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好“再见”

2017-02-22陆道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陆道敏

【摘要】 初中历史课堂,每次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除了课上环节要精心设计,也要说好“再见”,做好结尾,因为它虽然不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但如果运用得当,则可以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给课堂这出戏拉上完美的幕布。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结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结束语 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118-01

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除了引人入胜的导入,错落有致的过程,还需要余音绕梁的结尾。我们常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结束语就像给一幕大戏拉上帷幕,虽然“放映时间”结束,却可以通过结尾留下无穷的意境,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引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或为续集埋下伏笔……说好“再见”,会让学生还想“再见”。那么,怎样设计初中历史课堂的结束语呢?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历史课堂的结束语呈现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提纲挈领,开门见山

结束语时可以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用各种形式高度概括本课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点——线——面的认识,这种方式开门见山,直接明了,只要通过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就会有较好的概括效果。

首先,就是最常见的直接概括的方式,如用关键词把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一文就可以用“原因、导火线、开始、建军、建国、转折点、胜利、立宪”几个词语对整篇课文进行回顾,方式简单直接,在常态课中运用的较多,缺点就是用的多了,自然就会“无趣”一些。

其次,还有多种形式的概括方法,比如绘画知识树、思维导图,或是用一首小诗概括课文内容等。前者如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一文中三角贸易可以用本段最后的图示表示。后者如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可以用如下小诗提纲挈领的概括本文“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太宗武媚和玄宗,完善科舉正当时;太宗扩大国学院,进士头名叫状元;武媚武举选武士,诗赋考试玄宗时;教育文艺大发展,科举改善用人制;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则废止。”

这种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的方式是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结束语方式,简单,但是明了,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二、首尾呼应,自成一体

我们写文章时常常强调要首尾呼应,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会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文的教学设计,在课文开头展示了英国女王和英国首相的图片,提问两者的地位和关系,而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又再次展示了两人的图片,并问了同样的问题,首尾呼应,当然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实际上在一问一答之间,学生们会发现,上课之前还不理解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已经得到了答案,理解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本节课的所得。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文,在结束语的时候可以和课文标题首尾呼应,展示诗朗诵《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让同学们在欣赏朗诵的过程中,在诗句里找到长征的基本过程。

三、设疑激趣,回味无穷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们通过一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设疑会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结束语如果能做到悬念迭出,就能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就像说书先生结尾的那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能惹人念想。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一张图,廖廖几句,只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悬念,就能形成“我要学”的心理状态,诱导着学生自动自发的去了解后面的知识点。

如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文的结尾,可以展示英国的国旗,然后再展示下图,提问这面国旗是哪个国家的。同学们自然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一张英国和美国国旗的“混合版”。

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必要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包括结束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潜移默化的了解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的方法。

如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明九一八事变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那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就可以请同学们起立高唱国歌,在这个过程中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也能更深刻。

再如如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文,课堂的结束可以采用题目“小蝌蚪找妈妈”,其形式类似于我们平时做的连线题,但是多了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点的重新整合。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初中历史课堂的结束语可以充满魅力,令人回味无穷,使课堂教学效果加倍呈现。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并无定法,只要结合学情,引人思考,就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本文所述方法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也希望在不断的学习发展中事使初中历史课堂的结尾更加丰富多彩。

[ 参 考 文 献 ]

[1]屠明慧《探究中学历史课堂结尾的艺术》《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6.

[2]韩海全《画龙点睛,给课堂一个精彩的结尾》《陕西教育教学》2014,03.

[3]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