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货币经济发展及影响
2017-02-23陈德田
陈德田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两宋货币经济发展及影响
陈德田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两宋时期,曾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在我国流通的货币极其复杂,黄金、白银、铜铁铸币以及纸币并行流通,同时,各种货币的铸造、印刷发行数量也是我国历朝历代中最多的。两宋政府为解决内忧外患及财政收支平衡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货币贬值,并加速了政权的灭亡。
货币种类; 并行流通; 货币政策
大宋王朝,历北宋、南宋,始于公元960年,结束于公元1279年,计320年,是一个统治中国时间比较长的朝代。货币种类的多样化及并行流通曾衬托了这个朝代走过的兴盛与繁荣,但随之而来的货币经济的紊乱与无序,又打乱了这个朝代的正常发展,并使之伴随着外族的入侵而最终走向灭亡。
一、货币种类多,形式多样
两宋时期在我国流通的货币是极其复杂的,黄金、白银、铜铁铸币以及纸币并行流通,同时,各种货币的铸造、印刷发行数量是我国历朝历代中最多的。
宋政权为了向辽、金进贡岁币,曾铸造大量金银钱,以求稳定币值。在民间白银作为货币使用是很普遍的。当时流通使用的白银有碎散的,也有五两、十两、五十两的银锭。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看出两宋金银使用之多。公元1175年,苏州一官号因受贿被处,他所充公的财产中有金元宝一万五千七百二十两,金杯六千七百三十两,碎金五斗,金钱六十贯[1]。
两宋的铜铁钱铸造是我国历代王朝中最多的一个朝代,也是最复杂的一个朝代(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第一,两宋铸造使用了“年号钱”。公元976年,开始铸造了北宋的第一个“年号钱”。以后几乎是每更换一个年号就改铸一种“年号钱”,两宋十六帝,改了五十余次年号,共铸了四十八种“年号钱”,如“太平”“淳化”“至道”“建炎”“绍兴”等。同时,在铸造一种年号钱时所用的名称也很多,有“元宝”“重宝”“通宝”“真宝”“泉宝”等。第二,两宋铸钱使用的面值也很多,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二十”等,南宋“淳祐通宝”钱还有当百的。这些有面值的流通币已具有现代货币的特点,流通比较方便。第三,两宋曾大量铸造使用“对钱”,所谓“对钱”,就是一般以篆书字体的一枚钱为主,配以其他书体的另一枚钱(如真书、隶书、行书、草书),二者其钱文内容、制作风格完全一样。这种对钱,两宋时期极为盛行,并且出现了皇帝亲自书写的“御书体”以及名人手书。从我们现在收集的宋代铸币上文字看,两宋对钱有不少是“御书体”,如北宋“淳化”真、行、草三体钱为宋太宗所书,“大观”“崇宁”为宋徽宗手书。另外,还有司马光、苏轼手书等。我国优美的书法艺术得以流传于古钱上。
公元995年以前,货币主要是铜、铁钱:一千个小铁钱为一贯,有六斤多重,携带使用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纸币应运而生。最初的“交子”是由四川的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的。公元1023年,由政府设立益州交子务接办,这种官“交子”用铜版印制,最初规定有一定的发行额,有一定的发行准备金,并有一定的流通时间,以三年为一届,届满以旧换新。到了南宋,发行名为“会子”“交子”的纸币,后来逐渐取消了三年一期的办法,许其永远流通,这些纸币名义上可以兑现,与金银铜铁钱同时流通,但由于南宋政府滥发纸币,最后造成通货膨胀,纸币变成废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两宋时期,由于商业信用的出现,已逐渐产生了票据,在当时有全国性使用的,也有地区性使用的,这些票据的出现加速了资金循环,节约了货币的使用,避免了巨额货币的运送,票据的出现为活跃当时经济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货币并行流通,发行量大
两宋时期货币并行流通,发行量大,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渐趋发达,货币需求量增加
两宋期间,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曾做了一些改革,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其中,最著名的有王安石变法。同时,由于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中国持续了六十多年的藩镇割据的局面,这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人民能够在和平环境中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两宋统治期间,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北宋初期,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受着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形成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后经农民长期斗争,对地主的封建依附关系有了一些减轻。公元1027年,仁宗下过一道诏令。诏令说:“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田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与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需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祥。”[2]
这说明了北宋时期的佃户人身有了一定的自由,这一关系的改善使北宋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农民便于交流生产经验和交换农作物的品种,如种稻面积在长江以北地区扩大了,南方许多地方也种植粟、麦、豆等作物。到了南宋,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出现了一些比较进步的工具;另外,圩田大量开辟,增强了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能力。
宋朝的手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瓷器制造不论在产量或制作技术方面,都比前代有了提高。还有丝织业、纺织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矿冶业上,煤炭大量开采,从河南省鹤壁市发现的一个宋代煤矿遗址可以看出,煤的开采方法已经接近于近代采煤法了。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北宋东京市场上有一百六十多个行业,六千四百多户店铺,市场之繁荣由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绘场景可见一斑。当时,全国出现了二十多个主要商业城市。在宋代高利贷资本的活动已相当普遍,一些商人已经做起了直接经营货币的交易。
海外贸易在两宋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广州、泉州和明州是南宋的三大贸易港口。高宗时,外贸收入达二百万贯。海外贸易收入在南宋的财政总收入中占重要比例。
由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货币需要量大增,同时,因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铸钱被私运出海。由此国内经常出现铸币紧张状况,为解决这一矛盾,两宋统治者就加紧对货币的铸造和发行,这便是造成两宋货币多而复杂的原因之一。
(二)外族侵略,宋王朝屈膝纳贡,货币发行猛增
两宋统治的三百多年,不断受到外来侵略,一直处于屈膝求和的地位,每年需向辽、金进贡“岁币”,国力薄弱,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激化。
公元1004年,辽军向南入侵,在宋军即将处于有利地位的情况下,辽军看到打败宋军困难,提出议和:“派人密奉书请盟,寇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3]宋真宗为了苟得平安,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压服寇准,同辽议和,订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进贡“岁币”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宋政府对辽采取屈膝妥协的政策,并未得到太平。
公元1042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之机,向北宋勒索土地。宋赠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公元1074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了一些土地。
公元1120年,宋、金联合打败了辽国,宋将原来进贡辽的“岁币”,全部献给金国。公元1123年,金太祖领兵攻入燕京(今北京),提出宋如要收回这座城,每年得献给金国租税一百万贯。宋徽宗派宰相王甫全部应允,每年除了朝贡“岁币”四十万贯,还增加租税一百万贯,而金国却给大宋留下空城一座。
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攻入宋京城下,向宋提出:要金五百万贯,银五百万贯,牛、马各一万头,丝织品一百万匹,还要让出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宋钦宗一概答应。
宋政权为了支付庞大军费开支,以及每年向辽、金缴纳大批金、银、绢,造成财政上极大亏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内外入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八千四百五,出一亿二千三十四万三千一百七十四,非常出者又一千一百五十二万一千二百七十八”[4]。这使中央政府亏空一千五百多万。面对这种情况,宋政府一方面加重赋税,搜括人民;另一方面,靠发行贬值的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以弥补财政亏空。
两宋时期,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其中较大的有王小波、李顺起义和钟相、杨幺起义。宋统治者为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开始愈加增大,货币贬值更加严重,这是两宋时期货币发行猛增的又一原因。
三、两宋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决定货币经济发展的关键。从史料上看,两宋为了维持其内忧外患的局面,制定并执行了如下一些货币政策。
(一)执行货币的地区性政策
由于两宋时期多种货币并行流通,有些地区铸行铜铁钱,有些地区用铁钱作为准备金发行纸币,造成了各地货币币值的不等。同时,由于各地区铸行的铜铁钱的重量、大小、成色、形状等不尽相同,如将各地铸币并行流通,则会造成币制大乱,因此,有的铸币只能在所在辖区内强制流通。为此,宋政府曾发布禁令,明文规定了货币使用的地区性;“铜铁阑出江南,塞外及南藩诸国。差定其法,至二贯者徒一年。五贯以上弃市,幕告者赏之。江南钱不得至江北”[5]。除了江北行铁钱以外,当时的成都、漳州、利州、菱州等四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两路兼行铜铁钱。
(二)严禁私铸和私毁铜铁钱
两宋统治时期,币值不断下跌,钱的价值不如铸钱本身铜的价值,人们纷纷将铜钱熔化,铸造铜器。两宋统治阶级就多次出现钱荒。为制止这一毁钱现象的出现,宋统治者曾明文规定,加以制裁。据宋史《食货志》载:“毁铜钱铸铜器,视同法计加其罪,钱千为首者抵死。”另外,银铸币不断贬值,铸币成色不断降低,有些人便乘机私铸货币,以牟取暴利。
虽然宋统治者有严格的禁令,禁止私铸和私毁铜钱,但终因货币币值太不稳定,私铸和私毁货币现象一直未能得到禁止,且仍十分严重。
(三)滥发货币,企图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两宋时期,政府对外进贡“岁币”,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建立了庞大的军队,由于应付了繁重的“岁币”支出和浩大的军费开支,财政收支极不平衡,亏空严重。为解决这一矛盾,宋统治者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加重捐税,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大量铸造货币,印制纸币,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搜括人民,弥补财政亏空。
宋代曾铸了一种廷环钱,轻到入水不沉,随手即破,以及市场交易达到难以计数的程度。宋钱原来大部分制作较精美,钱大小不变,后来暗中降低成色。
在纸币出现前,由于受到金属数量和铸造能力的限制,通货膨胀上千倍已够骇人听闻,纸币出现后,通货膨胀更是有增无减。南宋初年发行的“会子”,原是票面二贯折合白银一两,到南宋末年,由于滥发,到两百贯“会子”不够买一双草鞋的程度。
两宋推行上述滥发货币的政策是导致两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统治者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在加重赋税的同时,用货币贬值和滥发纸币的办法搜括民财,这一货币政策的推行从根本上动摇了宋政权的统治,使人民对统治者完全失去了信心。由于货币贬值严重,以及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不同,贬值的程度不同,形成两宋货币的封建割据性,各地区货币之间存在一个地区差。因此,各地私运、私毁、私铸货币不绝,贬值越来越严重。
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宋代的货币经济最终走向崩溃,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生意人不愿用货币做交易,国内金融市场处于极度混乱状态。
宋朝后期,统治者本想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挽救财政危机,结果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1]万国鼎,等.古代经济专题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宋会要稿·食货一之二四·农田杂录[M].
[3]续资治通鉴:卷25[M].
[4]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会计[M].
[5]宋史·食货志[M].
[责任编辑薄刚]
Thedevelopmentofthemonetaryandeconomicdevelopmentofthetwosongdynasties
CHEN De-tian
(Yancheng High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0,China)
two song period, was more active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stage,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irculation of currency in our country is extremely complex, gold, silver, copper, iron COINS and notes in parallel circ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monetary casting, printing, issuance and most of all dynasties conduct their rein in our country. Two song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financial balance of payments problems we face at home and abroad,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onetary policy,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devaluation, and accelerated the collapse of the regime.
currency types; the parallel flow; monetary policy
2017-03-09
陈德田,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旅游文化。
K244;K245
A
2095-0292(2017)03-01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