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什么会被拒之门外

2017-02-22刘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手语聋生书信

刘菲

聋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学生们传递知识、各种行为要求和价值观,但他们却缺乏兴趣,毫无反馈。教师们面对的,通常是学生们学习欲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现象,以及无声的抗拒。比如这学期,我教五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很不配合,我行我素,几乎无视我的存在。没办法,我只能投其所好,和他们一起在课堂上“捣乱”。

然而,在一起“捣乱”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诸多障碍。当学生用手语和我交谈时,我不明白他们的意思,当我打手语和他们交流时,他们也没反应。原来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严重不畅,难怪学生上课不愿参与课堂活动,或许,他们就根本没有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吧。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和聋生沟通呢?

提到沟通,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手语。诚然,手语是聋生与聋生、聋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手语。离开了手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将无法进行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交流。但是我发现,单纯依靠手语并不足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反思,我强化了以下三种沟通方式。

一、批语沟通

我开始在孩子们的作业上、日记上写批语,表扬他们的进步,指出他们的不足,或者针对他们的精神状态给予及时的问候。事实证明,利用批语与学生沟通,他们易于接受,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小婉写日记总是很难把话说完整,我就不断地帮她修改。当她能用简短的语句写清楚一件事情时,我就给她批上“句子写得很通顺,不错”或者“有进步,加油”。现在再看她的日记,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肢体语言沟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微笑能缩短和聋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融洽气氛、增进沟通。而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许会给聋生以极大的鼓励和启迪,使他们与教师心心相印,既教书又育人。比如我们班有个叫小丽的女生,性格内向,不爱回答问题,我便在上课时不时向她投去鼓励和信任的眼神。现在,她能不时大胆举手发言了。

三、书信沟通

班主任与聋生交往时,往往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高年级学生,有些事不愿让其他同学知道或不好当面说,这时可用书信方式沟通。通过书信方式的沟通,学生可以把好多不愿公开的事告诉教师,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在保护其自尊心的情况下及时解决问题。

当然,沟通的方式远远不止这些,并且任何一种沟通都不是单一进行的。比如,我在与学生通过书信方式沟通后,一般情况下还需要面对面地交流谈心,这样才能把问题彻底解決。沟通还需要看时机,比如学生在犯了错、情绪激动时是不愿意与教师真诚沟通的,这时,教师就不要急于求成,可等到其情绪稳定后再找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经过我的不断努力,班上的学生对我已经不那么抗拒了,和我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当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也能够及时收到他们的反馈信息了。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这说明我的不懈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认为,当教学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时,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一味责怪学生,要多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如此,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水到渠成了。

(本栏责编 阿宁)

猜你喜欢

手语聋生书信
失窃的书信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奇怪的手语图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