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取消外语计算机“门槛”
2017-02-23
职称评定取消外语计算机“门槛”
热点聚焦
对于参与过职称评定的职工而言,职称就是一部事业“通关升级大战”,工作的奋斗史有多长,和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的“抗战”就有多艰辛。不过从今年开始,这段职场“抗战”将正式画上句号,职称外语和计算机不再是职称评定的“拦路虎”。
那些年“战过”的职称晋升“硬杠杠”
今年33岁的张云磊是上海某建筑设计院的骨干,不过他现在的头衔还是一个“助理工程师”。“按照我们的职称评定规则,本科生入行一年,就自动成为助理工程师了。再工作5年,就够资格参评中级工程师职称了。”
想要从“助理”成为“中级”,职称外语和职称计算机就是“硬杠杠”。对张云磊而言,搞定计算机不在话下,不过外语是他的“死穴”。“读大学那会,英语就很差。职称外语考了3年了,每次都是及格线差几分,有一次居然59分,当时真想一头撞墙上算了!”虽然业务上比同一批进来的同事能力突出,但在职称上,每次递人名片,张云磊都十分尴尬。
王栋(化名)是杨浦区某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开得一手好刀,广受患者好评。采访中,王栋向记者吐露了心中的“不悦”:到现在还没评到副主任医师的职称,最让自己愤愤不平的是,另一位与他年纪相仿但手术量远没他多的医生倒是去年就评上了。
“说实话,时间真的不够。就拿我来说,每天除了教学、出门诊、参与病例讨论和院内外的会诊,还要做大量手术,手术做到晚上七八点是家常便饭。”王栋说,医院评职称要看SCI论文发表了几篇,但是自己每天忙于手术根本没时间去应付论文。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按理说评价我的标准应该是手术做得如何、挽救了多少危重病人,但实际的标准却是论文发了多少、影响因子有多少。”王栋无奈地说道。
职称制度迎来重大改革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让专业技术人才获得更科学的评价和肯定。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意见》要求,要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要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在上海,2016年上海市印发的“人才新政30条”中已明确,外语和计算机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可由用人主体自主确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今年一季度,本市将出台新政,针对职称外语、计算机等进行改革、加强、完善。同时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评价原则,进一步畅通各个层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