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开发探讨

2017-02-23

关键词:旅游者黑龙江省科普

刘 硕

(1.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开发探讨

刘 硕1,2

(1.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基本情况,探讨了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开发优势,分析了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在开发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湿地旅游管理部门等三个角度提出开发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发展的对策。

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旅游开发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的高级产物,它属于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黑龙江省是湿地旅游资源大省,湿地面积大、类型多、景观美、生物具有多样性。开发湿地科普旅游,不仅能够促进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还可通过生动的科学普及、环境教育,提高旅游者、经营者及当地居民科学素质,拓宽其视野,陶冶其性情,提高其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一、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基本情况

黑龙江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广袤壮美,是美丽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2月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情况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有自然湿地556.19万公顷(含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自然湿地率11.75%,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1/9。按照国家湿地调查规程划分,黑龙江省湿地资源有4个大类、15个湿地型。其中,沼泽湿地427.43万公顷,占全国沼泽湿地的五分之一,河流湿地74.19万公顷,湖泊湿地35.62万公顷,人工湿地18.95万公顷。从分布情况看,大兴安岭、黑河、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5市(地)湿地面积均超过40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70%以上。黑龙江省湿地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其中,松嫩平原198.24万公顷,三江平原91.18万公顷。黑龙江省受保护湿地面积218.38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39.26%,有87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3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64处,其中,有8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是扎龙、兴凯湖、珍宝岛、南瓮河、三江、洪河、七星河、东方红;全省已建立58处湿地公园,其中,41处国家湿地公园,17处省级湿地公园。

二、 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的开发优势

在自然生态中,湿地具有无法替代的多项功能和价值,独特的湿地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厚重的湿地文化底蕴,具有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为开发湿地科普旅游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地理区位优势

黑龙江省北部、东部与俄罗斯的边境线有2981公里,其中,2000多公里为界江和界河,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面积大、类型多样的湿地,为东北亚物种迁移提供了重要通道,为物种停歇、栖息繁殖提供了重要场所,为黑龙江省开发湿地科普旅游提供了外在驱动力。比如:在一些鸟类迁移的重要通道上,合理开发鸟类科普旅游项目,为中外旅游者提供参观、亲身体验鸟类的迁移行动。在旅游者身临其境欣赏鸟类迁移活动的同时,了解鸟类的多样性、生活习性,学习有关鸟类保护方法等科学知识,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赋予,培养旅游者对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和崇敬之情,教育和增强旅游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自然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广阔的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和景观,作为湿地科普旅游资源,每一块湿地都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

1.湿地生物多样

黑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分布有湿地高等植物689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东北红豆杉;有紫椴、水曲柳、钻天柳、黄檗、野大豆、莲、松口蘑和乌苏里狐尾藻等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同时有湿地野生动物(脊椎动物)326种,其中,鸟类191种,哺乳类12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5种,鱼类106种。有东北虎、丹顶鹤、虎头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等1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鸳鸯、白枕鹤等6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湿地景观多样

根据国家湿地调查规程分类,将黑龙江省的湿地景观资源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沼泽湿地。黑龙江省的沼泽湿地面积占全国的比例较大,大约是三分之一左右,而这些沼泽湿地几乎都分布在三江平原以及松嫩平原,沼泽是一种连接水体与陆地的一种地貌,而芦苇是沼泽内生长最为强势的一种植物,它的适应性特别强且生命力旺盛,经济价值高,大片的芦苇形成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给黑龙江的苇地旅游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第二类是河流湿地。由于黑龙江省地势的特殊,省内流经众多的河流形成河流湿地的风貌,分别是以黑龙江、松花江为代表的五大水系。第三类是湖泊湿地。黑龙江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以及五大连池。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界湖保护区,兴凯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有名的湿地。兴凯湖位于三江平原,它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都有不一样的景致,这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各种伴水而生的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第四类是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指的是以前存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消失掉的湿地在人类的作用下重建或者正在恢复的湿地系统。黑龙江省境内的水库、为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所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公园都属于人工湿地。黑龙江省人工湿地旅游旅游区包括莲花水库、西泉眼、镜湖泊水库、向阳水库、龙凤山、龙头桥水库、双阳河等。这些人工湿地为大自然增添了别样风光,给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别样体验。

(三)文化价值优势

湿地的生态作用对人类至关重要,人们在开发和利用湿地时,对湿地产生的认识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精神和物质的宝贵财富就形成湿地文化,这也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象征。发展湿地科普旅游,是推进湿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式,文化的多样性能够调节自然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湿地的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形成开发以文化为主体的湿地科普旅游的文化价值优势。一是湿地历史文化。从古至今由于人们对湿地的探索,有一些宝贵的经验以及文化遗产和遗址流传下来,比如,新开流遗址等。二是湿地民俗文化。在以某个湿地为中心的地域内形成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是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由当地居民的一些风俗习惯发展而来的,比如,朝鲜族的回甲节以及达斡尔族体现农业文化特色时岁节等。三是湿地饮食文化。以湿地为中心的旅游产品将当地的饮食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湿地饮食文化,旅游者通过品尝湿地美食来感受当地文化内涵,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有满族的“八大碗”“边塞三珍”以及当地的农家菜等。四是湿地商品文化。湿地风景区为旅游者精心设计突出湿地的自然风光、湿地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以满足旅游者纪念、收藏和馈赠的需求,同时通过湿地艺术品传播湿地文化。比如,大庆湿地以芦苇为材料的芦苇画、芦苇工艺品等。

(四)市场优势

湿地科普旅游产品只有在其客源市场中,才不会浪费其所应该具有的价值,因此,找准目标市场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满足,旅游是能够使人们身心愉悦的活动,因而湿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促进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的开发和发展。2014年,黑龙江省湿地类型景区接待旅游者1419. 57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总人数的13.3%。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满足,旅游时不仅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还能碰触到自己之前没有见识过的知识,开阔视野,湿地科普旅游就恰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湿地科普旅游客源市场潜力较大。湿地科普旅游会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得到飞速发展。

三、 黑龙江湿地科普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拥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旅游者通过湿地科普旅游缓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压力,放松自己的身体,与此同时,人们还能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学习到湿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增强环保意识,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湿地科普旅游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湿地科普旅游资源拥有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具备开发高品质湿地科普旅游产品的潜力,目前的湿地科普旅游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以下四个问题:

(一)产品种类较少,宣传力度不够

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资源丰富,但不重视对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这就导致较大的湿地旅游市场售卖的旅游产品都是单一的几种,没有太多可供娱乐的趣味性,没有太高的公众的参与度,科普活动也基本着眼于科普展览,极少考虑旅游者的科普需求。在湿地科普旅游过程中,开发者一定要重视旅游者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发一些趣味性高、公众参与度也高的科普活动,让人们不仅放松身心,还能学习知识,体验文化,参与科普传播,使更多的人们受益于湿地科普旅游。同时加大湿地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湿地,从而有兴趣来湿地深入体验湿地文化、湿地知识,参与到湿地科普传播和环境教育中。

(二)产品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

以在开发湿地科普旅游资源过程中,重视开发产品的愉悦功能和体验功能,却忽视湿地科学文化教育和环境教育功能的开发,对于认识湿地的生物特性,环境教育等没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湿地文化中对湿地所在旅游目的地的理解不够,从而未能丰富湿地文化内涵。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导致大众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价值认识不高,对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没能在旅游活动中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为黑龙江省湿地旅游通常由多个部门监管开发,每个部门着手的方面以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管理方面的混乱,也致使湿地资源不能充分合理利用,使得湿地资源遭到浪费,湿地旅游活动也不能高效开展,进一步影响湿地科普旅游产品开发活动。

(四)专业人才缺少

由于宣传力度的不足,湿地旅游作为刚兴起的产业,大多数人缺乏对湿地的了解,甚至有些根本不知道湿地旅游的存在,这就导致能够参与湿地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的人才极度缺乏。另外,人们只看到湿地旅游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它能起到的传播知识、创造科学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效益,而且湿地科普旅游讲解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所能传达给大众的湿地文化知识、科学思想等较为浅薄。因此,湿地科普旅游拥有的巨大潜力并未真正发掘。

四、黑龙江湿地科普旅游的开发对策

黑龙江省占有全国三分之一的湿地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湿地科普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潜力。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政府层面

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合理、有序、健康开发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及大力支持。首先,科学制定黑龙江省湿地科普旅游的发展规划,引导湿地科普旅游的开发,适应黑龙江省的城市发展规划,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转变湿地科普旅游的观念,提高湿地科普旅游的发展速度。其次,建立良好的湿地旅游开发的支持系统,政府在这方面可以提供住宿、餐饮和交通条件等基础配套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湿地环境的保护、旅游形象的建立与宣传上的帮助,培训优秀的相关人才以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再次,良好的旅游秩序需要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保障,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湿地旅游产业有秩序开发以及发展的相关条例,将旅游体验与知识科普同时兼顾,让二者协同发展。

(二)非政府组织层面

NGO是非政府组织层面的英文,是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简称。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有别于政府部门和市场组织的,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尽管在湿地科普旅游活动中,许多组织都为湿地科普方面提供了公益性质的帮助,诸如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协会等,他们在科普方面提供的帮助主要有科普理论体系的建立、科普创作等,但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在湿地科普旅游的方面建立的组织几乎没有。在湿地科普方面,虽然民间性质的非政府组织还是不能缺少政府的帮助,但是他们所提供的公益性质的活动填补了政府在这方面的空缺,比如,高校提供的环境教育、环境保护以及科普传播方面的帮助是政府不擅长的,这也扩大了政府倾听民众意见的途径,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现阶段,黑龙江省的湿地科普旅游开发处于探索时期,需要建立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来为湿地旅游提供更多地有关科普方面的帮助,这样有利于湿地科普旅游的有序发展。一是制定行业章程,规范行业管理,加大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二是开展学术方面的相关活动。更多地注意科普旅游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及产业业态创新。三是加大湿地科普旅游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于湿地科普旅游的认知度,转变旅游观念,激发湿地科普旅游的需求。四是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打造特色湿地科普旅游线路,建立一个声誉良好的湿地科普旅游品牌,使得游客在观赏大自然的美好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湿地文化,并将湿地文化传播出去,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度。

(三)湿地旅游管理部门层面

湿地管理者和旅游企业经营者科普意识是湿地科普旅游有效开发的前提,创新湿地科普旅游产品能给湿地旅游注入新的活力,深度开发湿地科普资源可以丰富湿地旅游的形式以及结构,给旅游者提供丰富的观赏、体验与参与,从而推动黑龙江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发掘湿地科普旅游产品的文化潜力

市场上存在的湿地旅游产品大多形式相同,真正能供游客选择的品种少之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选择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黑龙江省在开发湿地科普旅游产品时应该加大产品创新,依托现有资源,形成产品特色,在深层次上开发湿地科普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可游性、可玩性和吸引力;比如,开展湿地文化的教育专题以及具有特色的湿地科普旅游体验参与项目,塑造拥有高影响力的湿地品牌并且为不同需求的旅游者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层次的人选择湿地科普旅游产品。

2.开发湿地科普旅游的娱乐体验

着重考虑旅游者对精神层面的需要,开发能带给旅游者良好体验的科普旅游娱乐项目。从人的感官方面出发,让游客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来近距离感受科普旅游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用眼观、耳闻、鼻嗅、手触方式不仅了解了湿地产品,还给自身带来了愉快的体验。从人的情感方面出发,情感体验是比感官体验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游客通过情感体验湿地景区、旅游企业,可与旅游者建立情感联系,其影响也是巨大的。旅游者通过感观体验和情感体验,学习到有关湿地的知识,增加对湿地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比如,旅游者亲自体验用湿地植物进行纸张和香料制作,在此过程中学习湿地植物的种类和植物群落生长关系等,亲身感知湿地的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励其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

3.注重培养湿地科普旅游人才队伍

湿地科普旅游是湿地科学文化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旅游产品,优秀的人才是湿地科普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培养和提高管理方面人才、高素质服务型人才和湿地相关研究人员等,合理地开发湿地科普资源,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优质的湿地旅游服务,从而带给旅游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文化之旅。

[1]杨铭铎,郭英敏.科普旅游研究进展[J].科普研究,2015(4).

[2]唐乃超.黑龙江省湿地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4).

[3]焉申堂,康铁鑫,王薇娜.浅谈黑龙江省湿地资源空间分布及湿地建设发展方向[J].防护林科技,2014(3).

[4]葛永芳,许金如.论江苏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6(9).

[5]杨铭译,郭英敏.国外工业科普旅游的发展对我国工业科普旅游开发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6(11).

[6]石长波,徐艳红.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J].产业经济,2016(9).

[7]张冬冬,王海滨.黑龙江湿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3).

[责任编辑 刘馨元]

2016-12-17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GC14D302)

刘硕,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科普旅游。

F59

A

2095-0292(2017)01-0095-04

猜你喜欢

旅游者黑龙江省科普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科普达人养成记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科普漫画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