病灶的最大径之和减小超过30%。至少维持在4 w;疾病稳定(SD):患者靶病灶的治疗效果在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疾病进展(PD):患者靶病灶的最大径之和较原来增大,且增大幅度不低于20%,或者肝实质内发现新病灶。CR和PR均视为有效,两者总和百分比为总有效率,毒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结果。

2.2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 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18个月、24个月生存例数分别为100%(30/30)、80%(24/30)、50%(15/30)、20%(6/30)、3.3%(1/30);对照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18个月、24个月生存例数分别为90%(27/30)、70%(21/30)、33.3%(10/30)、3.3%(1/30)、0%(0/30),两组患者生存中位数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卡氏评分提高率68%,对照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以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静脉炎,外周神经感觉异常为主,观察组中不良反应为WHO3/4度者9例(30%),对照组为8例(26.7%),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肝脏由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供血,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胃癌肝转移的发生率为6%~11%[3]。胃癌根治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因其发生的滞后性直接影响已经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的生存预期,且具有化疗反应低、局部进展快和预后差等特点,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肝转移是胃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4-6]。对于肝转移患者,有的学者提出了胃癌"治愈性"手术的新概念,即对于有适应症的胃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联合肝转移切除或二次肝转移癌根治手术,手术切除可使患者获得显著的生存优势[7]。

但是大部分胃癌肝转移患者无再次手术切除机会,而传统的全身化疗对肿瘤局部药物浓度低,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应用于肝转移瘤的治疗。有研究表明:胃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2.1个月,而未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9个月[8]。

伊立替康为半合成水溶性喜树碱类衍生物,是特异性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其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已广泛应用在结直肠癌治疗中,而在胃癌治疗方面,目前NCCN指南推荐单药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单药有效率约为20%[9]。本研究对象为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已接受过一线化疗方案,故伊立替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011年德国AIO报道了一项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显示,伊立替康二线化疗治疗与最佳支持治疗(BSC)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相比,伊立替康组的中位生存期从2.4个月延长至4.0个月,死亡风险降至0.48[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18个月、24个月生存例数分别为100%(30/30)、80%(24/30)、50%(15/30)、20%(6/30)、3.3%(1/30);对照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18个月、24个月生存例数分别为90%(27/30)、70%(21/30)、33.3%(10/30)、3.3%(1/30)、0%(0/30),两组患者生存中位数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肝TACE联合全身化疗对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伊立替康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较单纯全身化疗疗效明显增加,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凛,卢灿荣.胃癌肝转移多学科治疗评价[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1):4-7.

[2]王韵,李宇红.肝动脉灌注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肿瘤临床,2015,9(20):997-1001.

[3]Marrelli D,Roviello F.De Stefano A.et a1.Risk factors fo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cura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gastric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of 208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l J].J Am Coll Surg,2004,198(1):51-58.

[4]Marrelli D,Roviello F,De Stefano A,et a1.Risk factors fo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cura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gastric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of 208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J].J Am Coil Surg,2004,198(1):51-58.

[5]Ueda K,1wahashi M,Nakamori M,et a1.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evaluation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J].Langenbecks Arch Surg,2009,394(4):647-653.

[6]Tiberio GA,Coniglio A,Marchet A,et a1.Metaehronous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rcinoma:a multicentric survey[J].Eur J Surg Oncol,2009,35(5):486-491.

[7]Chen L,Song MQ,Lin HZ,et al.Chemotherapy and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J].World Gastroenterol,2013,19(13):2097-2103.

[8]孫卫东,任普海,冯晓峰,等.介入治疗在胃癌以及胃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交通医学,2012,2:217-220.

[9]Bleiberg H.CPT-11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J].Eur J Cancer,1999,35(3):371-379.

[10]Thuss-Patience PC,Kretzschmar A,Bichev D,et a1.Survival advantage for ifinotecanversus best supportiveeareas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in gastric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the Arbeits-gemeinschaft Internistische Onkologie(AIO)[J].Eur J Cancer,2011,47(15):2306-2314.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胃癌前病变治疗重点是什么?
胃癌组织中PGRN和Ki-67免疫反应性增强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S100钙结合蛋白P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Her-2、VEGF-C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