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

2017-02-23

关键词:文化产业大众价值观

寇 瑶

(西安工业大学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21)



论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

寇 瑶

(西安工业大学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21)

我国文化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兴起、发展和壮大的。文化产业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源于文化产业本身具备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双重特点。一方面,文化产业蕴含着特定的核心价值观,离开文化产业这一途径和载体,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成为“理论说得通、现实走不通”的“假大空”;另一方面,源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规范,文化产业就会丧失自身的独特性而沦为普通商品。为此,应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我国当下发展文化产业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理论界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围绕此问题形成诸多的论著与论文,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也得到理论界的充分关注和研究。但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大多只探讨了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及经济效益,而较少关注文化产业与它所承载的价值观的密切关系,很少探讨文化产业的价值与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借助文化产业的媒介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很不够,将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基于文化产业的价值属性来探索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的论述则甚少。21世纪人类精神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文化产业这一载体。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连,负载着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于引导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推动二者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产业与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

19世纪下半叶,在科技的助推下,西方国家出现一种新的产业,即以复制为特征的视听产业,这种产业改变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使文化艺术得以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正因为如此,文化生产也与其他的商品生产类似采用标准化、产业化的模式。实践中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文化趣味和审美标准的深刻变化。之前由上流社会精英阶层所独享的精英文化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也为大众所接触和享受,精英阶层所主导的文化格局由于文化产业的出现逐渐被瓦解,大众开始走向前台,成为社会审美趣味的主导者。面对文化发展中的这一深刻变化,最早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反思、研究、批判的是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领军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其合著《启蒙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文化工业也可译为文化产业。他们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的商品化,传播媒介的技术化,出现了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即文化工业。其特点是标准化、商品化、技术化,其文化产品缺乏个性和独特性,是一种反文化。文化工业使大众丧失批判和否定现实的向度,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最终沦为统治阶级的帮凶。法兰克福学派是在彻底否定的意义上批判文化工业,它精辟地分析了文化工业与其所承载的价值观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的影响,闪现出其深刻的理论光芒,但由于过分夸大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性及对大众的控制,使其理论不乏存在一定的偏颇。由于时代的变迁,文化产业发展中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当代社会一切文化、文明成果只能借助于文化产业这一平台和载体才能得以发展和传播。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评价和态度也必然发生变化。中国文化产业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21世纪的十年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实践的发展促使理论界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从价值属性与经济属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更多的是从其经济属性的视角研究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发展战略、具体发展领域、文化产业里程碑事件等,这些研究进一步拓宽了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于文化产业的内涵,学界尚未达成共识,比如,英国将其称为“文化创意产业”,日本将其称为“内容产业”,美国将其称为“版权产业”等。尽管表述不同,但就其从行业的门类、内涵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而言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1](P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1](P13)综上所述,文化产业既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也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而具有价值属性,文化产业正是凭借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把文化资源转换成经济资源,从而获得经济利益。但文化产业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即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特定社会的价值观。“文化产业的发展绝不是企业在市场上的任性而为和随意编撰,而是体现着国家层面的强力战略设计。文化产业彰显着鲜明的价值属性,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导向;文化产业的商品是一定阶级思想意识的物质表达,它必然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2]基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双重特点。

比起文化产业,关于价值观的研究则形成众多的理论成果。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出的为整个社会所普遍遵循的一种价值原则,是一种文化模式区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的重要特征。作为文化的精神内核,核心价值观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感召力。

用来引领社会潮流、凝聚社会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为大众所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而要为大众所接受,就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要在大众中间广泛传播,为大众所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价值观的传播有很多不同的途径,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代,文化产业便成为其传播的最佳途径。因此,探索以文化产业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基于文化产业的媒介来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市场经济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悄然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市场经济以其高效率、开放性、包容性、不可控等特点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刷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一时间,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市场意识得到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价值观中的合理成分,给国人的精神生活带来混乱和困扰。“市场经济允许一切商品在经济活动中都可以通过等价交换方式取得,认为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市场经济还是一种‘消费导向经济’,靠消费引导生产,依靠消费拉动经济”[3](P103)。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盛行。

消费主义文化在我国开始盛行,并且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一定程度上的消费不仅是合理的,还是必需的。但是过度的消费则会破坏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当前消费主义价值观正在消解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正是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生活方式多样化,导致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着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侵蚀,这就使得一些社会成员出现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规等不和谐现象。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所以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发挥其在坚定国人的理想信念、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中的特殊作用,确保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有效地培育和传播。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途径也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形式上能够吸引人。因为“今天的农民已经不在田头听广播了,工人也不在班组读报了,先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接收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如果不能掌握意识形态传播和接受的全新方式和革命,我们就会落后,就不能完成历史使命。”[4](P74)而在诸多的方式中,文化产业无疑成为最佳的途径。

首先,文化产业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效的教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由外在知识向内在精神的转化,但这种转化并不仅仅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文化教化,对人的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外在的知识层面转化为人们内在的精神,才能被人们真正地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关键在于宣传教育,只有持续不断地灌输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自觉地为大众所接受并践行。然而,以往的宣传教育更多停留在理念的层面,只注重理念灌输,通过一些活动和会议把上面的文件传达下去,基本上是一些大而空的概念性号召,与普通群众的距离较远,致使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甚至还会使大众产生抵触情绪。由于缺少具体的可操作层面的措施,这就使得宣传教育流于形式,流于空洞,最终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而文化产业是一种体制外的教育途径,它所涵盖的对象更为广泛。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重要的是文化产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大众可对其产生共鸣,大众在参与和接受文化产业时,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观等也就不自觉、无意识地为大众所接受。

其次,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培育和传播的有效载体与平台。文化产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批量地、规模化地生产,其包含一定价值观和思想内容的产品被传媒技术迅速而广泛传播。大众在接受这些产品时,必然会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及思想观念的影响,久而久之,大众原有的价值观、知识结构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文化产业对大众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和文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并没有直接宣传价值观,而是在大众消费这些产品时渗透其中,价值观间接地、隐性地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凝聚和巩固作用。

因此,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精神理念层面的东西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文化产业这一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文化样式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真如美国学者A·班杜拉所说:“榜样表现出观察者原本不具备的新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观察者也能形成同样形式的思维和行为。”[5](P49)在文化产业的生产中要重视文艺作品诸如影视作品、报纸杂志、图书、流行音乐、网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所蕴含的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

在利用文化产业培育和传播国家核心价值观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堪称为典范,美国文化产业相较于其他国家实力雄厚,并且有稳定成熟的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在利用文化产业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就要逊色很多。所以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在文化产业上要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作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蕴来引领和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

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掌握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任何文化产业的产品都蕴含特定的价值观,文化产业的发展变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产业所体现的思想性、文化性及意识形态性是不同的,因此,要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权,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

正如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所陈述的观点,即一个集团在取得政治社会的领导权之前,必须取得文化领导权;在革命成功之后,依然要继续占据文化的领导权,否则就有旁落的危险。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虽然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对于今天文化领域的斗争仍然有着极强的警示意义。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渗透其核心价值观,要应对这一情况,就必须坚守我们的文化安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为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产业中的价值坚守。 文化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在这些领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不去占领,消极的陈腐的东西就会充斥市场。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却成为最重要的属性,文化产品沦为商品。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商品化的倾向,忽略或根本不考虑文化作品的原创性和精神性,因此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数量很多但缺质量,有高原但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规模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比比皆是。因此,制作出来的文化产品缺少精神内涵,真正能够引领时代的风尚、弘扬积极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提升大众精神生活的文化精品非常少。这一切都表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产品的价值属性正在遭受经济属性的裂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引领集中体现在它为多样化的文化产业提供合理性和正确的价值标准,指导大众在面对众多良莠不齐的文化产品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判断的标准和依据,分析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使文化产业得以良性和健康的发展,真正发挥其作用。不管何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都不能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强调其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引领文化产业的“意义世界”的建构。

最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艺术的创作生产。 精神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艺术的作用不可代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艺术与技术及市场结合而演化为文化产业具有商品的属性,文化产业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但文化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体现为文艺作品的商品性,是以艺术性为前提的,艺术性是首要的属性,商品性是次要的属性。正是文化作品的艺术性,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如果丧失了艺术性,一部文艺作品就毫无价值。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源头上即在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中就要对其进行引领、规范。

四、 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由内在信念外化为现实行为的过程,抽象的理念只有借助于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感性形式,才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而文化产业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作为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源于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在文化产品的创作过程中存在标准化、商品化、低俗化的倾向,这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规范,使其健康良性的发展。在实践中,应把二者密切地联系起来,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1]齐骥,宋磊,范建华.中国文化产业50问[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黄振宇,梁德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建设[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5(5).

[3]王国敏,曹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位理路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4]叶取源.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4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刘馨元]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KOU Ya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21,China)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s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 and gradually ris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core values has inner link, because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attribute and economic attribute. On the one h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contains a certain core values, if leaving this way and carrier,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n be “theoretical sense, no reality”. On the other hand, duing to the economic propertie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fsocialism core values do not guide and standardiz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will become common goods, losing its unique cultural attributes. Therefore,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oth,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cultural industry;core values;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2016-11-29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2015C014)

寇瑶,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

A

2095-0292(2017)01-0031-0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大众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