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法探讨

2017-02-21宋海萍

职业·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项目教学

宋海萍

摘要: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在机械行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密切联系实际,更符合当前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这门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问题引导 实物教学 项目教学

一、课程分析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有定义多、符号多、代号多、标准多、记忆内容多等特点,且有些内容较抽象,初学者不好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在讲解时应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的讲解原则,使其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再从理性认识过渡到实践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掌握更多的实操技能。此外,这门课程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时更容易理解,完成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而且这门课程从零件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出发,让学生了解企业既要求产品合格又要求节约成本,因此学习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根据笔者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在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学期来讲授。对只有文化课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因素。学生识图能力比较弱,书本上给出的机械图对刚开始接触机械制图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第二,主观因素。学生在初中阶段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有限,而且随着电子技术产品的日益更新,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特别强,曾经有学生说过:宁愿不吃饭也不能没有手机。所以在课上和课下学生都拿着手机看,这样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存在较大的惰性,因此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很难。第三,家庭因素。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要什么就给什么,体会不到世间的冷暖、生活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他们想着:“要什么父母都会无条件地给我,毕业后靠关系也能找到工作,那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因此针对以上三点,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应该想办法把抽象的内容变具体、把图像变实物、把学生的被动变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1.做中学、学中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指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能真正地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

学习零件尺寸公差配合的相关术语时,学生熟记给出的定义和公式,教师给出孔和轴的相关尺寸及测量卡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软纸箱或塑料棒等道具做成孔和轴,模拟实际生产过程。每个人做出各种各样的结果,在测量出实际(组成)要素后,相互讨论是否合格,能否满足装配的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再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产中零件应该怎样加工合适,若不合适就意味着是废品,成本又会增加多少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教学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通过教材中的内容找到相应的答案,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表面结构要求时,教师讲解完定义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教师发给一个不同的零件,让学生观察零件表面的情况,提出问题:“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你们是怎样判断的呢?”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能看见或摸到啊!”然后教师再问:“那你们如何知道粗糙程度是多少吗?”学生就会你看我,我看你。教师就拿出标准粗糙度样块,让学生自己对比分析,估出值为多少,最终得出结论:这就是表面结构要求在检测时用到的比较法,有视觉法和触觉法两种。最后对提出的问题及答案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以加深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理解。

又如在讲解标准公差数值表时,教师给学生这些问题:同一公差等级中,公称尺寸越大,数值越大,精度如何?同一尺寸段内,公差等级越低,数值越大,精度如何?同尺寸段内,同公差等级的公差数值怎样?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比赛,从表中去得出答案,并派出代表说明答案。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认清目标,切忌盲目,让学生形成带着问题进教室和带着问题出教室的习惯,始终保持探索的精神和对学习的亢奋熱情。

3.实物教学法

实物是最形象的直观教具。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可以利用实物开展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演示书中的图或内容,让学生从感官上去认识物体的外在与内在的联系。如在讲解第二章《测量仪器——水平仪》时,教师根据书中的图和内容讲解后,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让学生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种仪器,有的学生就能说出盖房子时用来找平的(这是平常不学习的学生说的),可有的学生仍然一头雾水。这时教师拿出实物,学生一看:“哦!原来是这个啊!”说明他们见过,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又如在讲解跳动误差的检测时,对于圆跳动和全跳动的检测,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车间去,在普通卧式车床上装夹一个工件,用百分表来检测轴向圆跳动和全跳动。通过演示,学生就很直观地知道:工件转动一周,百分表在端面上不移动的跳动是圆跳动;工件转动的同时百分表在端面上移动的是全跳动。这样学生就把圆跳动和全跳动的知识掌握了。

实物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不再总是盯着手机看,还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

4.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小组或者独立来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制订、项目的实施以及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任务的进行,了解并掌握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和要达到的要求。其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讲解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提供一些已经加工过的零件和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检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测量方法的信息收集、零件测量、误差分析、评价结果整个过程,教师把学生融入到检测工作的氛围中,模拟实际生产,体会和理解生产零件必须要达到的各种技术要求。

四、小结

由于这门课程比较全面地叙述了机械加工中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专业课学习和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上必须把本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工艺课程的学习、生产实习结合起来,利用实习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来促进课程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具体,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又可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根据这门课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几点教法,但是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应用到教学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项目教学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使用问题引导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及对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