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背后的互联网经济思维
2017-02-22李新宇
李新宇
摘 要:文学以艺术的方式描绘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文学中常常涉及有趣的经济现象,《三体》在令无数读者着迷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商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实际上,《三体》背后所表现的正是一种互联网经济思维。
关键词:文学与经济;《三体》;互联网经济;商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1
1.科幻文学
作为一种想象现代社会的未来图景的文学形式,科幻小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历来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三体》作者刘慈欣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曾经说到:“《三体》这三部是偏向于人类社会的某些东西的,包括价值体系、社会形态等。”毋庸置疑,即便是纯粹用想象构建的科幻文学形式,这些故事也从通俗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世界中突现了出来,它们习惯性地与自己在叙事上的可理解性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必然与真实社会保持着某种联系。因此,科幻文学想象构筑的背后意义确实值得我们深究。
2.《三体》背后的互联网经济思维
《三体》作为亚洲首部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的作品,在中国读者群中掀起了一阵阅读的热潮。大多数小说都是个人尺度的,而《三体》描写的则是人类乃至整个宇宙智慧文明最终的结局和命运。它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人类不小心在银河系中暴露了自己的存在,因而遭到了科技水平远远高于人类的“三体文明”的攻击,但巧妙地威慑对方从而幸存了下来。之后,三体和人类又遭遇了未知文明的攻击。最后,人类有极少数幸存者一直活到了宇宙的末日。
值得一提的是,《三体》不仅在科幻小众读者圈中走红,也在中国互联网圈和商界人士间博得了诸多喝彩,这一点本身就非常有趣。雷军甚至发微博说到:“在金山集团战略会上,花了很多时间分享读《三体》体会,其中的哲学道理对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战略非常有帮助。”事实上,《三体》背后的逻辑模式和人类生存状态就与互联网商業环境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与相似性。
2.1爆炸式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三体》中所谓“宇宙社会学”的逻辑起点,与互联网经济颇为相似。《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第四条是这样写的:“技术爆炸: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文明在宇宙尺度中很快可以通过技术大爆炸超越自己”,这不正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写照吗?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爆炸式速度确实让人瞠目结舌,随着云计算、支付平台、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发展和金融行业信息服务的拓展,互联网金融模式迅速兴起,支付宝、淘宝等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麦肯锡公司于2016年05月26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创新系列报告称,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占GDP的近20%。而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也超过5亿成为世界第一。
一年前的今天,恐怕没有人能预想到互联网的支付模式会对人们生活习惯产生如此深刻而永久的变革,也没有人能预想到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而本身的技术价值因为走向成熟而几乎消失殆尽。上海咨询公司Kapronasia董事总经理泽朗·卡普隆的形容非常有趣:“他们现在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直接建设高铁。”这种“高铁速度”与书中描述的“文明爆炸”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2两方文明的博弈论
《三体》前两部故事的主要展开路径围绕着“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两方之间的生存与博弈。虽然“外星文明的入侵”加上“地球人类的智慧与抗争”这类主题已经是老生常谈,常常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但是《三体》故事发展的走向并没有那么美好:最终人类通过自杀式的威慑保持了星际间的战略平衡。这一构想与好莱坞模式下的超胆英雄拯救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是以一种破釜沉舟、一意孤行的态度,却获得了现实观点、人文导向及读者认同的三赢局面。
这种博弈的模式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经济学上的博弈论模型: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比如中国的《孙子兵法》中的博弈思想就受到了很多学界的关注。在《三体》中,两种文明之间的互相较量、算计、对话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如果没有博弈的思想作为支撑,维度低的文明恐怕早已被高维度的文明所吞噬和毁灭了吧。
2.3随处不在的危机
《三体》的故事中由文字的张力所表现出来的危机感也常常是我们心有戚戚。它对“生存”这两个字的描绘,甚至显得有些黑暗——“生存是一种幸运”。在第三部中,我们看到的状态是,不论是人类还是更高级的“三体文明”,一旦在满是威胁的宇宙中暴露便不堪一击。
对比来看在互联网行当,其中历来就存在着“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基本上一个细分领域,两三家巨头就可以把整个市场瓜分殆尽。对于现在的巨头来说,就像那些高等文明一样,也是在狩猎之中,力图将所有有潜力的新兴公司扼杀在摇篮之中,亦或是将其变成自己公司的一部分,购买一张未来的船票,事实证明,无论是Google和Facebook,亦或是国内BAT,都用行动证明了这个观点。因此,《三体》中展示的环境与互联网企业的背景是相似的:在这里的危机感是非常强烈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三体》背后的互联网经济思维实际上是其热潮掀起的一部分原因。但是过分将这部科幻小说粉饰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蓝图也是偏颇不当的。强弱相对,共生相依,相互转化,强即弱,弱亦强,动态平衡才是至理,客观世界如是,人类社会如是,宇宙洪荒不外如是。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部《三体》。
参考文献:
[1]陈欣. 文明冲突与文化自觉——《三体》的科幻与现实[J].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2016(01).
[2]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未来考古学:乌托邦欲望和其他科幻小说[M]. 译林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