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2017-02-23杨靖廖志江叶素萍

关键词:个性化互联网+数字

杨靖,廖志江,叶素萍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杨靖,廖志江,叶素萍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高校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作为专业知识和文化的集散地,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理念在各行各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区域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成效为主,结合近年来国内其他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实践经验,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为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及其相关制度的总称,涵盖图书、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网络资源等诸多领域。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文化需求,世界各国政都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健全。1902 年英国颁布了一个教育法案,这可以看作是现代意义上的首个公共文化服务方案。1959年法国成立了文化部,将文化领域纳入了公共管理范围,这是公共文化服务及其管理机构逐步走向制度化的重要标志。进入本世纪后,互联网、手机等个人智能移动终端、数字通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文化产品的生产、组织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组成。在此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以我国政府为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要求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专业知识和文化集散地,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一。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理念在各行各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区域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成效为主,结合近年来国内其他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实践经验,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以数字图书馆的主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我国各地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如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并在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一站式读者服务、多方式多终端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文献集散中心,它综合负责收集、管理和长期保存丰富的数字内容,并依据已有政策,向其他用户群体提供相当品质的、针对数字内容的专门服务功能。就功能而言,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与传统的图书馆是一致的,涵盖文献采集、加工、存储和推送。但是从形式上来说,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顾名思义,数字图书馆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对文献进行了进一步处理,馆藏资源以数字格式例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数子照片等媒体形式存储,因此主要通过数字计算机进行获取。与传统的印刷品相比,数字化来带的优势有:分布式可扩展、使用没有时空限制、跨库无缝链接、个性化服务。分布式可扩展是指数字图书馆往往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它把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组织起来,以便于跨区域查询和传播,例如省级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在各个高校里。使用没有时空限制是指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方获取数字文献,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文献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跨库无缝链接也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之一,从用户的角度而言,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的文献资源间切换,对文献加工和组织人员来说,数字文献库的组织和推送也是非常方便的。个性化服务是指数字图书馆具有针对不同用户提供高品质数字内容的能力。数字资源便于二次加工和组织,因此针对不同的用户,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服务,促成信息对象与信息用户之间的信息表达。

(二)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

1. 特色数字资源的多样性服务

这里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二是多样性服务。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相比于传统的印刷品资源建设,数字文献的建设更加便捷,由此使得特色数字资源的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如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针对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刘少奇数字图书馆、岳麓山三校随书光盘共建共享项目、湖湘文化数据库、湖南地方资源戏曲、婚内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等。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目前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了中国梦、唐山传奇、汉字展、年度系列文化展、花开凤凰城2016世园会等原创数字特色资源,得到广泛好评。

其次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华北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实现了“馆中之馆”的多样性服务。针对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特色的数字图书馆;针对普通公众,增加无专业知识背景要求的资源整合方法;提供多种分类方法,如按主题,年龄等检索词检索,目的就是为简单的信息检索向知识服务转变打下基础。

2.一站式读者服务平台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信息系统。为了方便用户,提高公共文化质量,几乎所有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都运用数字网络技术,将本地所有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以读者为核心的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能够实现对高校庞大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出图书馆资源的功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对于读者来说,则大幅度缩减了资料检索和数据处理时间,在这种统一平台支撑下,用户不再需要重复进入不同数据库系统,获取信息更为快捷,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发了一站式学科服务平台,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3.多方式、多终端服务

20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呈现出井喷状的发展态势,使得网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服务内容和提供方式等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给一些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另外一些用户带来不便。是否具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否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是否能够熟练的利用网络设备获取所需知识直接决定了人们利用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获取信息资源的效果。电子设备使用技能掌握程度越高的人们更能主动利用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获取信息。为此,支持多方式、多终端服务成为必然。

目前华北理工大学提供网站访问、微博、APP访问和官方微信访问途径,为读者提供多媒介、全方位的数字资源访问模式,不仅为读者提供优质数字资源、线上线下活动,而且为读者服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空间。

二、前景展望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正在从简单的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逐步向复杂的知识处理和机器理解发展。借助便捷的网络和智能终端,人类智力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数字图书馆将逐渐发展成为智能数字图书馆。

智能数字图书馆是将来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将会在教育、远程医疗等需要知识交流、传播、存储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智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具有多元、绿色等特点,并以个性化为根本。

(一)个性化的知识组织

知识分类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反过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对知识组织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使得以知识元为基础和以知识关联为基础的知识组织方式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在智能数字图书馆下,知识表示、知识重组、知识聚类、知识创新更加智能化,使得检索语言中标引语言与用户需求表达语言的一致性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知识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互联网下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更加容易,但是面对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信息,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筛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智能数字图书馆将借助大数据处理能力,使得基于关联数据和用户信息行为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成为主流。

(三)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运用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直观、更高效的个性化文化服务平台,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未来智能数字图书馆将提供面向对象的可开发的服务平台,实现读者参与文化服务的新突破。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在自己的智能终端上设计个性化的知识检索平台。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使文化资源得以实现跨地域的传播和共享,使文化资源的共享性和公共服务的广泛性得以实现,已经成为群众获取文化资源的主流模式。

随着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及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颁布实施,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区域数字文化服务领域的空间正不断扩大,我们也可以预见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数字智能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对于提高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产生的积极效应。

[1] 张国芳,李晓红.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4,(32):131-132.

[2] 赵滨. 新型文化传播方式拓展民生服务——天津市和平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上海文化,2013,(04):24-29.

[3] 齐迎春. 创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探析——以"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4):37-40.

[4] 胡洁,邵燕. 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07):1-4+17.

[5] 韩超,李丹. 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07):5-8.

[6] 张大尧,高文华. 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J].图书馆建设,2012,(04):62-65+70.

[7] 戴艳清. 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合作路径探略[J].图书与情报,2016,(02):13-17.

[8] 韦景竹,陈虹吕,唐川,曾生亮,钟鼎.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5,(11):41-46.

ModeofRegionalPublicDigitalCultureServiceinUniversityLibraryunderInternetPlus

YANG Jing, LIAO Zhi-jiang, YE Su-ping

(Library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university library;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mode; resource sharing

As a center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ulture,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ternet plus" concept has a growing influence on every fiel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innovation of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mod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ecomes a subject that worth to study and practice. Comb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other libraries in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 model and its prospects are analyzed.

2095-2708(2017)06-0048-04

G250.76

A

猜你喜欢

个性化互联网+数字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答数字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看G20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