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校美育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2017-02-22石萍
石萍
摘要:美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一、通过艺术课程渗透美育,二、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渗透美育,三、通过校园文化渗透美育,四、课外活动中渗透美育。
关键词:学校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94-03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和各项活动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通过艺术课程渗透美育
合唱是新课程标准下音乐课外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团体性很强的音乐演唱形式,童声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所以,我校创建了反映自己校风、校貌的合唱队。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校合唱社团活动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并以兴趣入手,例如,拿到一首可唱性较强并且悦耳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
根据日常课堂中的积累,我把配乐朗诵与“唱班歌”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活动,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注重方法
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现在排练和活动中经常有一些小插曲,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同时加入《奥尔夫音乐》声势动作、《柯尔文手势》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另外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歌曲和谐、优美动听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在日常社团教唱二声部歌曲合唱教学中,先让学生分声部练习,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学会聆听其他声部,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合唱社团活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二、艺术活动中渗透美育
近年来我策划了好多校园艺术活动,如2013年举办的“班歌大家唱”活动,2014年举办的“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活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举办“毕业季活动”,2012年-2015年举办艺术节活动,编排了“大型团体操”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一)班歌大家唱
1、整体设计充满艺术性的美感,每个班各有特色,大家热情高涨,每个班的同学都在大声地演唱,认真参与,我认为人人参与,体现整体,恰恰是组织班歌的意义所在。
2、充满激情,声音清冽,节奏整齐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各班的精神面貌和艺术创意。
3、大家在过程中收获感动,收获团结,收获友谊。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1、将舞台做为一个特殊的德育和美育课堂,叫大家习古文,唱古诗,在古诗文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在音乐中讲述光阴的故事。
2、活动分为学堂乐歌篇,田园风情篇,亲情友情篇,励志成才篇4部分,从一年级的《三字经》到各年级的《弟子规》,从《游子吟》到《明日歌》,从《春晓》到《悯农》演唱了古诗词谱曲的“新学堂”少儿歌曲。
3、为了普及“新学堂”歌曲,通过音乐课教学,课间广播播放,合唱队练唱,午餐时间欣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和传唱这些“新学堂”歌曲,把唐诗以非常快乐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现在社会太需要经品啦,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国学教育,这次活动让全校师生及家长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
(三)毕业季
(1)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一曲《校园里的小白杨》把学生带回到入学的那一天,即将告别母校,师恩难忘,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更进一步增强对学校的感情,感受到作为“小学生”的光荣感,同时勉励同学们进入新的学校再接再励,创造精彩的人生!
(2)《毕业诗》融入《少年智》配乐《红旗颂》在国旗下畅想《中国梦》,活动推向高潮,同时在继承和创新上,营造了活动的美感和趣味,彰显了艺术教育的优势,发展了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才能。
(3)我利用闲暇时间对中外合唱曲目进行研究,以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借助网络媒介观看了各种中外合唱节的表演,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我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恰当的加入舞蹈、声势、律动、打击乐等元素。另一方面通过歌词的涵义、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
三、校园文化中渗透美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2014年我带领我的团队策划了少先队活动室,从“红领巾飘起来、到星星火炬代代传”、到“少先队的光辉历程”……伴着解说员清脆的声音及照片,各个板块都给参观的学生带来惊喜,通过观看这些图片,学生知道了“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生根发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要求,看到了毛主席和少先队员的合影,臧克家称这幅图为“会说话的照片”,学生还看到了国家历代领导人与少先队员亲切的合影,从中体会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学生参观后的感受,我为各个板块配乐并培养小解说员,让美育渗透和校园文化合谐相融。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少先队活动室体现“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主导思想,精心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温馨、智慧、知识”家园,让师生得到美的享受。校园音乐广播室和师生合唱团的创办,激励教师团队积极进取,努力打造“求真、开拓、创新”的校园团队精神。
四、课外活动中渗透美育
学校的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需要艺术教师的勤奋和创新,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才大有希望。舞蹈作为艺术领域中一项极富表现力的内容,其感化、教育与塑造作用日渐凸显。少儿舞蹈从内容到形式都极为丰富、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易于学生接受,很符合她们爱唱、爱跳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是一种融入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的有机整体。
(一)以情触情——乐在其中
1、让学生体味舞蹈的魅力
首先,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激情来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热情,以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如在学习舞蹈《小蝴蝶的春天》第一篇章(想念爸爸妈妈)中,孩子们先跟随老师观看农村孩子的生活,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环境,了解更多留守儿童的生活,让舞蹈队中留守儿童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又模仿光碟中的優美舞姿,同时,孩子们也对舞蹈自由的发挥,孩子们摆着造型,模仿想妈妈的、过河的、互相帮助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创编属于自己的动作,当然就容易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2、让学生体会表演的喜悦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的广阔空间。我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变成少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我在教授舞蹈《小蝴蝶的春天》第二篇章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小同学因为找不到书而伤心难过,另一演员表现出安慰、关心、帮助的优美舞姿。从这一细节看,尽管孩子们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的美展示给孩子们一种美的享受。
(二)以情动人——美在其中
夸张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体会不到农村孩子们上学路途的艰难,第三篇章我加入风声、雨声的音乐如惊、冷、眯眼、低头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使形体表情更明确,使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同时舞蹈训练中,带领学生欣赏、模仿舞蹈大赛获奖作品《小豆包之夜》等优秀舞蹈,作为积累,为自己创作舞蹈打下基础,同时也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经过一个阶段生活中积累的各种舞蹈语汇加上正确的引导,我们自己完成了舞蹈《小蝴蝶的春天》的整体创作。而孩子们不仅不再拘泥于动作模仿,更是表演出了自己的风格。
2015 年我校承办了第三十个教师节献词,我们团队精心设计了情景歌舞,浓缩了校园生活的一天,呈献给观众亲切、真实的画面。由我策划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教师礼赞》的四个篇章憧憬着未来,弘扬了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了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将遵循正确的美育原则,让学生积累生活,品味作品,由模仿精品到参与表演,给所有学生吸收鉴赏、自我感悟、联想创造的足够空间。让舞蹈成为学生健康身心,发展个性奔赴理想的金色大桥,让审美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让美好的音乐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自己去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第3期.杭州:浙江省报刊发行总局,2009 5~29
[2]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第5期.杭州:浙江省报刊发行总局,2010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