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校数学建模教学实践

2017-02-21肖进兰

职业·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技校数学建模

肖进兰

摘要:知识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型,技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在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本文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探讨有效弥补当今传统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基本概念和法则在实践环节教学中诸多不足的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 技校 数学建模 教学实践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点之间都相互承接。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技校数学建模教学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点。

一、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校数学建模教学模式,以教学任务为目标引领,依据工作过程以及流程进行加工整合,进而将数学教学内容细节化、具体化,最终实现老师学生学习与训练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数学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融合。

二、教育目标

从技校数学教学大纲的最新变化可以看出,技校数学教学要着重要求将应用性问题切入到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中,恢复数学的原生态特征,重点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认知,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新的教学大纲也完全符合技校的教育功能以及技校教育。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导思想

在技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来进行实践创作。因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基于工作过程环境下数学建模教学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以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比如老师通过讲解在冲模板上加工三角形孔这个案例,让学生逐步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任务:根据提供的六块冲模板毛料,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为切割所需冲模板提供解决方案;建立几类数学模型,掌握数学建模的步驟;分析三角形定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围绕在冲模板上加工三角形孔的案例,提出的任务涵盖了函数三角及解析几何为主的几类数学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有目标地展开实验操作,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构建其知识模型,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灵活的思维能力。

2.符合社会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环境下数学建模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同时对于学生后期的发展也很有利。基于工作过程环境下数学建模教学相比起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淡化数学逻辑结构紧密性以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有效减少以往繁琐的运算,取而代之的是扩大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层面,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学模式转型

在传统的技校学生数学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认知往往停留在表层,大都较为肤浅,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由于现今技校学生工作岗位对于个人要求不再是传统的专一性型,而是复合型,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环境下数学建模教学首先在其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就业岗位与环境;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求不断研究现代化的教学载体,力求加强技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相关注意事项

1.有效应对实际教学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校数学建模教学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现实性问题的妨碍,所以老师在此时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参与进来,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抑或者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工作任务中来,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实施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校数学建模教学都具有一点的代表性,在建立模型时,更应该遵循合理性、代表性、实用性、整合性等原则,要尽量避免知识重复以及偏离。

3.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首先对于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层次要做一个标准的判断,采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更好的调控教学环节。

四、小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校数学建模教学,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应用,又为每位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索的空间。笔者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技校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主要从其内涵、教学目标、相关注意事项三方面来进行阐述,希望为为后期的技校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建议。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技校数学建模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