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研究的新探索
——读邓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

2017-02-23左丹丹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客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精英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然有可以遵循的规律性。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应用性措施,将有助于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性地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带着这样的认识和时代责任感,邓姗副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出发,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主持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一书,该书于2017年9月份由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共八章,全书构思研究线索清晰,结构完整。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大众化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剖析出发,深入分析此过程的构成要素、运行的具体环节,在具体的研究中,作者能深入实践和挖掘文本,发现客体的需要是其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驱动力量,大众化实践应在不断满足大众现实需要的过程中获得根本的动力支持,总结出满足客体需要是理论接受的内在动力规律;发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主客体双方共同参与、影响互动的过程,大众化的实践应积极引导主客体双方展开积极的互动,得出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互动规律;发现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客体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大众化实践应同时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深入人心,概括出客体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渗透影响规律;发现客体的思想观念和信念信仰的转变,必然要经历由内化到外化的循环往复、曲折发展的过程,大众化实践应从多方面积极促进大众的思想观念由知向行、由内化向外化的转化,归纳出客体内化外化循环往复发展规律;发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需运用中国化、时代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众进行教育,大众化实践应充分结合中国元素,并积极应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归结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相结合规律。

一、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者从世情、国情、党情有机统一的高度去分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首先,从当今世界情况看,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政治格局在多极化中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伴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和思潮给人民群众带来先进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使我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和影响。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当代中国社会日益进入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在经济日益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革的现实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价值判断的标准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从我党的要求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了科学阐述,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在新世纪为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马克思义理论工作者提出的重要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鲜明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一书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主题,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是什么以及怎样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二、独特的研究视角

历史是一面镜子,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恩格斯曾经说过:"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的"过程论"要求我们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要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全过程,坚持用变革的发展观来指导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中,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不应从大众化历史进程的经验总结中得到,也不应从对大众化的具体推进原则中得到,而是需要从探索大众化过程的内部结构,即各个内在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中寻找。作者从过程论这个研究视角入手,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看作是一个由诸多构成要素和运行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对各构成要素和运行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视域。研究过程中,作者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彼此相关的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研讨,寻找其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另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与文化传播过程、以及一般知识性教育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些过程的异同点,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通过全书的阅读,可以看出邓姗教授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规律过程中,从过程论的视角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和运行环节来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及人民群众在此过程中各自应该掌握和遵循的规律,思路非常正确,这对推动当代实践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为理论传播者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使他们科学认识和把握如何处理与大众的关系、如何结合大众特点选择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帮助人民群众了解自身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中应注意遵循的规律,引导其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并开展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严谨的体系结构

目前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问题,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大众化规律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并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对大众化规律的具体内容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解析。本书第一章细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问题的提出过程,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提出的时代背景、现实要求和重要意义。第二章是本书研究的逻辑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进行探析,在细致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构成要素和运行环节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赋予的新内涵与新意义,研究了架设起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时应当着重把握的基本问题。从第三章到第七章,该书依次详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满足客体需要是理论接受的内在动力规律、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互动规律、客体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渗透影响规律、客体内化外化循环往复发展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相结合规律等内容。第八章是对本书的结论和展望。这样一个研究框架,可谓体系严谨、内容完整、结构科学、详略得当,既注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问题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又突出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的一系列重点问题。比之目前学界这方面其他研究成果而言,该书系统、综合、全面研究的特征,使之在学术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提高大众化实践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的、经验性总结的层次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对大众化的规律及其实践应用进行探索,从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呈现出应有的良好态势,这正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一书中,作者没有囿于概念辨析和经验化抽象,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分析着手,初步探讨了大众化的规律内容,具备了较强的实用性,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促进各行各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信无论是从事理论大众化研究的人,还是从事理论大众化实践的人,都能够从此书中获取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客体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犯罪客体要件与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对不授予专利权客体认定的困扰——论患病风险度评估方法的可专利性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