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17-02-21张奎

关键词:木版年画文化

张奎

摘要: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和一定的科学价值,其历史文化价值深厚,社会价值突出。当前,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新兴技术、社会文化等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年画内容缺乏创新、形式陈旧,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专业制作人才奇缺,经营管理不善,商标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路径体系构建,应以挖掘与整合年画资源与各类要素资源为基础,构建年画传承人为核心、企政学研媒共同参与的创新发展主体圈,以市场需求与文化需要为导向,以创意设计与创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链创新与扩展为重点,从而推动木版年画产业链完善、创新与扩展,实现市场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协调统一。

作为优秀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内容、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被视为“木版年画鼻祖”“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民间艺术百科全书”。然而,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技术变革的加速,新群体、新思想、新技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致使其在文化传承发展和市场空间拓展上,都变得异常艰难。虽然有“天成”“天义德”等一些老字号还在经营发展中,但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一系列经营问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当前文化界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性保护、文化艺术传承、产业链延伸、创意设计利用、文化产业开发、数字科技运用等方面,且多为单一方面的发展路径探究,对其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不足。鉴于此,本文拟系统分析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内外动因,提出朱仙镇木版年画及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遺产保护与开发有效统一的一体化创新路径,以便全面地把握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环境,在着眼长远、尊重规律、适应社会、符合实际中,推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良性发展。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由木版年画传承人及其生活创作空间、制作技艺与工具原料、作品与包装三个部分有机组成,各部分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均有其存在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教育借鉴意义,由此决定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同时,在与文化、生态、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外在环境因素双向互动、资源交换的过程中,朱仙镇木版年画面临发展危机,表现为政治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传统社会基础不再、新工艺技术冲击大、产品缺乏新意、资金人才不足、经营管理不善等,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和一定的科学价值,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故推动其创新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1)历史文化价值深厚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宋代商业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印刷技术发展,这一时期的开封木版年画经营空前繁荣。据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记载,“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拓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象”[1];又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十二月》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2]明代中期至清初,随着朱仙镇水运的繁荣,开封木版年画迎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朱仙镇有木版年画生产作坊300余家,有的作坊所雇用的技工多达300余人,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的开封木版年画便以新产地朱仙镇而扬名天下。[3]清末,朱仙镇商业渐渐衰落,多数木版年画作坊纷纷迁回开封市内。新中国成立后,朱仙镇木版年画在题材上有所创新,一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新年画开始出现。但在“文革”中,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文化艺术遭到毁坏,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朱仙镇木版年画才得以恢复。可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史与开封城和朱仙镇的兴衰息息相关,它见证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其所负载的历史信息也对研究我国年画及传统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朱仙镇木版年画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信仰文化内涵。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内容广泛,大多来自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小说戏剧等,通过象征性的神人、动植物等表达普通民众对祈福、求财、多子、多寿等美好愿望,如《天官赐福》(见图1)、《财王推车》、《刘海戏金蟾》、《三星图》(见图2)、《招财童子》、《麒麟送子》等。不同的年画要符合不同张贴处的需要,如大门或头门贴秦琼、尉迟恭等武门神年画,已婚男女房间贴《连生贵子》《天仙送子》年画,中老年的房门贴福禄寿型的年画。[4]这些年画有着浓厚的传统信仰色彩,反映了对神祇、祖先、历史、自然的无限敬畏、尊重与崇拜之情。作为传统社会颇具传播力的媒介, 木版年画进一步强化了民俗信仰的认知与认同。

其二,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审美价值突出。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线条粗犷简练、形象古朴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门神像多等特点。正如鲁迅所说:“朱仙镇的木刻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5]在形式美感上,朱仙镇木版年画线条刚健有力,雕刻粗细对比鲜明,粗犷中不失柔美;吸收了砖雕、木雕、壁画等构图手法,饱满紧凑,又匀称巧妙[6];造型主次差别明显,形象质朴夸张,“头大身小、人大马小”的构图方式也依然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在色彩运用上,朱仙镇木版年画常用的颜色有墨黑、木红、丹红、槐黄、葵紫、苦绿等,色彩丰富、鲜艳,且将不同色彩调和使用,对比强烈。

其三,朱仙镇木版年画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开封木版年画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雕版印刷技术之上的,是印刷技术发展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彩色印刷术应用的产物。在工序上,其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的印刷方法,以水印套色印制而成,图稿绘制、刻板与配色、水印与套色、装裱等工序流程都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其工序相当复杂。在工具使用和原料选择上也体现出较高的科学价值,其不论是在梨花木的材质规格选择和宣纸的纸张质地大小选择上,还是在以植物、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颜色炮制和刻刀、纸刷制作上,都极其考究。可见,技术与艺术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一体两面。

(2)社会价值突出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社会价值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朱仙镇木版年画艺人既是文化的传承人,也是商业经营活动的从业者,他们通过木版年画的销售获得的经济收益。朱仙镇木版年画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可在工艺品、古玩等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换,通过产业化运作,能够开发出多种类型的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可取得很大的市场效益。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外化物,儒家思想对其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集中承载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认知。当代,朱仙镇木版年画产生的农业社会基础虽然已不复存在,但其所具有的增强家国观念、提高社会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等社会意义依然重要;产生于农业社会的木版年画虽难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与今人不尽相同,但其所包含的如敬畏祖先、勤劳勇敢、崇德尚义等文化内涵仍然值得推崇。通过建设木版年画博物馆、开展木版年画进校园活动等,可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此外,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与现代美术、现代设计有着极大的相通之处,其手法、技艺、思维能够为平面艺术、造型艺术等所借鉴,同时其丰富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素材,可大大提升现代艺术的创作水平、表现力和观赏性。

2.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紧迫性

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新兴技术、社会文化等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在作品、资金、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1)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文化生态系统来看,朱仙镇木版年画受到外在的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的极大影响,这些因素既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其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这一方面为包括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保护单位提供了资金、场所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又通过直接或间接举措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了便利,这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其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且文化经济、创意经济的产业资源也将不断涌向包括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内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三,随着我国社会的加快转型,传统朱仙镇木版年画赖以生存的农业社会基础逐渐消失,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急剧改变,特别是大众传媒以更多渠道为人们带来更多类型的“读图”选择;而且木版年画所依附的居住环境也变化较大,如单门、铁门等房屋构造已经无法与木版年画达成协调一致。[7]其四,传统木版年画依靠的主要是个体手工技艺,而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新材料工艺的发展,大机器胶版印刷等先进印刷工艺以其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价格低廉、品种样式多等特点逐步取代手工木版印制,这对传统木版年画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2)存在的问题

当前,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产品、传承人、经营等无论是在保护上还是在开发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进一步发展。其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缺乏创新,形式陈旧。老艺人在作品创作上对新技术、新理念存在排斥态度,制作仍多依靠传统版式、传统题材,内容与时代需求不同步。艺术表现形式也鲜有改进,且版画的质量标准也不统一,个别生产者为求数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其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整个产值规模只有几百万,而且各经营单位的资金投入普遍不高,融资能力较低。其三,朱仙镇木版年画专业制作人才奇缺,经纪、管理、营销人才也十分匮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朱仙镇从事木版年画印制的民间老艺人仅有 10 多位,且年龄都在 50 岁以上,同時“父传子、师带徒”的传统传授观念和青年人兴趣低,也使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遇[8]。其四,木版年画的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的组织机构仍多为家庭作坊式,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公司,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且缺乏对新营销理念、技术、平台的利用,市场营销模式较为传统,木版年画市场缺乏活力。其五,商标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一些老字号如 “老店天成”被抢注,而且木版年画市场上存在专利版权纠纷,侵权现象较为常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路径体系建构

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路径体系建构,应以挖掘与整合年画资源与各类要素资源为基础,构建以传承人为核心、企政学研媒共同参与的创新发展主体圈,以市场需求与文化需要为导向,以创意设计与创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链创新与扩展为重点(见图3),以最终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

1.以资源挖掘与整合年画与各类要素资源为基础

朱仙镇木版年画资源是其创新发展的基础,挖掘与整合朱仙镇木版年画资源,既包括木版年画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与展示,也包括其现代化发展的要素资源整合与优化。可通过构建完备的资源链,促进木版年画发展的文化资源与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组合。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资源。一方面,我们应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将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年画、雕版、印制工具及其生产空间数字化、虚拟化,将现代保存与修复技术应用到木版年画的保护之中,并构建以记录、整合、归类、建档、展示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木版年画文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既可以是博物馆、艺术馆类型的现实空间,也可以是在线式的网上交互平台;另一方面,我们应以传承人、年画、商业经营活动为中心,加强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故事、史料文献、文艺作品、艺术审美、工艺技术、经营模式、老字号等的挖掘与研究,从时间序列中发现朱仙镇木版年画诸多方面的传承与流变,如老艺人的家族变迁史、年画作坊的经营故事等,并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虚拟技术进行再次还原与呈现。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还需整合产业化、公共化的各类要素资源,其中包括产业发展与事业建设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信息等“硬”资源与“软”资源。其一,缺少资金是制约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性质的木版年画保护,还是产业性质的木版年画开发,都需要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应不断开辟通畅的社会融资渠道,有条件地引入各类商业资本。其二,应构建有助于促进木版年画发展的创作技术、生产技术、传播技术、体验技术等技术体系,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技术与老技艺的结合,特别是要加快应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其三,应在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相关的技艺人才、研究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朱仙镇木版年画人才库,不断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的创作与经营人才,推动不同层面的木版年画人才的交流合作。其四,应进一步整合与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相匹配的物质装备、工具原料等,通过集聚等方式不断改善木版年画发展的环境设施和空间场所,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政策、产业、服务等信息资源服务。此外,还应搭建与文化资源对接、整合的交易平台,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资源链更加持久、高效地运作。

2.构建以年画传承人为核心、企政学研媒共同参与的创新发展主体圈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木版年画本体文化的传承,这就需要确立并保持木版年画传承人的核心地位。由于各自所承担的职能不同,其保护与开发的参与主体相当广泛,包括社会企业、政府单位、科研院校、公共组织、行业协会与普通大众等,各法人、个人应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构建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主体圈。其一,传承人应担负起木版年画传承和发展的职责,一方面,应通过作坊或学校招收徒弟、教育学子等方式,将木版年画的技艺传授下去,并针对专业人员或普通大众进行木版年画的交流、宣传和传播等活动,以扩大木版年画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应将木版年画融入到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之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让手艺不断创新。其二,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企业应通过对木版年画的科学利用,来提高木版年画的发展能力,以经济效益带动社会效益;而作为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公共组织等,应服务于木版年画的有效保护和传承,维护文化的持续发展。其三,政府部门应会同木版年画行业协会,支持与服务木版年画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与规范文件,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传承人与社会企业、高等院校、新闻媒体等合作,同时还要加强行业监管和规范,保障木版年画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四,科研院所应加强木版年画领域的科学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等。报社、出版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应加大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媒介宣传,建设朱仙镇木版年画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平台等。[9]此外,应提升大众在木版年画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应积极成为木版年画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3.以市场需求与文化需要为导向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有效保护和开发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其公益性或经营性的产品及衍生产品要符合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不是不注重大众选择的盲目供给和不讲求文化内涵的无序供给。朱仙镇木版年画及其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包括精英化的收藏需求和世俗化的实用需求。收藏者购买各历史时期的木版年画或现代原生态年画精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年画的增值收益;而平常百姓购买畅销性的年画及其衍生产品,多是为了满足其实际生活中装饰、美化、娱乐等需要。对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满足应建立在遵循木版年画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味迎合。一般来说,两种不同的市场需求对应着朱仙镇木版年画及其衍生产品的两种文化存在形态——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市场需求与文化需要是统一的,只不过不同群体在需求的层面、方式和內容上存在差别而已,其运作既是市场行为,也是公共行为。从某种层面来说,经由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提供的木版年画产品,既要立足于两种文化形态的统一,又要避免沦为政治权力的附属品。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与文化需要相契合为导向,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以创意设计与创新技术为支撑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要以创意与技术为支撑,创意性设计能重塑朱仙镇木版年画产品的文化价值,而创新性技术建构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产品的工具载体。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意设计上,一方面,应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对木版年画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人物造型、外在包装等进行创意设计,将现代的流行元素、时尚风格(如卡通形象、网络流行语等)融入新型木版年画产品的创作;同时应以品牌塑造为中心,加强木版年画包装的色彩、图形和样式设计,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应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整体及人物、故事、字号、手法等元素进行提取,对不同介质、不同载体、不同面向的产品进行跨界开发,生产多种类型的衍生产品,如通过寓有祝愿、祈福之意的木版年画设计出扑克牌、挂历、时尚帆布包、拼图、玩偶、服装等,并可按照木版年画的门神类、历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等打造成系列产品[10],同时也可利用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发动漫游戏、影视娱乐等内容产品,如根据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钟馗、五子夺魁、三娘教子、天官赐福等故事形象,设计出动漫人物形象和故事,既可以娱乐大众,也可以寓教于乐。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技术应用上,首先,应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将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通过虚拟平台,以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动态展示;其次,应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年画底稿设计中,还可有选择地使用现代印刷技术,以提高年画的制作能力;再者,在木版年画及其衍生产品宣传推广上,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大数据技术等,不断创新产品营销的内容和形式,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最后,应加快建设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上商店,如建立淘宝店、微店等,不断改善人们的购买体验,还可通过线上众筹平台筹集木版年画开发资金、集聚大众创意。

5.以产业链创新与扩展为重点

朱仙镇木版年画从版式设计、原稿创作到木版雕刻、颜料炮制、水印上色,再到下游的直销、分销与消费服务,有着较为完善的内在产业链。朱仙镇木版年画原产业链依赖于传统木版年画版式、元素、工具和技术等,虽然通过传统技艺创作的精品年画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艺术品收藏的需求,但开拓大众市场显得较为艰难,这就需要在传统木版年画设计、制作上,坚守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同时,加强创作、印制、营销和消费等环节创新,通过创意设计和创新技术整体或局部性地改造产业环节,将当今的理念、方法、元素和技术应用到木版年画的创作、制作、营销和消费中,同时还要对传统木版年画的生产组织形态、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进行改造,如将传统的家庭作坊变为专业化公司,在经营内容上从单一的木版年画经营向多种产品和服务经营转变,并针对文化消费的不同群体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应加快推动木版年画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一方面,要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向上整合木版年画发展的各种资源、要素供应链,向下打造以木版年画为主要投入要素的衍生产品链,如设计多种类型的创意衍生产品;另一方面,应通过向相关产业扩展的方式,实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多种产业运作,如与动漫游戏、电影电视、演艺娱乐、图书出版、教育培训、会展节庆等产业合作,开发与木版年画相关的产品、服务或项目,甚至可将木版年画融入创意农业、工业制造、餐饮食宿等行业领域。

三、结语

与其他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当前朱仙镇木版年画既有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推动其创新发展有着历史与现代的必要性和外部与内部的紧迫性,无论是木版年画传承人还是相关部门组织,都应在兼顾保护与开发中有所创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和结构特征,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应以挖掘与整合年画资源与各类要素资源为基础,构建年画传承人为核心、企政学研媒共同参与的创新发展主体圈,以市场需求与文化需要为导向,以创意设计与创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链创新与扩展为重点。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单一或全面创新,既可以积极利用新元素、新技术、新方法,又不舍掉传统技艺、传统思想、传统文化;既能维护公共事业的非营利性与企业市场的经营性,又能满足不同的文化收藏与实际使用的需求,也可有效解决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诸多问题。

朱仙镇木版年画仅仅是我国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代表,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就多与商业经营密切关联,创新内容题材、技艺方法、表现形式等也一直是其本质要求[11]。推动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多层面的,应在遵循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功能与职能,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创意、科技与艺术、精神与物质、社会与市场、短期与长远等矛盾的解决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參考文献:

[1]

沈括.梦溪笔谈[M].金良年,校点.济南:齐鲁书社,2007:203.

[2]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249.

[3] 陈志娟.开封木版年画的过去、现在及其开发构想[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4] 张利丽.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发展对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5] 张莹莹.何时能找回往日的繁华[N].中国文化报,2012-03-02(07).

[6] 张艺.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比较性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0(1):85.

[7] 张清俐.木版年画在20世纪社会变革中走向式微[EB/OL].(2016-02-11)[2016-04-10].http://www.cssn.cn/zx/bwyc/201602/t2016 0211_2863597.html.

[8] 徐丽敏.朱仙镇木版年画出版传播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9] 赵月奇,霍志刚.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S1):75.

[10]肖红廷.基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创意衍生品的开发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67.

[11]魏华.朱仙镇木版年画动漫化发展可行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

猜你喜欢

木版年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谁远谁近?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牛年画牛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