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佛教“依正不二”思想看境与人

2017-02-22宋新乐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格非乌托邦知识分子

作者简介:宋新乐,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1

以佛法的理论视角评论小说早已有之,但用一种具体的佛法理论来审视一部现代作品,来展佛教思维与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合辙,却并不多见。佛教“依正不二”理论具有明显的辩证思维,格非的《春尽江南》又很有现代意义。这两者的尝试结合无疑是解读《春尽江南》的一种独特视角。

格非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他这部《春尽江南》里确有超越阶级、超越时代而可以永恒留存的东西,那就是对滚滚红尘中人的关怀。而佛教的“依正不二”思想关怀的也正是人与人赖以生存的所有外在存在的和谐状态。两千年前的佛陀与当今时代的格非关怀的本体都是人,而人的生存无外乎就是两个世界——一是外在的现实世界(依报),二是内在的精神世界(正报)。

一、现实世界的坏灭与深思

《大明三藏法数》云:“依为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为依报。正为正报,即五阳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超出人们想象的现代化让人们变得不似从前。外在的依报的异变破坏了依正之间的平衡。谭端午、顾家玉这两个主角最具代表性,谭端午从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一点一点烂掉的人”,知识分子本应是最先感受时代风起,启蒙大众,引领大众的人,而谭端午却颓废下去了,现实的桎梏让他退缩了,飞速变化的时代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多思和行动上的软弱和内心的彷徨,面对这个陌生化的世界端午选择了逃避和退隐,每每他无可奈何的时候总会捧起那本《新五代史》,将自己封闭起来,不问世事。家玉从一个文艺女青年,一步一步成为了新时代的成功女性,她倒没像端午一样,她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摸爬滚打,在现代化的意识形态里越陷越深。端午和家玉的表面上生活化的对立,其实也是两种不同思想的对峙,一种是想往回走的追求,一种是拼命往前走的沉沦。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吃着有毒的白菜我们照样追名逐利,呼吸着强烈的雾霾我们照样勾心斗角,垃圾围城我们照样可以视而不见,仿佛眼前的这一切都被这颗浮躁的心观成了透明物。家玉在说端午“一点一点烂掉”的同时,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陈守仁,徐吉士又何尝不是呢。他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这已经是定局,不可能推翻了这个维度再开启新一轮的征程,历史是不能倒退的。就像佛教的“成住坏空”思想,这个时代已经形成和存在,它是众生赖以生存的依报。但它存在“坏”的风险或已经开始“坏灭”,那我们就是要去反思病根,去积极的治愈他,而不是听任它坏下去,也不是总想着“坏”之前的时候,那没有一点用。

所以这引起了一连串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弊病。这也就是外在的依报对正报的影响,外在的环境和存在对人、对人的内心和思想的反推。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态的失衡,是时代趋势与人的失衡,人的生存状态的失衡。只是佛教的“依正不二”思想道出了这种失衡的逻辑关系。

二、精神世界的坍塌与救赎

从“依正不二”的佛法理论生发出了“心净则国土净”的诗意追求,亦可看出人在依报与正报互生的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人自身精神超越和道德升华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在改善人与外在世界关系上的主导作用,小说里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造作,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端午看起来混混沌沌,可我认为他确实清醒的,只是他的无能为力导致了他的那样一种状态。他读《新五代史》,那是一本衰世之书,就像他看这个时代他看得明白读得懂,但是面对时代之“衰”却无能为力,他只是静静的旁观着,沉思者,他想回到从前,想回到内心里的乌托邦或者说理想世界里,谭端午说:“时间已经停止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你在这个世界上活上一百年,还是一天,基本上没有了多大的区别。……等待死去,正在成为活下去的基本理由。”他说出了家玉他们这些人生存的真实状态。在端午的眼中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坍塌了的,变成了小说中说到的“非人”。在此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不二关系俨然已经变成了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状态。但他们也曾努力构建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或是乌托邦或者是净土香巴拉,王元庆想建立的花家舍终究失败了,他也成了神经病;绿珠追寻的“香格里拉”最终也不过是烟花之地了;家玉一直心心念念的西藏,却终究也没有到达……然而“呼啸山庄”和“荼靡花事”虽然是过上了美丽的外衣,从外面看像是桃花源,但内里早已是被现代的消费主义腐蚀透了……他们从内心世界出发,想要一个内心和现实统一的净土世界或是乌托邦,但他们都失败了。在这种依正不二的互生关系坍塌后,格非其实是想努力呼唤精神的回归,来达到一种人性的救赎。他想要将人安置于佛教里的“极乐世界”。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纯粹的“极乐”或乌托邦,真正的乌托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冲动,它必须处于待定和未完成的狀态,一旦现实化和对象化,它必然沦为固化的意识形态,从而成为新的乌托邦所反抗的对象。就像极乐世界永远是宗教徒内心的一种信念,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断恶行善,祈求美好的来世。

格非是重视传统资源的价值的,但并未要开历史的倒车。佛教的“依正不二”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些曾经在我们中国人的我思维中传承不断的东西,在今天仿佛不应断掉,反而更加需要。从佛教“依正不二”的角度分析《春尽江南》可能并不能全面展现小说的内涵,但它确实是个独特的解读视角和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应当具有的一种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格非乌托邦知识分子
闲话格非
闲话格非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我就是我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格非称色情只是《金瓶梅》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