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中的乡愁
2017-02-23
本刊记者张倩
年味中的乡愁
本刊记者张倩
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是对那些小桥流水的日子和炊烟缭绕的食香的回味,是对小时候玩乐的怀念。
“你什么时候放假呀?”
“你买着票了吗?”
“什么时候回去呀?”
“到家给我来电话,咱们聚聚。”
临近年关,不经意间,问候语都变了。
没有放假的时候,听到别人愉快地说,快放假啦,总是不经意地皱眉,心想不就是过年吗,还不如在郑州待着呢。可等到放假,开始收拾行囊,给家人准备礼物,不经意间,那颗归家的心又在活跃了,好想下一刻就和家人围炉畅谈。
小时候的春节,爷爷总会给挑食的我做上一碗油炸油,不吃肉的我总会头也不抬地吃完;晚饭后,拉上一群小伙伴放鞭炮,捣乱似地扔到别人的脚下,还会从墙头扔到别人家,听到“这是谁家的捣蛋孩儿呀”,小伙伴们便哄笑着逃跑;当然,还有走亲访友时长辈们给的红包。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那浓浓的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不再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好多小伙伴都成家了,小时候的玩伴现在甚至都见不着面;对于吃的,现在生活水平高了,过年时的大鱼大肉,更是不想吃。年龄的增长,让我们对少年时的玩乐失去兴趣,却也增添了长大的懂事,但期待过年的心从不改变,“团圆”二字好似刻在心上一般。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春节,更是汇聚各种美味。
到家放下行李,我和家人就到集市上采购年货。还没等走到集市上,车就被堵了,各种轿车、电动车首尾相连,谁也不让谁,一动不动。没办法,只有徒步前往。
在乡村,既有传统热闹的集市,也有干净温暖的超市。刚踏进超市,就被超市热闹的景象震撼了:一个个小推车里堆满了年货,好似一个移动的小山丘;每个称重处都排着长长的队。看着有些已经空空的货架,我也赶快加入到这个采购大军中。
终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完成了一大半爸爸写好的购买清单。清单上有闲暇时吃的瓜子和糖果,还有新鲜的蔬菜,当然还有零食。
结束超市之行,奔向传统而又热闹的集市。还没走到集市所在的十字街,夹杂着浓重乡音的话语便扑面而来:“便宜点吧,大过年的”“这个咋卖呀”“给我来几斤”……虽然大批人流涌进超市,但这个传统的集市依然人气不减,毕竟这里独有很多新鲜的食物。对于已经习惯城市超市的我,传统的集市更是过年的象征,这里有更多的怀念。
一番讨价还价,采购了4条鲤鱼、3斤牛肉、几斤猪肉,收货颇丰,满载而归。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打糕、蒸馍都不会,我只有贴花花了。以前在老院子,都是用面浆贴对联,现在为了清理方便,都是用胶带。换上一对红灯笼,贴上春联,红彤彤的煞是好看,年味越来越浓。
年三十儿的黄昏,家里的爷儿们要带上烧纸,结队给老祖宗上坟,在河南农村,这叫“接神”。
“神”接到家,点上一挂长鞭,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辞旧岁。
大年初一,在老祖宗牌位前,一家之主带着后辈磕4个头,新的一年开始了。
幸运的是,河南农村今年还能在鞭炮声中辞旧岁,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县城、市区都是禁止燃放鞭炮的。
家乡干净温暖的超市里人山人海
宽阔的文化娱乐广场
夜晚来临,广场舞音乐声响起。为了改善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国家还出资为村里修建了戏台、文化广场,还增添了健身器材。那边村里的阿姨们在跟着音乐扭动,这边几个少年正在乒乓球案前激战,五六个太阳能日光灯发出温暖的光线,这热闹的场面让人忘却了冬日的寒冷。现在,出行也更加便利了,上一年门前还是土路,今年家家户户门前都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大年初二,回娘家。先给89岁高龄的奶奶拜年,再给祖宗牌位磕头,接着就跟爸妈一起去姥姥家吃团圆饭。姥姥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每到初二这天,两大桌子坐得满当当的,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渐渐地,话题就转到农村男孩子的婚事上来。三姨说:“现在女孩越来越少了。”四姨接着说:“那可不是,俺村有好几个男孩都24岁了还没订婚呢!”其实在城市,24岁还小着呢,但在农村可不一样,20岁之前都结婚了,24岁就是剩男了。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人,这意味着约有3000万男性将面临“打光棍”的局面,中国光棍危机是很严重的。
男多女少的现象在农村这个“小天地”更加明显,女孩有的在外打工,谈恋爱嫁到了外地。作为男方而言,虽然都在外打工,但在城市买房、买车压力太大,当地女孩很少愿意找外地人的。所以,男方更愿意找个附近村子的女孩。
过年的时候,打工的少男少女都回来了。只要哪一家有适龄的女孩子,去她家的媒人就会络绎不绝。这个时期,媒人家很热闹,男孩和家人带上瓜子、糖果、香烟,开上车,浩浩荡荡往媒人家奔去。一天相三四个是常事,遇见合适的,两三天就赶快订婚。这几年订婚的礼金从1100元涨到1.1万元,现如今接近3万元。结婚的礼金更是水涨船高:15万元的彩礼、一栋二层小楼、10万元左右的轿车。为了娶媳妇,在农村都是举家外出打工。
彩礼成了乡村浓墨重彩的一笔,孩子成家立业是父母的头等大事,虽说有些许抱怨,但都为自己的孩子尽心尽力准备。
亲人团聚,过年拜年,亲情的力量是过年最让人温暖的东西,也是最不可抗拒的力量。每每过年回家,那解不开的乡愁就萦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