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狠心点,孩子会更成功点
2017-02-23林凡瑞
□林凡瑞
父母狠心点,孩子会更成功点
□林凡瑞
我坚持不“优待”儿子,而是让儿子融入大集体中,让他与同学们同吃同住,不给他开小灶,不给他造温室,不给他任何特殊的待遇。
儿子魁魁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近,他是走读生,每天都回几次家,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当然是很多的。可是,儿子一上了初中,情形就不一样了,离家有十几里路,成了住校生,吃住都在学校里。
这种情形,在大男人的眼里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心细如发的女人眼里就成了大问题。记得暑假后儿子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妻子真是寝食不安,坐卧不宁,就像儿子出了国一样,那个牵挂,那个惦记啊!每到吃早饭、晚饭的时候就开始念叨:“哎,不知道魁魁吃得好吗?不知道学校的饭菜是不是合口味?”每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妻子又开始念叨:“不知道魁魁自己会不会洗漱,不知道那集体宿舍卫生不卫生、有没有蚊子……”妻子第一次感到时间过得慢,掐着指头盼周五,盼着周五下午儿子放学回家来。在那几天里,我明显地感觉到妻子的神色有些黯然,甚至发现她的眼角挂着泪痕。妻子就是这么恋孩子,妻子疼孩子就是这么“狠”。
这也难怪,哪个孩子不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母子连心啊!儿子又是独生子,从小没离开过娘的身边,一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有自己洗过衣服,从来没有自己盛过饭,至于加减衣物什么的,更是他妈一手操办。久而久之,儿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我有时候看不惯,就埋怨妻子,妻子却说我心狠,不知道疼爱孩子。我说:“你不可能跟孩子生活一辈子吧?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吧?其实,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可是,妻子依旧我行我素,对儿子百般溺爱。
细究起来,妻子担心儿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这怨谁啊,还不是怪她自己?怪她自己平时那么溺爱孩子,没有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来。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的,俗话说得好:院子里遛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材。
星期五下午,妻子早早地做好了饭,等待儿子回家。儿子回来以后,妻子那个亲热劲儿就别提了,恨不得抱着儿子亲几口,又是说黑了,又是说瘦了,问这问那。幸好儿子没有叫苦,说很适应那里的生活,吃得也好,睡得也香。儿子还说一屋子的人在一起吃饭真有意思,有说有笑的;又说一屋子的人睡在一起真是有趣,有的说梦话,有的吱吱磨牙,比自己睡好玩多了……儿子明显变了,他吃饭时自己去盛饭,吃完饭自己去洗碗。他妈还想越俎代庖时,被儿子拒绝了,儿子说,他自己做,在学校里都是这样的。看那情形,儿子读初中了,这些事再让妈妈去做,就有些没面子了。晚上,儿子跟我说了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看了一会儿书,洗头洗脚,铺床睡觉,一切没有麻烦他妈。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儿子自己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后,就到院子里手舞足蹈地锻炼身体了。看到儿子的表现,我的心里喜滋滋的。孩子嘛,就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切由大人代办是个严重的错误。
时间不久,我调离原工作单位,新单位离儿子的学校只隔一条路。我在这个新单位里教小学,这个学校里有很多教师的子女也在儿子所在的中学里读初中,他们大多都是把孩子揽到身边,三顿饭跟着他们吃,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里。不过,因为小学没有晚自习,大多数老师下午放学后经常回家住,所以,只留下孩子在宿舍里自己住。
很多老师也撺掇我这样做,我起初也有过这个念头,毕竟让孩子跟着自己吃小灶、住单间舒服些。但是,我考虑再三,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认为,孩子读初中了,应该着重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了。再时时刻刻把孩子揽到自己的身边,生活在自己的百般关照下,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优越感,加重孩子的依赖心理,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更何况,虽说教工宿舍的条件要好一点,但晚上孩子一个人住在宿舍里,孤独不说,孩子自制力有限,时间久了没准会惹出什么乱子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鉴于此,我坚持不“优待”儿子,而是让儿子融入大集体中,让他与同学们同吃同住,不给他开小灶,不给他造温室,不给他任何特殊的待遇。
我的做法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她听说很多孩子都跟着爸妈吃住,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自己的孩子却是在“受苦受难”,就指责我,说我有好条件不会利用,说我对孩子冷酷、对孩子绝情。
我很不以为然。我坚持认为我的做法是对的,并给妻子讲了一大通道理,然而,妻子固执己见,依旧不理解。最后,我生气地说:“我是不会溺爱孩子的,我就是要对孩子大放手,让孩子在集体中磨砺自己,锻炼自己,健健康康地成长。”
妻子对“顽固不化”的我也没招儿,只好跟我赌气,摔摔打打一段时间后也就心平气和了。
都是教育系统的职工,自然与儿子的老师很熟,我经常跟儿子的老师交流,询问儿子的在校表现,并要求老师严加管教,不给他任何放纵自己的机会,不给他任何优越感。儿子的老师非常严厉,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他对我儿子的管教很到位,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不放任孩子。儿子随意倒剩饭,老师批评他;儿子在宿舍与同学打逗,老师斥责他;儿子学习偏科,老师教诲他……儿子像一棵恣意生长着的小树,被负责的园丁反复修剪。我经常与儿子的老师沟通,所以,他的点点滴滴也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对孩子有放有收,才是正确的家教之道。
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那些跟着父母吃住的孩子,不良表现很快就凸显出来——独立生活的
Fanglue能力相对差些,孤僻的性格也渐渐形成。更重要的是,因为缺少了纪律的约束,夜间聚众滋事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儿子则不然,他与同学们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进步是很快的。他的性格改变了许多,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增强了许多。每次回家,不仅不让大人操心,还主动替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他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这孩子好像突然间就成“小大人”了。
我幽默一句:“这可是他‘狠心’的爸爸造就的啊!父母狠心点,孩子会更成功点。”我接着揶揄妻子,“以后让孩子跟着我吃住吧?”
妻子莞尔一笑,说道:“恐怕你愿意,孩子也不同意呢!”
(责编 李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